严耕望:研究中国史不必要从中文入手
问研究中国历史,先从中文方面入手,或者先进中文系,打好中文基础如何?
答中国语文为治中国史的一项基本条件,因为治史必须有看得懂古书的能力,又要有写作表达的能力,所以研究历史的人必须要有适当的中文程度,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专从中文入手,却有毛病。因为走上来先搞中文的人,做学问的态度往往趋于过分保守,乃至株守,发不开。我在中学大学时代就看到不少例子。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在《经验谈》第九篇第六节中所提到的那位好友。他以中文见长来读历史系,在大学中也特嗜中文系的课。他文章写得好,治史也很努力,但终于不能有所发展。目前很多大学的中国语文学系,讲学的态度有些保守的倾向,青年们读中文系,若就从中文这条路子一直发展下去,自可有其成就;但若中途转到历史园地中来,他的史学基础既很薄弱,对于与史学有关的各种社会科学更无一点概念。在那样情形下,做史学研究工作,势必遭遇到很大的局限。他最有希望的一条大路可能是在学术史方面求发展,其次也可能长于史籍校订工作,因为一般言之,这方面的工作者要有较深厚的中文修养。不过他仍要在史学本身补下极大功夫。否则研究学术史固然不会能有辉煌成就;就是史籍校订,虽属小道,但若只凭中文造诣深厚,也不能得到较好的成果,我最近就看到一个极好例证。至于史学其他方面,因为他对于历史上关涉国计民生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社会、风习各方面的问题,多不免有些隔膜或不大关切,自更难贯穿历史各方面,做一个有规模的大工作。
实际上,历史学是一项人文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包罗万象,任何历史现象都当寄予关怀,甚至天文历数动植矿等纯自然科学也当留意,所以研究历史就当从史学本身入手,庶免有先天性的先入为主的性向。若先从别的某一学科入手,势必走上来就无意中执著在某一方面,他的着眼点关怀面不免先有局限,方法上意识上也不免有所偏向。因此研究史学不但不要从中文哲学入手,就是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入手,也有同样毛病,倒不如从史学本身入门,而广泛留意各方面,吸取各种知识,虽然对于各方面所知者浅,但对于史学研究助益则大。至少可以使你能胸襟宽宏,关怀广阔,无所执蔽!
所以我认为研究中国历史还是要以史学本科为基础,中文固然重要,但中国历史的重要史书、基本史料,大都是文学名著,如《左传》、《四史》、《通鉴》之类自不待言,即如《晋书》、南北朝各史、旧新《唐书》,文章虽不都是第一流,但都有相当水准,而且里面收有很多当时第一流的文章,久读之后,自能增强你的中文程度。我在中学时代,中文程度极差,大学读书时虽也选修了中文系的“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及“中国文学史”、“诗选”等课,但基本功夫仍下在史学名著《史记》、《汉书》等方面。后来更少在中文方面下功夫,但看书能力与写作能力也就与时俱增。这都是从史书中无意中学到的,不曾特意要学好中文。在这期间,虽也将《全唐文》、《全唐诗》都从头到尾看一遍,但那只是找史料,不是从文学观点去研读。专从文章观点去读的书,除了第一、二篇所提的《饮冰室文集》与《史记论文》等之外,恐怕只有《古文辞类纂》与《续纂》,自然也只是选读。所以我认为对于史学有兴趣的青年,在学校中只要选修中文系的文字、声韵、训诂之类的课即可,其余的,只要能认真的读史书,自能无意中兼有收获,不必要先搞好中文,以中文为基础来研究历史。
再说若要从语文方面入手,倒不如先对外文下点功夫。主要的是英文与日文。先有了相当的英文阅读能力,读些外国的史学名著,可能在方法上有些帮助;先有了相当的日文阅读能力,将来治中国史时,可以充分利用日本学人研究中国史的成果,对于自己的研究工作帮助尤大。可惜我对于这两种语文都未曾事先下过一番功夫,一走上中国史的专门研究之路,就为兴趣所牵,不能旁顾外国语文,这在研究工作上也吃亏不少!
来源:《治史三书》
整个中国最气派的祖坟 居然能让高铁都改道(朱元璋皇陵)
朱元璋的明皇陵一共埋葬了16位皇帝。丧葬文化是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重视葬礼。古人建祖坟的时候,会邀请一些懂阴阳风水的人去找一些风水宝物,为后人带来好运。我们国家有无数的祖坟,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最霸道的一个。这个祖坟里有16位皇帝,甚至现代高铁项目也要为他让路。明皇陵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1:54:580002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评述(石家河、苦寨坑、上林湖)
都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大小年之分,比如昨天分享17年的整体质量要好于18年和19年,相较之下2016年的绝对是小年,可以说有绝对实力一定入选的恐怕只有湖北天门石家河了,这个项目也同时入选了2017年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其他的恐怕都不够惊艳。话不多说进入正题。可以说2016年十大考古是旧石器考古的胜利,居然入选了两项,一般有一项就不错了。一、史前时期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01:280001真有人穿越历史吗?这件文物最可疑,似是穿越者所留
穿越时空历来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而很多穿越电视剧也是让那些对穿越兴趣十足的爱好者们过足了瘾。这些爱好者一刻都没有闲下来,他们一直在翻阅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物,比如战国的水晶杯,王莽的游标卡尺等等都是他们经常谈论的立足点。不过话说回来,他们的兴趣也确实从历史的尘埃中发掘了不少的有趣的文物,让我们也是耳目一新。我要新鲜事2023-08-15 19:47:160000洛阳发现的魏晋墓葬群 揭开了下葬的限制
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社会阶层等级森严,这种等级制度不仅贯穿人们的生活,甚至延伸至死后。洛阳发现的魏晋时期墓葬群,特别是其中的规模和陪葬制度,为我们揭开了古代封建社会下葬的限制。一、魏晋时期的社会等级在魏晋时期,社会等级的严格划分在历史记载中有所反映。在洛阳发现的墓葬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墓穴,其中文帝曹丕和明帝等人修建了铃木。墓葬的规模、形式以及陪葬制度都表现出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我要新鲜事2023-08-17 18:04:570000这个盗墓的不是一般的厉害,事后出版了专著,竟成文物考古专家
《洛阳故城古墓考》是盗墓罪证本文作者倪方六接着上面的文章,这里继续说加拿大传教士在中国盗掘古墓、盗走中国古物的事情。相比国内的盗墓贼,怀履光这个洋盗墓贼确实牛逼,事后还出版了专著,由神学专业出身的传教士闪亮转身,成为一名很专业、颇有学术成就的文物、考古专家。怀履光在华的盗墓活动,主要发生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间。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07:57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