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整理|徐少华:从鄀器的出土地看古鄀国之所在——兼论楚夷屯(丹阳)、京宗的地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9年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讲座整理
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
从鄀器的出土地看古鄀国之所在
——兼论楚夷屯(丹阳)、京宗的地域
主讲人:徐少华教授(武汉大学)
整理人:刘玉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7月18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举办的第五届“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开始了第三天的讲座。下午两点,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徐少华教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从鄀器的出土地看古鄀国之所在——兼论楚夷屯(丹阳)、京宗的地域》的讲座。

讲座开始后,徐老师梳理了有关鄀国研究的学术史,列举王国维、郭沫若等先生对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之后便从清华简《楚居》入手,向大家说明了新材料发表后有关鄀国问题研究的新发展,根据目前的简文研究显示,鄀国与楚京宗、夷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界对鄀国所在亦有诸多讨论与分歧,目前大体有丹淅、汉水中游、枝江附近等几种认识。接下来徐老师对四件有明确出土地点、时间的鄀器——鄀公諴鼎、上鄀太子平侯匜、上鄀公簠及上鄀府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发现鄀器无论是上鄀或下鄀,亦或是鄀国器或楚国器,其出土地点皆位于南阳盆地附近。随后徐老师对传世文献所载的鄀国及其地望进行了梳理,文献所载地域与鄀器出土地点大体相符,但若将西周鄀国和上鄀定于宜城或汉水中游或枝江一带,不仅没有可信的文献记载,亦缺乏出土资料的支撑。徐老师结合《左传》、杜预注及鄀器的出土地点,确定了鄀国在商密,即河南淅川西部的寺湾及其附近的丹淅地区。又据《楚居》所载,鄀人与楚人比领而居,那么在探寻鄀国地望的基础上考察京宗与夷屯所在倒不失为“曲线救国”的妙法,他指出周初熊绎所迁的“夷屯”与鄀相邻,应即今淅川县的丹淅汇流及附近地区,京宗则可能在夷屯和鄀以北或东北,大致不出丹淅地区的北部或东北地区。

讲座中徐老师还回忆了他读书时反复翻看《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的轶事与几十年田野考古调查的经历趣谈,他不仅对鄀的地望做了详尽阐释,亦通过分析出土器物铭文对鄀国的历史变迁和性质转变做出解释,并将黄盛璋、刘彬徽、陈昌远、胡刚、黄锦前等先生的观点罗列其上,供大家参考。在讲到上鄀公簠铭文“叔妳番妃”时,徐老师还强调了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所谈的“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给了很多同学以启示。

课间学员与徐老师交流讨论
编辑、配图:刘亚楠
摄影:李伯璋
终审:桑佳旻
韩建业:多元一体——中国史前彩陶的起源、发展与交流
中国是世界上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距今1万年左右就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彩陶,距今8000年前后分成东西两个艺术传统,距今6000年以后彼此交融,蔚然大观,形成以彩陶为代表的最早的“早期中国文化圈,距今5000多年以后开始与中亚地区交流,出现丝绸之路前的“彩购之路”。彩陶之路不仅是中西方文化在彩陶方面的交流,还包括顺此通道在金属器、农作物、家畜、宗教、艺术、思想等诸多方面的交流。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3:29:440001剑角龙:北美洲小型食草恐龙(体长2米/会使用铁头功)
前面,我们介绍了春雷龙,它体长15米,是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而同在北美洲,也发现了不少小型食草恐龙,比如剑角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剑角龙基本资料体型:剑角龙是发现于北美洲加拿大的一种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2-3米,体重40-80公斤,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7600万年-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1:46:230000传统土葬如何迷惑盗墓者?怕人知道,十六国时一皇帝夜里偷埋
三国疑冢多的葬俗原因分析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再来谈三国疑冢话题。在前面的头条号文章中,我从时代背景方面分析三国疑冢的成因。事实上,丧俗更容易对墓葬方式产生影响,这篇文章就从葬俗来谈三国疑冢。魏晋的葬法,主要有土葬、火葬、树葬、水葬、野葬、悬棺葬等。其中,土葬是当时普遍的埋葬方法,特别在汉民族中,“人土为安”是丧葬的基本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一样。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50:450000团伙盗取40多座古墓 甚至还穿着龙袍炫耀(盗墓团伙)
广西破获一起盗墓团伙案件而且盗墓贼十分嚣张。一直以来,文物在市场上的流通性都很高,而且有着很高的价值,也有不少人把目光放在了文物上,也就是所谓的盗墓团伙,其实盗墓从古代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没有断绝过,不少的名人,也曾经当过盗墓贼,不过在很多朝代,盗墓都是违法行为,放到现在盗墓更是重罪,而在前些年就有一妥盗墓贼在两广以及云南,江西等地区流窜作案。盗墓贼我要新鲜事2023-06-29 20:04: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