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南民俗第一怪字,专家都不认识,你认识吗?
原题:你认识这个怪字么?
文/倪方六
到全国各地去旅游,我最有兴趣的是感受各地的民俗文化。前些年,江苏苏州东山镇请我过去看看,希望帮他们主编一本书。当地一位陪我参观的先生特请我到一个地方看看,让我帮他们认一个字,说全国各地来了不少专家都不认识,当地人也不认识,导游都不知道介绍。
我觉得怪了,什么样的字连专家和当地人都不认识?这看了以后才发现,这是中国江南民间民俗文化中确实不多见的一个怪字——

我当时开玩笑说,这是江南民俗第一怪字。此字刻在一块石头,然后砌进墙体。这是什么字,读什么音,什么意思,砌进墙体又为什么?考证后我发现,这是江南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避邪密码”。
其实,要破解这个密码并不难,得从民俗文化和历史谈起。
东山的“风水”
东山镇在太湖边上。当地人在择址、破土时,必请阴阳先生前来相地择吉。阴阳先生是堪舆家的俗称,他就是人们常说的风水先生。
阴阳先生被请来后,都会在农家力所能及的范围里选择宅址,确定方位。选址定位常常选御寒防暑之地,以前有平坦开阔之地、略弯的河流为佳,无“冲”为上,有“冲”为下。箭形的河、笔直的路、露天粪坑、高大坟墩、屋脊的蚩尾等物对准大门为“冲”,不宜选。
与中国其他地区一样,东山房屋在朝向的选择上, 也流行坐北向南,喜阳恶阴,这是尽量给房屋给“阳气”。主屋多朝南,但朝南忌正南向。在中国传统建筑论理,正南和正东煞气太盛,一般民房难以承受,压不住,只有皇家的金銮殿、官府衙门以及寺庙、道观才能取“子午向”,一般都是取南稍偏东或南稍西向。

图:东山民宅
虽然造房子讲究风水,家家都想有个好风水,但东山人并不抢风水,这是十分难得的。
东山民房基址多选在山麓山坡处,可因地就势建筑房屋,谁高谁低并不计较。但在大山坞或小块平地上,毗邻的几家,屋基地的相对标高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传统认为,谁家的屋基低,谁家就得晦气,不吉利。各户的屋基一样高低,谁也不占谁的便宜,有福大家享。
倘若有人不遵照统一标高造屋,可到别处另建。但是如果有后来者,也必须接受这个前面的标高。这是一条约定俗成的乡村规矩,谁不遵守谁理亏。

而在建房时,也要左邻右舍的感受,脊忌对准堂屋及明间正梁,以免煞气伤人;对门有煞气,忌开门见峰。前包沿的檐水和后包沿的檐水,两家之间不能相连,这也犯忌,即俗话说的“前沿接后沿,年年哭涟涟”。
过去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倘若村子里发生难产、火灾、小孩溺水等意外事故,账都算在不守规矩,“破坏风水”的那户人家头上,要向受害人家赔礼道歉认不是,烧香点烛,斋猪头,放炮仗,以消除不吉。
东山的“阴阳”
东山中型以上的宅第,一般都是前堂后寝,以厅堂后檐的库门为内外两宅的分界线。厅堂是外宅的中心,供婚丧庆典和接待贵宾之用;内宅是主人的生活起居用房。
小户人家一般只有墙门间和楼两进,但也强调“暗房亮灶”,以符“亮灶发禄、暗房聚财”之说。房屋间数也有讲究,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旧时农家在建筑上相信奇数吉利。他们的住宅厅堂,千篇一律都是正屋三间,加上其他设施,总数也是奇数,这里面就含有风水的秘密。
房子建好,不能随便入住。

图:东山新建房子,虽然很现代,但进住前仍有民俗讲究
《东山镇志·习俗》记载,进宅之前,要请阴阳先生算算。进宪后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在灶上烧“发禄火”,连续烧水直到把灶烘干;其次是祭祖宗,即祭家神,家神是全家的守护之神。一桌酒席放廿四双筷,意即包括所有列祖列宗在内,撤桌后要把祖宗灵牌搬到家堂楼上,无楼的把放牌位的木龛挂在明间之后间的顶上。祖宗牌位安置后,再置一桌酒菜用来祭宅神,宅神是保护家宅安泰之神。祭毕,方可搬家具进来。
过去,入住后家里如果有人生大病,则要请道士念经,用鸡血洒于宅院四周,称为“破法”。
需要时,会再请来阴阳先生诊断风水上的毛病,查出问题后要施法术“解冲”,以求辟邪。一般会采取厌胜之术,此即俗话所说的“一物降一物”。
走在现在的东山老街古巷里,细心一点便可以发现阴阳先生的厌胜遗迹。由于东山面积有限,地理空间严重不足,所以即使宅基地有风水问题,也只能在上面建房。解决问题的办法便是采取施法镇宅。
东山的“怪字”
常见的,是在墙跟门边置镇宅之石,常用五种石——
“山海镇石”,在一块长约1米、宽0.45米左右的条石,阴刻“山海镇”三字,将镇石放置在路口、门口或其左、右侧均可。
“石敢当”,为了增化法力,一般请出“泰山神”,阴刻“泰山石敢当”五字,竖在屋角,对准直冲而来的弄口。
“石磨盘”,有时直接用半爿磨盘 放在大门边的墙上。
“碑”,这是相当特殊的一种镇宅之石。这就要说到文首提及的怪字了。
这个字在一个叫陆巷村的一家民宅墙体上。关于这个怪字,许多人看后的第一反映是“认不识”,其实它是一个流行一千多年的俗体字,从《汉语大字典》等常规字书是可以查到,只是不是那种写法,查《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古字书,是可以直接查到这形体的。原来,

这个字,就是“捽”字的俗体。
此字zuó,为一个动作,除了像东山墙体上那种写法,民间还将“捽”字写作——

“捽”在吴语中使用普遍。此字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释,“捽,持头发也。从手,卒声”。

图:砌进墙体的怪字
那此字刻于镇宅之石上面,用意又何在?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捽”字也不例外,其民俗学原理也在“表意”二字上。刻在石碑上的“捽”字,是用来吓乎妖魔鬼怪——小鬼,如果你敢来作祟,揪住你的头把,摔死你!如此厉害的字,鬼怪能不怕吗?将此刻有此字的石碑置于一个丁字形路口,运用上与“泰山石敢挡”是一个民俗学原理。
所以,联系东山人的趋吉心理,在当地出现这个怪字并不奇怪。
东山的“避邪”
东山是水乡,近湖近海,过去的东山人对神灵很迷信,此俗至今留存。在东山,墙上门头置一般都置有辟邪之物,这类物件主要有五——
“八卦图”,在一块直径一尺左右的圆形石上,雕刻出八卦图案,砌在大门左边的前包檐墙上。
“黄老虎”,砌在大门左边墙上,用泥灰塑造一老虎头,头顶塑“王”字,龇牙咧嘴,形象凶悍,因涂以黄色,故称黄老虎。
“瓦老爷”,陶瓷制品,身长给一尺,面目和善,表情呆板。传说中,瓦老爷的原形是姜太公,当年姜太公成仙归天时,天上的神位已坐满,玉皇大帝只好封他为“瓦老爷”,替百姓护卫宅院。瓦老爷也受香火,但香火必须在烛上点燃,不在烛上点燃的香火他是享受不到的,苏州人因此遂有烛上点香的习惯。瓦老爷地位虽低微,但神管不了,妖魔鬼怪却怕他,所以他能压邪镇宅保太平。
“照妖镜”, 原来是圆形铜镜,现在改为玻璃圆镜。有的嵌在大门上面槛上,有的嵌在脊枋上。东山人过去相信妖魔鬼怪从来不知自己的模样,当它们企图进屋作祟,走到大门前,照妖镜使其看到自己的狰狞面目,从而吓退之。

图:墙上的辟邪物,很有水乡渔民的特色,在照妖镜后又设“渔网”,网住鬼怪,想跑也跑不了
“千只眼”,圆形的鱼网状物,用微型鱼叉悬挂于大门上的槛上。那一个个网孔表示一只只眼睛,如果鬼怪来了,逃不过监视,也逃脱不了,会被被捉住。“千只眼”与“照妖镜”是一个民俗功能的两种形式,有时还在后面再贴“照妖镜”,以增加法力。
如果朝东山古的古建屋脊上看看,还会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屋顶做蚩尾脊或纹头脊、鸱吻脊,传说他们都是鱼尾星的衍变物,相传是鱼尾星是水精,能化解火灾。
与蚩尾脊具有相同民俗学原理的,还有“砖雕鱼”,常砌在塞口墙上。大家都知道,鱼是水中动物,可克火灾呢……
这些零散于全国各地的辟邪民俗, 能在东山一个小镇上集中地见到,不能不说是一个民俗标本奇迹。而在这个“江南民俗第一怪字”出现在东山,也是过去当地原生态民俗的反映。
上一篇文章是《中国考古史上迄今最令人称奇的七次美食考古发现》,是考古新发现方面的内容,对考古有兴趣及美食爱好者可以看看。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双足食肉恐龙:彩蛇龙 体长2米(化石仅一根破碎胫骨)
彩蛇龙是一种双足行走的肉食恐龙,种属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认为它属于兽脚亚目中的窃蛋龙科恐龙,它的体长只有2-3米,有着非常修长且高挑的后肢,第一批化石是在澳洲南部的安达摩卡发掘的,但其中只有一根非常破碎的胫骨。彩蛇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46:060000史前遗址挖出“龟壳” 内含宇宙之谜 考古家:至今无人参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间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在古人尚未创造文字之前,就已经以其智慧创造出传奇理论和器物,留下了无数谜团。虽然在西方国家,只有文字和铜器等物品才能代表文明,但在我国的考古工作中,专家们已经发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思考和创造。我要新鲜事2023-07-28 20:32:160000和而不同:顾颉刚与钱穆的学术情谊
【核心提示】顾颉刚与钱穆是20世纪中国极为重要的两位历史学家,虽然二人学术路径不尽相同,成名时间与处世方式亦有差异,但同样生长于江南的书香门第,同样对历史研究汲汲以求,同样的笔耕不辍,使他们在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相互扶持走过了十几年,二者既遇,惺惺相惜,为20世纪的中国古史研究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屯溪西周墓
西周中期贵族墓葬。位于安徽省屯溪市西郊约5公里的奕棋村附近。1959和1965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先后发掘3座墓。这几座墓的形制和随葬品的特点,都和中原地区的西周墓葬有所不同,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点。▲屯溪奕棋村位置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8:22:140000新发现 | 江苏薛城遗址发现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台型聚落遗存
薛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薛城十村,南距高淳市区约4.2公里。遗址原处于石臼湖南岸,为一岛形台地,顶部海拔14米,当地人俗称“小岗头”,现在遗址东南面大部仍临水,西北部为鱼塘。其平面大致呈椭圆形,南北宽约210米、东西长约330米,经初步勘探,遗址中心面积约6万平方米。薛城遗址于1997发现,并于1997、2010、2021年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385.4平方米。我要新鲜事2023-04-20 14:08: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