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实幻之间 院藏战国至汉代玉器特展
本书是「实幻之间 院藏战国至汉代玉器特展」的展览图录,目标是要唤起大家对于伟大玉器艺术的记忆,因为距今2500年至1800年之间的玉器艺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动态错觉艺术,只是埋没在历史中不为人知。藉由此书,希望读者能够成为上古时代玉器巨匠的千年知音,理解巨匠的创意和技巧,最终能评价各式作品的创意高下。

全书以视觉心理学为主轴,探讨视觉动态感产生的原因,并以此分析各式玉器所使用的视觉技巧,并加入广义相对论的理论,探究视觉所认识的世界究竟是真实还是幻象?所以与其说本书在讨论玉器艺术,其实真正的主角却是「制作者」和「观看者」,也就是「人」,亦即身为人的「你」和「我」。
2019年是广义相对论验证百周年纪念,在2018年推出此展,并在2020年出版此书,除了向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致敬外,也期待读者能以此作为扩大认识人类文明成就的契机。
战国至汉代(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是中国玉器历史上独特的错觉艺术时代。制作者在方寸之间琢磨出各种龙兽造型,它们的形体虽然静止不动,却能制造出动态的错觉。
本次展览将展出战国至汉代玉器214件,包括清宫旧藏115件、新入藏文物99件。展览题为「实幻之间」,通过视觉的变化,分四个单元探讨玉器制作的技巧,以及观看者产生错觉的视觉原因。
「动感十足的玉器时代」:展出战国和汉代各式玉器,说明不同形制或造型对视觉力量、平衡感及动态感的影响,通过不同群组区分蛇身和兽身的差别。
「战国至汉代玉器的艺术风格」:呈现战国和汉代玉器的不同错觉效果,战国玉器以蛇为设计原型,表现出平面延展的特征;而汉代倾向于以兽身为形式,具有立体扭转的特色。
「感知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对话」:从物理学原理角度思考玉器错觉艺术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引人入胜的错觉艺术」:探讨战国和汉代的制作者如何运用简单的视觉原理进行创意设计。



























清朝皇陵大多数被盗,而明十三陵为何无人盗?
明朝历经230多年修建的13座皇陵,以及众多陪葬墓地,占地面积达120多平方公里。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明朝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些皇陵从未被盗过。与此相比,其他朝代的皇陵多多少少都遭到了盗墓贼的光顾。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燕山山麓,自从明成祖朱棣开始修建长陵以来,历时230多年才完成了13座皇帝陵和陪葬陵墓的建造。然而,对于如此密集的古墓群来说,竟然没有受到盗挖的事件,确实令人称奇。我要新鲜事2023-09-23 19:24:360000荐书 | 启迪现当代遗产“保育活化”的实践读本——单霁翔《人居香港——活化历史建筑》阅读感悟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31:240002湖南一禁地传言被“阴兵”看守,村民从不上前,专家进入却发现奇
如果细细也阅读每一个国家的文化,就会发现,其实在每一个国家都有着类似于鬼怪的传闻,并且经过多年的成绩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潮流,就像在如今的电影类型当中,经常会有恐怖片,惊悚片这些,而这些恐怖片的题材很多都取材于民间的传说。我要新鲜事2023-05-04 18:57:410005腊月二十八盗墓塌方被活埋,多年后被抓的同伙称该死,他要下去的
山西吉县一起盗墓塌方事件本文作者倪方六过年了,各位吉祥!在中国,名称里含“吉”字的县不少,但以“吉”为县的只有一个,它便是山西的吉县。可能有不少网友不太熟悉这个县,其实吉县不要太有影响。黄河上著名的自然景观——壶口瀑布便位于吉县境内;新年正月初七“人日”,香火最旺的人祖山女娲宫也在吉县境内。传女娲抟土造人,在新年第7天造成了人,遂有“人日”,女娲造人的地方就在吉县人祖山。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54:4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