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写在“二十世纪中国考古”之前
这些年常有人提到,在20世纪中国的各门学术里,考古学是成果最丰硕的学科之一,我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

考古学在中国有很深厚的凭藉。翻看文献记载,早在西周初已有文物的收藏,到前汉已有古器物、古文字的鉴定。北宋时兴盛起来的金石学,更为考古学准备了很好的材料和基础。因此,现代意义的考古学在中国发展得相当迅速。
1926年,中国学者首次在夏县西阴村主持了田野发掘工作。1928年,开始了殷墟的发掘与研究。1949年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文物考古事业突飞猛进。中国考古学的成果,已经多次震动了国际的学术界以至公众。

中国考古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证明中国人对人类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创造性贡献。每一位参观过有关博物馆和文物考古展览的人,对此都有深刻的难于磨灭的印象。
与历史研究密切结合,是中国考古学的一项特色。王国维先生过去在清华讲授《古史新证》,提出“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相印证的“二重证据法”。随后的考古学家,也多以重建古史为其职志。事实上,考古学的不断前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促动了历史的改写。可以预见,中国考古学今后仍会沿着这样的趋向发展下去。
说中国考古学一开始便同历史学联系,并不意味考古学不是独立的学科。现代考古学是一门有自己理论及方法的科学,它正在越来越广泛地与有关学科融合接触,特别是吸收和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和成果。我们目前实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使大家进一步认识考古学这个领域是人文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的重要结合点。很多关键性的考古学工作和课题,只有采取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途径,才有可能得到突破和解决。

有人说中国的古业已考得差不多了,这个看法是不对的。中国历史这般绵远,幅员如此辽阔,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很多地区的文化面貌还有待揭示,大量的考古问题没有适当的说明。应该说,我们的考古工作正是方兴未艾,怎么能说差不多了呢?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回顾中国考古学的巨大收获,有益于增强我们的信心,促使考古工作有更大更新的进步。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1999年第6期
文物调研 | 苏州吴江区不可移动文物现状探析
文物是吴江历史风华的见证,也是江南气质的文化标志。为全面把握吴江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提升保护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对不可移动文物开展现状调研,基于全域特点、文物类别、文保等级的三维视角综合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完善保护措施,以期进一步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吴江文物资源。一、不可移动文物数量特点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22:00000221500年前的墓穴被打开 男女居然拥抱而亡(北魏墓穴)
发现的北魏墓穴里面有着一对男女正在拥抱着。2020年在我国的山西省大同市,正在进行基础城市建设的时候有一个房地产公司竟正在施工,可是当他们打地基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墓穴,然后考古队就开始了一场抢救,多亏是这个发现,才让这个来自于1500多年之前。北魏的墓穴彻底的重现于人世。北魏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7:57:040000魏坚: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
文/吴忆雯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河环沙碛,五原秋草,龙城飞将,胡马阴山。2016年12月22日,中正大学历史学系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的魏坚教授前来进行专题演讲。魏坚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此响应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研究所邀请来台,担任客座教授。魏坚教授多年来专注于原始文化研究、北方民族考古,以及蒙元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发掘和研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29:090000学伍子胥盗墓掘陵,焚烧皇帝尸体,喝“骨灰汤”解恨,到底啥仇?
原题:朝廷命官盗南朝陈武帝万安陵本文作者倪方六事情往往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大概这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因果相连,冤冤相报吧。特别是在盗墓现象中,这情况似乎特别地明显。前面文章中说到的,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把杜崱的祖坟挖了,杜崱收把萧统的陵刨了。这里要说的,也是一件因果盗墓。图:陈霸先画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18:090000明代县令家族墓被找到 居然还是个清官(清官墓葬)
专家发现的明代古墓没找到有价值的文物。在河南省鹤壁市新村的考古工地,专家正在对一处明代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能修建这么豪华的墓葬,墓主人生前一定非富即贵,可木门却被青砖牢牢封死。透过门缝专家惊喜地发现墓室内的棺椁保存完整,取走封门砖,木门上的图案清晰可见。墓葬主人我要新鲜事2024-01-10 17:39: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