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田:立异未必是创新
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曾对法国学界的“时尚化”深觉惋惜。他注意到,学界的年轻人和后来者,总想搞异端革命,而不论这革命是真是假。这些人说:三十年来,老家伙们一直向我们灌输拉布鲁斯和布罗代尔的经济史;我们曾经到里斯本港口去清点木桶;这种事情我们已经受够了!现在应当清点其他东西了。于是他们开始像清点木桶那样去清点书籍了,却并不考虑书中的内容。这种情况,和街上一会儿流行长裙一会儿又流行短裙的现象,别无二致。在他看来,学术场域也开始遵循女子时装场域的变化法则,实属不幸。
更不幸的是,这样“假革命”的情形,在中国仍在继续,甚至变本加厉,媒体尤甚。自从创新成了自上而下的口号,出现了大量以转换为“创新”、为“创新”而转换的现象。有些人不仅遵循女子时装场域的变化法则,而且试图引领变化。确实也有很多人愿意跟进。一个稍具创意的花样翻新,往往被大家蜂拥而上地再生产(reproduction),直至将其“消费”到毫无使用价值;待其被用得“过劳死”,然后又看有谁能“引领”新变化,大家又跟着更换。
从某一时候起,或许为了让读者认识立言之人,出书就要附作者的相片。报刊亦然,作者旁照例有一头像(究竟是书在先还是报刊在先,待考)。又从某一时候起,所附作者的相片又都须改成漫画式的(这几乎可以肯定是报刊的创意,而书籍跟进),仿佛不如此便不入流。不过,除少数外,这些漫画实不高明,很多甚至不能表现所画人的特色(那本是漫画的强项)。其结果,这一做法不过告诉读者:这就是某人,但你若想看真面目,还是去找相片好些。
有的报刊,不知为何,隔段时间还把固定出现的漫画头像转换一下风格。在办报人方面,或有其特定的考量,如美术编辑换人等;但因往往并不宣示,对读者而言,这等于自我招认:本报/本刊其余的东西都无法“创新”,不得不借此以“改版”,以示面目一新,仿佛也在与时俱进。
一般情形下,报刊上作者的头像要比作者姓名(含笔名)大很多。在这样的情形下变化头像,正类改换笔名,多少暗示这是一个新作者,或至少不希望读者知道这是一个已有地位的作者。假如真有新作者出现,虽表现栏目的不可持续性,到底也还显得版面欣欣向荣。而通过表现形式上的立异以标新,除品牌的无形流失外,实一无所获。
让人纳闷的是,现在不是正在大搞所谓“文化产业”吗?在产业中似乎有个惯例,即任何成品牌者,都希望自我维护,而不是随意改头换面,遑论为改头换面而胡乱改头换面!正常情形下,这类作为只能“披露”两个信息;一是该报/该刊确实没什么可维护的,二是报刊的编者(含领导)并无自信,也看不到什么可维护的,只能靠改头换面来展现本报/本刊已经“不一样”了!
百多年前,刊物常为一二人支撑,所以编者即作者,又需换用好些笔名,以示非一二人的独白。这逐渐成了习惯,至少在七八十年前,鲁迅、周作人兄弟等给报刊写文章的时候,是随时变换笔名的。这现象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信息,那时报刊尚未产业化,故无需品牌化的作者;而读者也更多是看文字的内容,而不甚在乎是谁写的。
但后来就不一样了。二三十年前,有位朋友曾给海外的报纸写文章,开始也不时变换笔名。后来编者就不同意了,说是读者对老兄的文字有积极的反馈,本报也希望持续借重,务请确定一个笔名,长期使用,以树立品牌,俾报纸和作者皆相得益彰。那是报刊产业化的明显表征——在一个真正市场经济的社会里,编者会清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而任何品牌,都是需要通过持续“再生产”以强化印象的(注意,品牌的维护是自我“再生产”,而不是摹仿他人的“再生产”)。
现在各级都在强调“创新”,压力之下,有些人不知怎么办,不得不剑走偏锋,标新立异;仿佛不与人同,就是创新。其实章学诚早就说过,学问真做得好,则“人望之而不能至”,自然“觉其异”,实无需“求异于人”。除了真正的漫画版,报刊本以文字取胜。若办得好,便无需在花样上改头换面。而不断追求版式的花样翻新,最成功也不过喧宾夺主,不成功则可能吓退读者,岂非自讨苦吃?
来源:《道大无外》
瓜评十大考古: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所受到的质疑
昨天发文瓜评十大考古:河洛古国——巩义双槐树遗址初步总结回顾了巩义双槐树遗址的新发现,新看点以及李伯谦和王巍两位先生对遗址的评价。文末也提到,确实有一些老师提出了反驳的意见。今天不妨看看这位先生都质疑哪些,然后想想哪些是值得思考的,哪些其实又不必那么较真。这位先生总共提出了六点质疑,不妨逐一看看,分析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14:080000清王朝的皇家陵园,清西陵和清东陵的由来
清西陵是清王朝的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7.5公里处,它始建于1730年到1915年才完工,历经近两个世纪。清西陵包括皇帝陵、皇后陵、纪园寝,以及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十四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福寺、行宫。清西陵包括清代从早、中、晚各个时期的陵墓,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清朝从强盛到衰败的历史进程。我要新鲜事2023-08-31 18:59:220001广西发现一个巨型石棺 主人身份是谜团(清代古墓)
古墓中棺材板中的北斗七星是清代墓穴的标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墓葬盛行,有地位有地位的人会在死前做好身后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准备。特别是最高皇帝会建造巨大的地下宫殿和巨大的坟墓,无数珍贵的陪葬品会被放入坟墓,甚至活着的人也会和他们一起埋葬,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因为我们脚下的土地上有数不清的古墓,这些古墓经常在一些意外中被发现。巨型石棺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0:54:300001「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云梦秦简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1975年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发掘。竹简共1100多枚。内容以秦代法律、文书为主,另有《编年记》等,共9种。云梦秦简对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重要的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40:5900005米巨人遗骸现世!考古界专家却不敢公诸于世,这到底是为何?
考古学家的工作,是进行保护性挖掘,寻找一些历史遗迹,通过那些值得研究的文物来,进行科学研究,曾经有考古人员,挖到了一个5米高的巨人遗骸,这个遗骸现世之后,考古界彻底震惊,但是他们却不敢公诸于世,只是因为担心吓坏了世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的高度,基本上都在一米到两米之间,几乎没有人长到5米,但是科学家却真的发现了5米高的巨人遗骸。这个东西的出土,代表了一件事,那就是古代还真有巨人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4-16 14:25: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