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方山永固陵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6:41:324阅

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的西寺儿梁山(古名方山)南部。始建于孝文帝太和五年(481),经8年建成。太和十四年(490)冯氏死,同年入葬,称“永固陵”。其特点是将墓地和佛寺结合起来,这种作法影响到北朝晚期的陵墓。该墓自金代开始,屡遭盗掘破坏。1976年,大同市博物馆等进行了清理。

冯氏墓园工程浩大,现存有基底呈方形的坟丘,高达22.87米。其前有一座周绕回廊的方形塔基遗迹,再前又有一处平面呈长方形的建筑遗迹。冯氏生前两度“临朝专政”,又是北燕冯弘的孙女,虔信佛教,方山墓地系其自择,这种富有佛教色彩的墓寺结合的布局,可能出自冯氏本意,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北魏礼制的特殊性。

墓室在墓冢中心处,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构成,总长23.5米。主室平面近方形,长6.4米,宽6.83米,高7.3米,四壁微向外弧凸,向上内收成四角攒尖顶,顶心嵌一雕有莲花图案的白砂石。过道前后两端各设一重石门,门框上饰有下具龛柱的莲瓣形券面浮雕,两侧龛柱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墓内出有残石佣、铁矛、铁镞、铜簪、玻璃小杯等物和一些陶器残片,墓内还留有金正隆年间和大定年间的题记。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商朝没崛起前 夏朝频繁迁都究竟在躲什么 考古解读夏朝独特体制
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在文献记载中或与洪水有关,或与王室权力斗争密切相关,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为了巩固王朝统治而采取的举措。商朝在中国历史上以其频繁的迁都次数而闻名。根据史书记载,“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前后迁都一十三度”。在商汤之前,商族迁徙了8次,而商汤之后,作为华夏正统的商王朝又迁都了5次,总共达到13次。直到盘庚迁至殷墟后,商朝的统治中心才稳定在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我要新鲜事2023-06-01 20:33:040000皱褶龙:非洲大型恐龙(长7米/头顶长有鲜艳冠饰)
皱褶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阿贝力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年前-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6.5-8米,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它的头部长有非常多的鳞甲,根据化石上的孔洞可以判断它或许长有鲜艳冠饰,第一批化石是在非洲的尼日尔发现的。皱褶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0:44:500000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两周(一)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详细名单戳~重磅!“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37:570002【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元大都遗址
元代都城遗址。在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地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至元十一年建成宫城,至元十三年建成大城。至元二十二年颁布从金中都旧城迁居大都新城的占地办法,开始全面营建大都。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大都城的规模已基本定型,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规划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直接为明清北京城所继承。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34:510000雷峰塔地宫里都有什么?藏在地宫中的宝物
如果说到雷峰塔,肯定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第一想起来的就是法海用来关押白娘子的那座塔了把。但是,这座雷峰塔不仅仅是关押了白娘子,在民国时期雷峰塔下的地宫因雷峰塔的倒塌,而突然被展示在了世人的面前挖掘雷峰塔地宫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4: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