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发现与马王堆相当的王侯大墓,县里不让运走文物,惊动省领导
湖南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考古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湖南有个沅陵县,目前都认为设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据说因境内北有沅水,南有陵丘而得名。
实际上,秦朝已有沅陵县,湖南龙山里耶出土的秦简中便发现了“沅陵”县名,再编县志时应该改写了。

但沅陵在西汉才有影响,这应是事实。
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置“沅陵侯国”,“沅陵”从此有了地位,并得到发展。
第一代沅陵侯叫吴阳。
吴阳家世显赫,父亲是汉高祖刘邦分封的八个异姓王之一——长沙王吴芮。
吴芮有嫡庶五子,吴阳为庶子。其封侯一事在《汉书·吴芮传》中有记载:“至孝惠、高后时,封芮庶子二人为列侯,传国数世绝。”
吴阳在位25年,死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吴王死后沅陵侯国由其子吴福袭封,吴福死后由其子吴周袭封。
吴周死后因无子,“沅陵侯国”被除,成为历史。

1995年,消失两千多年的“沅陵侯国”成为新闻热点,原来,第一代沅陵侯吴阳的墓被发现了!
当年5月,沅陵县政府决定在城关镇西建宿舍楼。
楼址选在沅水左岸,这里地势较高,原是海拔大约130米兀立于两水间的一座山头,当地人称“虎溪山”,系沅水和酉水的交汇处。
基建开工后先将地势整平,接着开挖建筑基础沉井。
挖井过程中出了怪事,挖出了白膏泥,还有木炭、木屑。有经验的工人马上意识到,可能挖到古墓了,随即报告给沅陵县博物馆。


时沅陵县博物馆馆长是陈勇,他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到城关镇西的基建工地,基本可以断定下面有古墓。
随后陈勇打电话给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郭伟民,报告了工地发现古墓情况。
郭伟民,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现在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当时他才三十出头,还是个小伙子。接到了陈馆长的电话后,他马上来了精神,向当时的所长何介钧汇报。
何介钧,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的专家。自马王堆汉墓之后,湖南考古界对境内的考古发掘工作更加重视。听了郭伟民汇报后,何介钧马上与其他几位所领导商议,决定派当时的副所长裴安平和郭伟民一起去沅陵。

裴安平,农业考古专家,我曾拜访过他。他是中国老一辈考古学家苏秉琦、俞伟超的弟子,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博导、考古学一级博士点带头人。
1995年5月10日,裴安平与郭伟民一起驱车往沅陵。
郭伟民后来撰文回忆,当时也没有通高速公路,一早出发,开了8个小时车才到沅陵。
次日看现场。

墓葬被破坏很严重,墓的封土已被推平,墓圹上部也推掉了一部分。
9个直径1米的建筑基础沉井,刚好打在墓圹之内,沉井有8米深,其中3个已打到了椁室盖板。幸运的是,沉井没有继续往下打,把椁室保存了下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经初步勘探,这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大墓,大小与长沙马王堆汉墓相当。

根据西汉“夫妻不同穴”之葬俗,估计附近还应有墓,果然,在该墓的南边20米处,又探出了一座同样规模大小的墓。
两座墓分别编号为虎溪山一号墓(M1)和二号墓(M2)。
如此大的墓葬,主人会是谁?根据史书记载,极可能是西汉沅陵侯国贵族的墓。
之后的考古发掘证实,推断完全正确。
这一推断令人振奋。

此墓与一般汉墓不同,除了有墓道,还有阶梯和一、二两级台面。
二级台阶下面,是大墓的核心部位——墓室。
墓室很大,长近10,宽7米多,深3米多;有一斜坡墓道,长37米,底宽在4.5-4.8米之间。
墓道是下葬时棺材进入墓室的通道,这么宽大,可以想象当时墓主下葬时场面很大。
墓室底部距当初的墓口平面近13米。如果从原封土堆顶上算,墓室则深埋在几十米的地下,想盗挖可不容易。
而造墓时,也充分考虑了日后盗墓者光顾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反盗墓手段。

在墓圹下部靠近墓道及椁室的位置,放置了许多大型鹅卵石。
在靠墓室的上部,则设置厚约1米的碎石“反盗层”。
如此这般,既增加了盗挖的难度,又加固了墓室。
所以到1995年基建时,这座墓都保存完好,没有遭到破坏——这是继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后,首次发现没被盗过的西汉大墓!
基建已开工,已遭破坏的一号墓必须立即清理——“抢救性发掘”。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怀化市文物处和沅陵县博物馆三家,联合组成考古队。
1995年6月16日,发掘正式开始。

大封的封填非常讲究。
但揭取封土过程中,考古人员吃了一惊——发现了“盗洞”。
在距残存墓口2米下,靠近墓圹东北部的地方,出现一片直径约2.5米左右的黑土,黑土内还夹杂有大量的炭末,与周围五花土明显不同。
出现这么大的“盗洞”,估计墓里的随葬器件也被盗差不多了,大家的心都悬了起来。
继续向下挖到4米多时,才放下心来,原来是一场虚惊。
这黑土并非盗墓形成的,而是当时封填墓室的一种方法。

墓圹上铺设“反盗层”,所用封土是红色砂土,厚约1米,内夹大量的卵石,是人为有意混放进的。
在红色砂土下是黄色砂土,这种土叠压着夹炭末的黑土。
再下有灰膏泥和白膏泥。
再下是木炭层,围在棺椁四周。
膏泥是秦汉大墓封填必用,其防渗水性能极强。虎溪山并没有这种膏泥,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
但在封填膏泥时,工人很不负责任,膏泥分层,分布不均,墓道内竟然堆积有大量的膏泥,而最需要膏泥的墓室却分布较少,墓室的密封程度远不如马王堆一号汉墓严实。

考古人员看到这种情况,戏称是“豆腐渣工程”。
建筑质量差劲,墓室密封不好,直接导致日后椁室坍塌。
发掘时发现,棺椁壁板累成一处,严重变形。
墓主骨骸也没能保存下来,发掘时已腐朽不存——本想能有像马王堆一号汉墓那样的惊喜落空了。
在膏泥及木炭层全部清除后,椁室暴露。
令人意外的是,该墓竟然有三层椁盖板,每一层9块,椁板巨大,每块至少在1吨以上。由于民工无法搬动,当时使用了吊车。

椁板下就是墓室。
墓室主椁室和外藏室组成。
主椁室内分出不同空间,搭建出“5个房间”:四个边厢和棺房,结构比马王堆一号汉墓复杂。
椁室与外藏椁之间用门栅相隔。
奇怪的是,门栅外堆积有大量的砾石。这里是干什么?推测也是出于防盗和加固的考虑。
这些房间有不同的功能,有规律地放置不同的随葬器物:
外藏椁主要是木俑、盾牌 ;
头厢多放陶器及漆木器;
南厢放兵器和水果;
北厢放有大漆盆、竹简。

总共出土各种器物1500余件(套),有陶器、漆木器、铜器、玉器、滑石器、丝织品、竹简等。
陶器类有鼎、盆、壶、盂、豆等,多达117件(套)。
漆木器有几、案、耳杯、盆、盘、琴、瑟、勺、虎子、扁壶、兵器架、箭杆、伞骨、剑鞘、匕、弩机、碟、木俑等,多达433件。
铜器3件、玉器2件、滑石器3件、竹简1346枚(段)、其他18件(种)。
这些随葬器物价值连城,件件是珍品,完全可以举办一场“沅陵侯国文物大展”。但最让考古人员惊喜的文物,应该是这两样:

一是一枚阴刻篆体墨玉印章。
这枚印章太重要了,为确认墓主身份提供了直接证据,上刻“吴阳”二字——他就是第一代沅陵侯吴阳。
再是竹简。
竹简是从头厢和北边厢中出土的。竹简为什么被看重?自然是因为价值极高!
至于价值“极高”在哪,以后会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再聊。
墓室发掘,到1995年8月28日基本结束,但意外出来了。


当时,出土的文物暂存于沅陵县博物馆。但在要将文物运回省城长沙时,发生了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沅陵县政府不让运走,态度相当强烈,认为这文物属于沅陵的,应该留在沅陵。
如何是好?协商不成,最后闹到湖南省政府,惊动了省领导。
听了汇报后,为了保护好文物,省领导当即指示:“速将发掘出土的文物运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因为沅陵县博物馆不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技术力量,都不具备保护和处理这么一大批珍贵文物的条件和能力。
本以为有了省领导的指示会顺利一些,其实不然,沅陵就是不让弄走。
后来经过“艰难的协商”才放行。
在沅陵博物馆存放6天之后,沅陵侯墓出土的这批珍贵文物,才运回长沙。

在三晋大地寻找夏商踪迹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父传子、家天下”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山西南部古有“夏墟”之称,夏文化遗存,分布密集,灿若繁星。“东下冯遗址”的发现,清楚地表明晋南是夏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继夏而起的商朝,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国家体制趋于完备,文明程度更高。山西南部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重器和完整城池,表明这里是商王朝的经略要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49:120000回眸:2011年NBA季后赛首轮两大黑八
随着灰熊在主场有惊无险地拿下马刺,季后赛首轮的大幕正式拉下,迎接我们的将是2号凌晨万众瞩目的红绿大战。但是季后赛首轮的战果依然值得我们说道说道。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3:06:210001皇帝陵墓中有一最神秘的地方,不能见光,非常隐秘,一般动不得
神秘的金井本文作者倪方六光绪皇帝陵墓被盗一事,发生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虽然是一伙不明身份的人,但从盗掘手段上分析,他们并非生手,盗墓经验丰富。但蹊跷的是,盗墓者将光绪皇帝与隆裕皇后的棺椁翻了个遍,甚至将光绪皇帝的棺材头凿了一个大洞,连尸体都拖了出来,但棺材下面的金井却没有动,这对经验丰富的盗墓者来说,太低级了!为什么,因为帝王陵金井内必有镇穴之宝!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6:130000租民房称是养龙虾,一个月后发现房下有10米深洞,通向院外的古墓
湖北鄂王城遗址盗案内幕本文作者倪方六现在网络信息异常丰富,流行多年的“人肉”方式就是利用了这一资源优势,借助在算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搜索手段,也进入了盗墓领域。盗墓者都懂的——网上寻墓,已成为现代盗墓团伙寻墓盗掘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53:150005西安出土的一个唐代古墓 居然与波斯人的婚俗有关系
唐朝的辉煌国力众所周知,周边众多地区都向大唐纳贡,其中包括波斯。对于中波关系的深化,在1955年,一座唐代墓穴的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揭示了当时的文化底蕴。这座唐代古墓位于我国西安的一个小县城,除了古代汉字外,墓碑上还刻有波斯文。专家对这些波斯文字进行研究后,揭示了古波斯人的独特婚俗。墓碑上的内容讲述了一位唐朝将领和他的妻子的故事,他们俩都是波斯人,当时的李世民还封赐了他们官职。我要新鲜事2023-08-21 19:32: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