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坟考古大发现,竟是秦始皇行宫遗址,浴池、卫生间一应俱全
孟姜女坟考古大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传说中的孟姜女墓,至少有5座,这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已聊过(见《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很传奇,其坟的传说也特别,合葬时出了蹊跷》一文)。
民间影响最大的,是山海关外的“姜女坟”。

此墓见于民国《临榆县志》:“有石出海上,形肖冢,人以为姜女坟。”临榆县1954年已撤销,划归今秦皇岛市。
所谓“姜女坟”其实是一组自然耸立的礁石,史称“碣石”。
所处是渤海湾,距山海关约15公里,在今辽宁葫芦岛绥中县万家镇南边的大海里,又名“止锚湾”。

当地有关“姜女坟”的故事极富地域特色:
孟姜女将丈夫的尸骨埋葬后,想想上无公婆,中无夫君,下无子女,遂心生绝意,投海自杀。这之后,海中突兀冒出3块巨石,高的是孟姜女躯体所化,矮的是孟姜女所带包袱变成,包裹里是带给丈夫的寒衣。
“姜女坟”的来历非常传奇,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坟处海水中,却永远淹不没,夏天涨水时,海浪总打不倒坟头上的草青。

据说当年曹操率兵征东时,曾到这里,写下了《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传说总归是传说,“姜女坟”真的是孟姜女的墓么?当然不是。

但让大家意外的是,1980年代考古发现,“姜女坟”还真与秦始皇有关。
1982年4月,时辽宁省锦州市文物普查队根据传说,来到“姜女坟”附近海岸普查时,发现了石碑地、黑山头、瓦子地、大金丝屯等遗址。
其中石碑地遗址最大,高踞海边,正面对海上就是“姜女坟”。
这次发现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

1983年12月,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博物馆组织专人复查,确认石碑地遗址为秦汉建筑群址。
1984年4月,辽宁省博物馆和锦州市文化局、绥中县文物保管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姜女坟”附近海滨进行了清理发掘和钻探。
发现了分布错综复杂的夯土台基,还出土了“千秋万岁”圆瓦当、高浮周夔纹巨型瓦当,这是秦汉遗物。
由于1980年代发掘范围和钻探条件有限,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10年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启“姜女坟”遗址考古,对这一带海滨进行了全面勘探和发掘,发掘持续了5年之久。


发现惊天下!
原来,这里竟然是秦始皇当年东巡时的行宫!
石碑地遗址处在台面呈3步阶梯状的人工台地上,范围内有10个相对独立的建筑小区,之间有围墙相连。
各建筑群组大小、形制、数量都不一样,但高低错落,疏密有序,明显是皇朝宫苑的范儿,为皇家会所,犹如清朝时的北戴河皇家建筑群,放在现代也是一处超级豪华的大型高档休闲度假区。
石碑地遗址有明显的功能分区,考古报告将之分为1区和2区。

在1区发现很多建筑,其中有一处是浴房。
互相关联的两个房间里有一个房间内有浴池。池呈漏斗状,用砖铺砌而成,池底部放置一陶盆,盆下有孔,孔下接排水管道,污水排至另一房间内的渗水井中。
渗水井则由排水管道通往户外的污水池,这污水池是一个陶盆。
这种沐浴间,在遗址上发现不止一处,推测还应该有洗手盆一类设施,绝对不是普通人可以使用的。
在2区发现功能更为丰富的建筑遗址。

有浴池必有卫生间,果然在2区中心大夯土台南部的建筑遗址上发现了“厕所”。
这里有3处院落,发现的厕所在西侧一处房间内。
蹲位与现在农村流行的旱厕差不多,是在地面上挖坑而成。坑口两边各铺放一块用于踩脚的空心大砖,方便蹲下排泄。
旱厕,古今人都使用的,这是一种地球人通行的排便方式,我曾在中亚、欧洲多地访问过,见到了过去的外国人使用的厕所,与中国人的旱厕没有两样。

现代看来旱厕落后了,不卫生,但在秦汉时与现在马桶一样,很高级的,流行于贵族家庭。如在江苏徐州、河南永城等地西汉诸侯王的墓葬地宫内,都发现这种厕所,有的还可以冲水,这就是墓主生前生活方式的反映。
在2区,还发现了饮用水井、冰窖,洗涤房等一系列建筑设施。
古人没有现代人用的冰箱,制冷、蓄冷多用天然冰,使用冰窖储存,是贵族之家的标配,在咸阳秦宫遗址上便发现了大型冰窖,甚至连西汉梁孝王刘武墓在山中开凿时,不忘凿出一个冰窖。

冰窖在中心大夯土台北部,由井窖、排水管道、渗水井三部分组成。
井窖口很粗,直径约1.1米,内置井圈。底部放有一豆盘状陶器,豆盘状器并不是整体一块,由3块分别烧制的陶片组成,拼合好放在下面,非常严实。
下面有一弯头,连接地下排水管道,与沐浴房发现的浴池排水一样,污水可以通到院落中的渗水井中。
遗址上的饮水用井旁边,还有一仰斗状的水池,池底也埋有排水管,方便将池内的水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这饮用水井和水池均设置在房间内。

有的学者因此认为,这里可能是洗涤房,水池是用来洗涤果蔬匣衣物的,旁边有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也有学者认为,水井所在可能是冰窖房,水井是用来储冰的冰窖,水池则是为了排放溶化的冰水。
值得注意提,这些建筑均有非常合理、精巧的排水系统,没有直排海中的现象,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有非常超前的海洋环保意识——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有这么早的环保理念,再说中国人自古不讲环保就该掌嘴了!

内排水有地上、地下各种排水管道;院落之间也均设有排水管道,或预埋,或挖洞放入;院内散水边缘均以长条砖立砌镶边,阻挡乱流。聚集的雨污水集中排往一个大的蓄水池中。
外排水的蓄水区则根据地势地形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没有直排海中。
而这一环保理念在做基础设计时已开始了,充分考虑到了雨污水的渗透自净的功能。
建筑总基础经过周密的规划,首先将夯土台上的院落部分空出,下部以海沙充填,厚达2米余,地表面则铺上1米多厚的黄褐色黏土。
这种结构有很强的自渗功能,效果非常好,令现代人赞叹!

再说回“姜女坟”。
这其实是几块天然礁石,海蚀成柱。
民间传说是孟姜女化身的高柱,高出海面20余米,根基呈不规则的长方形黑色礁石,南北长11米,东西宽8米。如此高如此牢,海浪自然打不倒坟头(礁柱顶)上的草青。
在此石柱的北侧,堆放有一些大型白色河光石,下水部分与对面的石碑地相连。原来,早年这里有人工铺设的甬道,可以从行宫一路走到“姜女坟”。

遗址的年代不晚于秦始皇东巡。
遗址以石碑地为中心,是包括止锚湾、黑山头、瓦子地周家南山等遗址在内的大型秦汉建筑遗址群,占地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
对照《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姜女坟”在当时已很有影响,是有名的碣石,上述考古发掘的建筑遗址群,应该是当年的碣石城(宫)。

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曾来到这里,派燕国人卢生寻找仙人羡门和高誓。当时秦始皇还在碣石城刻立碑石,并拆毁了内外城墙,挖通了堤防。
想当年,秦始皇率着一大群官宦宫妃登台望海,眼前就是高耸矗立的“姜女坟”,壮观华美——建筑与海洋融为一体,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完美结合,这位始皇帝一定开心极了,希望长生不老的欲望会更强烈!
但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如同他一手打出的秦帝国不多久便倒下了。
秦始皇走了,姜女坟这处“皇家会所”并没废掉,汉武帝刘彻再顺着他的足迹走来,又留下了一串历史故事。

古井挖出失传古籍,内含两千年“乘法口诀”,西方人却称:不可能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秦朝的古墓。说到秦墓大家脑海里浮现的肯定是秦始皇墓,这也难怪,因为秦始皇的陵墓是在是太吸引人了,作为统一六国的千古帝王他备受争议,况且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挖出过很多的帝王古墓,唯独是秦始皇的墓我们是迟迟没有挖完,生怕会因为我们的科技手段不够而错过什么历史性的时刻。在秦始皇陵墓如此大的光环下还有一个秦墓里也有着划时代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14:320000新发现 |“西沙水下考古”:石屿二号沉船遗址试掘和华光礁区域调查收获
邓启江张凝灏等为了尽快探明并逐步掌握西沙群岛海域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及保存状况,逐步摸清西沙群岛海域水下文物资源家底,切实加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合作,调集海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省水下考古及出水文物科技保护专业人员组成水下考古工作队,于2021年5月至6月开展了西沙群岛石屿二号沉船遗址钻探试掘和华光礁区域物探调查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18:230004罗志田:立异未必是创新
0001喜马拉雅山发现古代洞穴壁画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山脉之一。它位于亚洲的中国和尼泊尔之间,跨越了2400公里,拥有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山峰和景观。其中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峰,海拔高达8848米。这一山脉被誉为“天空之境”,吸引了许多冒险家和探险家前来探索。我要新鲜事2023-04-15 02:10:350000大唐开国皇帝孙女墓被意外挖出,两古盗洞直通墓室,考古发现不解
金乡县主墓的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上篇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我聊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爱妃韦珪与前夫生的定襄县主墓(详见《考古发现“大唐女婿”墓,妻子为李世民爱妃与前夫所生》一文。这篇头条号,再来聊一位“县主”——金乡县主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01: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