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夏:追忆“读已见书斋主人”
余嘉锡先生
他博学而不猎奇,曾自题书房名“读已见书斋”,语虽平淡而意义深远。这是针对当时有些人的矜奇夸秘,以获读人所未见的孤本残篇为荣的时弊而发。季豫师用读已见书来表示对时弊的不屑。
一个人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他们以毕生的精力教学生知识与做人之道,为自己的学生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给以深远的影响。过去把老师排在“天地君亲师”之列,说明在给自己生命的父母之外,就是给我们以事业通衢的老师,所以学生有自称“受业”的说法。有的老师甚至成为自己一生事业的依傍,使你终生难忘。余嘉锡先生便是我的一位受业师,我曾从师攻读目录学,并以之传授学生。时隔六十余年,他的音容笑貌一直深存于心中,而追忆往事,犹历历在目。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我刚刚步入大学殿堂时,较早接触到的一位著名学者,就是目录学家余嘉锡先生。余先生字季豫,是湖南常德人,生于清光绪十年正月(1884年2月9日),幼承家学,博通经史。光绪二十七年,他以十八岁的少年而中乡试,成举人。曾任清吏部文选司主事,遭父丧即离开仕途,从事教育活动。1928年离开家乡,入居北京,在辅仁大学等校任教授。虽生活多有曲折,但终以文章学术自显。1942年,季豫师以辅仁大学国文系主任出任文学院院长,而我就在这一年考入辅仁大学历史学系。我的报考是因同舍高年级学友对部分名教授的介绍,从而对季豫师产生仰慕。当时允许跨系跨院选课,所以就跨系选修了季豫师为中文系开设的《目录学》课程。季豫师除《目录学》外,还开设过《古籍校读法》《<世说新语>研究》《古今著述体例》等课程。我还有幸旁听《<世说新语>研究》,旁征博引,颇开思路。
季豫师持身谨严,衣著简朴,不苟言笑,授课时操湖南乡音。《目录学》课程,虽指定《目录学发微》和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为课本,但他授课时却手不持片纸,依《补正》编次,逐书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使人若饮醇醪,陶醉于这门形似枯燥而内涵丰富 的学术领域之中。季豫师诲人不倦,亲自批改作业,虽一字之误也都给以改正,至今我所保留的课堂笔记中还留有季豫师的亲笔批语,如我在听课时误将孙子十家注记为清人,季豫师即在清人旁划一墨叉,并在眉端写“十家注皆宋以前人”的批语。季豫师还向学生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在整理课堂笔记中有时也羼入自己的意见,如在《目录学用书》一题下,擅增一语说:“近人姚明达有《目录学年表》、《中国目录学史》。但仅系言目录学发展经过,非言目录学本身之书也。”这是我批评姚著的委婉之辞,借以自炫读书之勤。季豫师审阅我的笔记至此,则对学术批评义正词严,毫不留情。他将此语上下用墨笔勾去,并在眉端加批说:“姚某之书大抵剽窃余之《目录学发微》,改头换面。余以其不足齿数,故未尝一言及之。该生自以意窜入此数句,余所不敢与闻也。”充分体现季豫师的耿介性格。
凡遇有问学,季豫师虽无长篇大论,但一点一拨,即可祛除迷雾。我读《目录学发微》,系季豫师所著,对目录学的意义、功能、源流、体例、沿革等都能条分缕析,精辟论述,文字也条畅可读,毫无窒碍。但读《书目答问补正》,则久久不得其门,但又怵于季豫师的威严,问学不敢贸然登门,就到平日较多接近的柴德赓先生家求教。柴先生告诉我要注意书中一些小注,并说季豫师不喜欢闲谈,但不拒绝学生质疑,鼓励我到余府登门问学。当年季豫师住在兴化寺街,离我的宿舍很近,但还是酝酿了两三天,才鼓足勇气去叩余府的门。季豫师衣冠整洁地端坐在书桌前,让我坐在旁边的凳子上,问了问读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季豫师命我从书架上取下《三国志》找到《董遇传》之“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语句,谆谆教导我,读书要多读几遍,自然能悟出道理来。季豫师嘱我再通读一遍,多注意字里行间,并以姓名、著作为序,反复编三种索引,即可掌握其七八。就在这年的暑假,我遵师教试作,果如季豫师所言,大有收获。开学后,我送呈三种索引,季豫师微露笑意,给以肯定,激励我立志攻读目录之学,我恪遵师教,广泛涉猎有关目录之书,目录学终成为我终生学术事业的一部分。
季豫师对学生要求甚严,从不取悦学生,令人有不威自严的感受。我当时是靠奖学金读书,所以很注重个人考试成绩,大二那年,我各课都是A,惟独目录学得了个B。我思量再三,终于走向中文系办公室,正好季豫师在处理公务。我惴惴不安地、极其委婉地、以求教方式求老师指出不足。季豫师一眼看穿我的“别有用心”,略有愠色地指着成绩单说:“我读了一辈子书,也只有半个B,你得了一个B,还不知足!”我无言以对,只能惶恐地退出。后来高年级学友告知季豫师的最高分是B,我深悔自己的孟浪。但季豫师对学生还是深注感情的,1946年6月,我即将毕业离校,季豫师曾应我的请求,在暑热天气,为我书写一副隶书的大堂联,笔力遒劲,字体完美,成为我收藏的珍品,可惜在“文革”浩劫中,与所有书画同付一炬,使我抱憾终生。季豫师不仅是严师,在家中也是严父。据说季豫师在家从无衣衫不整的时候。余逊先生是他的长子,当年已四十多岁,学问很渊博,已是我们系的秦汉史讲师,但在季豫师面前总是侍立在侧,有客人时,也是经季豫师命坐才坐。季豫师每天还为余逊先生规定窗课。
季豫师并不像一些学者那样以杂乱自喜,而是字必恭楷,行必矩步。藏书井然有序,随用随还原处,这对学生也是一种身教。他博学而不猎奇,曾自题书房名“读已见书斋”,语虽平淡而意义深远。这是针对当时有些人的矜奇夸秘,以获读人所未见的孤本残篇为荣的时弊而发。人所未见书本身有一定的珍贵价值,但若只以标榜和垄断奇书为独得之秘,而弃常用书于不读,那就如陈垣老师所批评的那样:“舍本逐末,无根之学”。所以季豫师用读已见书来表示对时弊的不屑。但是读已见书谈何容易,中国的已见书数量大,门类广,敢以读已见书名书斋,亦可以想见季豫师的自信,而从其著作中又可看到他是如何从已见书中博观约取的。要想做到读已见书,纵然皓首穷经,也颇有难度。但它确是启示后学的一种读书门径。我反思自己,几十年的学术生涯,正是遵师教在这条学术道路上努力奋进,只是自愧没有完全做好。
季豫师著作宏富,著有《目录学发微》《四库提要辩证》《<世说新语>研究》及《余嘉锡论学杂著》诸作,而以《四库提要辩证》一书最为学术界所推重,被人尊为近代古典目录学大师。《四库提要》由清代目录学家纪昀总纂,是中国古典目录学名著,季豫师非常推崇此书的学术价值。他不仅自承“余之略知学问门径,实受提要之赐”,并认为《四库提要》是“自《别录》以来,才有此书”。但他对提要的不足之处,也持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他萃一生之精力,完成《四库提要辩证》24卷490篇,并以这部“犄摭利病而为书”的著作,承担了纪氏诤友的重任。这部书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哲学及版本目录学等,都极有参考价值。季豫师即以其精深的学术造诣于1947年被选为中研院院士。1950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抗战初起,季豫师深惧《四库提要辩证》手稿散佚,“乃取史子两部写定之稿二百二十余篇,排印数百册,以当录副。”1937年到1952年,季豫师又增写二百六十余篇,并依提要原目次重加编定,于195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中华书局又改正错字,标点重排,装成四册出版,流传行世。其他有关著作也先后问世,如1950年重印《古籍校读法》(未完稿),改名为《古书通例》,1983年出版了由周祖谟教授整理的《世说新语笺疏》等。
1956年2月11日,即乙未年除夕,季豫师以久病辞世,享年七十二岁。呜呼!哲人其萎,天夺我师!如果允许学生向老师进私谥的话,我愿尊为我奠定学术基础的余嘉锡老师为“读已见书斋主人”,而把读已见书作为终身的治学指南,时时鞭策自己,不断地力行,并将以继续发展古典目录学为己任,庶无负于季豫师对我的身教与言教!
姐夫拉小舅子盗宝,床下挖地道,挖到底时同伙爬上来说有古代盗洞
山西运城太平兴国寺塔被盗案本文作者倪方六山西有座传奇古塔,位于运城盐湖,自北宋起,历多次大地震,不斜不倒。最传奇的事发生在明朝,特大地震将塔身上部震裂开,塔顶震落,塔却没倒,但其后一场地震又将裂缝震合了起来。此即清乾隆《安邑县志》所记载的:“明嘉靖乙卯地震从顶裂至七层,宽尺许,至万历间地震复合。”这座塔名叫“太平兴国寺塔”,又称“安邑塔”。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30:200000过年期间你讲错话没有?过去农村人有意新年里出去拾动物排泄物
新年禁忌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今天已是正月初六,明天又要上班,开始新一年的打拼——带着年的味道出发!回味过年几天的欢乐,还是很有意思的。(过年娱乐)过年在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讲究最多,通称“禁忌”。如在山东等地,除夕晚上忌讳呼小孩子的乳名,怕不小心重了祖宗的名讳,冒犯祖宗,担心小孩被死者带走。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11:260002最原始的似鸟龙恐龙:似金翅鸟龙 拥有罕见四脚趾
似金翅鸟龙是一种似鸟龙下目恐龙,诞生于8900-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被认为是杂食恐龙的一种。根据似金翅鸟龙的化石来看,在它之前很可能再没有出现其他似鸟龙科的分化,因此它很可能是最原始的似鸟龙类恐龙之一,第一批化石出产自蒙古。似金翅鸟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04:370000大寒与小寒到底哪个更冷?现代气象统计发现与大家感觉不一样
大寒与小寒,到底哪个节气冷?本文作者倪方六本周六就是“大寒”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0度。大寒位序腊月,意味着一年将尽,谚语“小寒大寒,一年过完”,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大寒节气里,古人会做什么?今天(周四,2018.01.18.)出版的《北京晚报》上我的”一方钩沉“专栏谈的就是这事。(大寒,冰天雪地,寒气逼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44:590000山东出土汉代古墓 玉璧系衣和风俗有关(汉代风俗)
玉璧系衣是对死者的美好祝愿。在我们中国的古代王朝当中,用玉做出来的东西是非常常见,一般来说都是配件或者是摆件,可是让专家完全没有想到,在山东地区出土的一个汉代古墓当中居然有着一个用玉做出来的衣服,这是出现在2010年山东菏泽的一条消息。在当地发现了一个西汉古墓,考古专家们马上拿着自己的用具来到了这里进行挖掘。可是在挖掘出来之后却有了更加惊人的发现。初步考察我要新鲜事2023-03-10 12:46:24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