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盗墓有“三大贼”,但盗武则天乾陵时均没得手,原因确实蹊跷
盗掘唐朝帝陵“三大贼”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中国盗墓史上,唐末五代时期是盗墓又一高发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三位盗墓大贼,分别是朱泚、温韬和黄巢,他们都对唐朝帝陵动手了。但有一座墓,他们三人均没有得手,这就是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为什么均未能得手?

朱泚盗唐朝帝陵时间最早,在唐亡前百年就曾挖过帝陵。朱泚当时盗掘了多少唐陵?史书上没有直接记载,成了一个谜。但根据史料可以推测出来,大概有八座唐陵被他盗毁。
《册府元龟·帝王部》记载,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负责皇家事务的官员上奏唐德宗李适,称“诸陵宫寝宇摧毁”。
朱泚,唐德宗时节度,后反叛朝廷。在去陕西乾县城奉天围攻跑到此处的唐德宗过程中,已开始破坏乾陵。据《资治通鉴·唐纪·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记载,朱泚攻打奉天城当时很急迫,他凿通沟堑,将全城环绕起来。

乾陵所在的梁山,是观察奉天城内动静的最佳点,朱泚于是将自己的军帐移进乾陵——乾陵变成了朱泚的指挥部和军营。朱泚常站在乾陵上,往下观察奉天城中的动静和虚实。
在进入乾陵陵区时,朱泚夜以继日不停手,砍伐了乾陵周围茂密的松柏,大肆破坏乾陵。
朱泚将奉天城一围就是一个月,这一个月朱泚就驻扎在乾陵上,从理论上分析,他有足够的时间盗掘乾陵。
但朱泚并没有得手。什么原因?不是他不想挖,而是战事吃紧,所以,朱泚应该只破坏了乾陵的地面建筑,而没有能够深挖地宫。

继朱泚之后的盗唐帝陵大贼,是黄巢。
网友都知道吧,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过去朝廷对反对之的起义军统称为‘贼“,黄巢就是贼头子。凡贼,“大到窃国,小到盗墓”,黄巢还真是这样,大贼也干了,小贼也做了。
黄巢的底细,在史书上有记载,与西楚霸王项羽一样,黄巢也是一名“武术爱好者”,击剑骑射,样样精通,还有几分才学,粗通笔墨。
据《旧唐书·黄巢传》,黄巢为山东冤句人,屡试不第,遂以贩卖私盐为生。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五月,黄巢与同族兄弟、子侄黄揆、黄恩邺等八人,募众数千人,响应河南人王仙芝起义,正式走上反唐之路。

黄巢拉起队伍后,提出了一个深得民心的口号——“均平”。另一方面,从严治军,虽然是反朝廷,但也得有个样子,不抢不夺。
得民心则得天下,黄巢的队伍迅速壮大。
唐僖宗李儇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黄巢义军占领东都洛阳,次年即拿下京城长安,将皇帝打跑了。

起义军在进入长安城阳春门后,不少市民出来观看。黄巢手下的将士,纷纷把自己的钱物抛给长安市民,并告诉他们,我们“黄王”起兵是为了你们老百姓,希望大家都安居乐业,不像李家王朝不知道关心百姓疾苦,即所谓,“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这里有个疑问了,起义军多是穷人家出身,为了活命才跟着黄巢打天下的,他们施舍给民众的钱财,是从哪来的?号称40万大军的粮饷又是怎么弄来的?

史家道出了秘密——“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从这句话来看,黄巢手下的官兵富得流油。
“累年为盗”,除了盗抢大户官仓,就是盗墓。
黄巢所盗帝陵涉秦、汉、唐三个朝代,其中数秦陵、茂陵、乾陵三座最有名。
乾陵是黄巢起义军最想挖开的。

黄巢盗乾陵时,据说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仅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
现在,当地还在这里竖了石碑。
黄巢留下的这条沟至今仍有迹可寻,正式名称叫“漠谷”,此沟位于乾陵当年陵城的西墙根,在棒子岭下面。对这条沟的来历,清编《乾州志稿》中提到过,“黄巢沟,在乾陵西,黄巢掘陵时经由此路也。”

黄巢盗乾陵事迹,见于清陕西总督、吏部尚书刘於义等监修的《陕西通志》。《陕西通志》则是转引明人赵弼的《雪航肤见》,书中有“武后陵,黄巢伐之”的文字,具体过程不详。
但黄巢盗挖乾陵并没有得手,有两种说法。
当年,负责盗掘乾陵的很可能是黄巢手下的大将王潘。由于农民军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结构实在太坚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乾陵躲过了劫难。

另一说法听起来有点怕人。
当时起义军已快挖开墓道了,大晴天突然来一阵大雷雨,士兵吓得不得了,以为是姑婆显灵,纷纷放下铲子、凿子逃走了。
“姑婆显灵”的说法,显然是不可信的,这怪的是,温韬盗唐陵时也遇到了同样的蹊跷事。

温韬可谓盗唐朝帝陵第一贼,在三大盗贼中最狠!
温韬,是京兆府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死于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他有犯罪前科,年轻时做过盗贼,后来他混到陇西郡王李茂贞的身边,侍奉李茂贞,由此发迹。
李茂贞认他做了干儿子,即史书上所谓“假子”,后任命他为华原镇将。李茂贞将华原县易名“耀州”后,任命温韬为刺史。在改美原县为“鼎州”时,他任命韬温为节度史,逐步爬了上来。

权大害人,臣隆欺主!
或许有网友会问,节度使是什么样的官儿?此官权很大。
节度使是武则天的小儿子、唐睿宗李旦当皇帝时开始设置的。当时,数州或十数州为一“镇”,节度使就是镇的头儿,军、民、财政、监察大权集于一身,事实上就是一方皇帝。
温韬盗掘唐朝帝陵,就在是在他当节度使7年时间内。
当时,他管辖的区域很大,唐帝王陵所在的关中地区,正是温韬和李茂贞的势力范围,这给温韬盗唐陵,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新五代史·温韬传》对温韬盗唐陵详细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但温韬在盗乾陵时,也失手了。
原来,温韬盗乾陵时也遇到奇异的天象。
宋人程大昌《考古编》记录了此事:“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就是说,温韬在盗掘乾陵时,狂风骤雨闪,电雷鸣,怕遭报应的温韬被吓跑了。

瓜评十大考古:曹操墓真假之争
#历史开讲##2022十大考古#让人再次回忆起当年对曹操墓的争论。作为一个学习考古的人,只能说目前安阳的西高穴2号大墓是目前最有可能是曹操墓的所在。就像大部分都相信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都城,但只能说极可能是,而非一定是,因为目前没有类似于海昏侯刘贺墓印章那样的铁证。西高穴2号大墓被认为是曹操墓主要原因有: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28:370000韩茂莉:运河与水路交通影响下的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古代技术条件下,水运是最便捷、最廉价的交通方式,因此中国人不仅很早即利用水路从事航运,而且拥有久远的运河通航史。基于中国的自然环境,江河湖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水路自然也成为这里在交通方式上的重要选择。因自然环境的差异,东部地区的水路交通存在运河与江河水道的区别,运河为人工开凿,江河乃利用天然。一、运河的开凿与主要运河的流向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36:4500017追溯:湖人队史(六)大天钩独木难支,魔术师空降洛城
高手,可能永远是寂寞的,这种论调,在洛杉矶湖人的更衣室可以得到百分百的确认,贾巴尔在70年代末登场了,他离开山沟沟密尔沃基到大都市洛杉矶,自然亲身体验了两座城市繁华程度的天壤之别,而繁华背后呢?贾巴尔仍然寂寞,非常的寂寞……高手,寂寞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3:01:190002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更多细节揭秘!
深海之下,千百年前的历史静静封存;空寂之蓝,失落的海底遗珍惊艳时光。5月21日,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在三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和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的沉船,文物数量超过十万件,堪称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本次深海考古发现有何亮点?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0:00:070000秦始皇陵外围发现的竹简 揭露秦始皇为人(秦竹简)
秦朝留下来的竹简说明秦始皇不是个暴君。2015年,在湖北里耶古镇的一口枯井中发现了秦代竹简。这些秦朝的竹简可是连司马迁都没有见到过,专家们第一次看到秦简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枯井中发现的秦代竹简36000多枚,20多万,他们清晰记载了秦国当时的法律、赋税、徭役等等方方面面关于秦国的法律法规。秦竹简我要新鲜事2023-12-08 19:56: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