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盗墓有“三大贼”,但盗武则天乾陵时均没得手,原因确实蹊跷
盗掘唐朝帝陵“三大贼”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中国盗墓史上,唐末五代时期是盗墓又一高发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三位盗墓大贼,分别是朱泚、温韬和黄巢,他们都对唐朝帝陵动手了。但有一座墓,他们三人均没有得手,这就是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为什么均未能得手?

朱泚盗唐朝帝陵时间最早,在唐亡前百年就曾挖过帝陵。朱泚当时盗掘了多少唐陵?史书上没有直接记载,成了一个谜。但根据史料可以推测出来,大概有八座唐陵被他盗毁。
《册府元龟·帝王部》记载,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负责皇家事务的官员上奏唐德宗李适,称“诸陵宫寝宇摧毁”。
朱泚,唐德宗时节度,后反叛朝廷。在去陕西乾县城奉天围攻跑到此处的唐德宗过程中,已开始破坏乾陵。据《资治通鉴·唐纪·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记载,朱泚攻打奉天城当时很急迫,他凿通沟堑,将全城环绕起来。

乾陵所在的梁山,是观察奉天城内动静的最佳点,朱泚于是将自己的军帐移进乾陵——乾陵变成了朱泚的指挥部和军营。朱泚常站在乾陵上,往下观察奉天城中的动静和虚实。
在进入乾陵陵区时,朱泚夜以继日不停手,砍伐了乾陵周围茂密的松柏,大肆破坏乾陵。
朱泚将奉天城一围就是一个月,这一个月朱泚就驻扎在乾陵上,从理论上分析,他有足够的时间盗掘乾陵。
但朱泚并没有得手。什么原因?不是他不想挖,而是战事吃紧,所以,朱泚应该只破坏了乾陵的地面建筑,而没有能够深挖地宫。

继朱泚之后的盗唐帝陵大贼,是黄巢。
网友都知道吧,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过去朝廷对反对之的起义军统称为‘贼“,黄巢就是贼头子。凡贼,“大到窃国,小到盗墓”,黄巢还真是这样,大贼也干了,小贼也做了。
黄巢的底细,在史书上有记载,与西楚霸王项羽一样,黄巢也是一名“武术爱好者”,击剑骑射,样样精通,还有几分才学,粗通笔墨。
据《旧唐书·黄巢传》,黄巢为山东冤句人,屡试不第,遂以贩卖私盐为生。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五月,黄巢与同族兄弟、子侄黄揆、黄恩邺等八人,募众数千人,响应河南人王仙芝起义,正式走上反唐之路。

黄巢拉起队伍后,提出了一个深得民心的口号——“均平”。另一方面,从严治军,虽然是反朝廷,但也得有个样子,不抢不夺。
得民心则得天下,黄巢的队伍迅速壮大。
唐僖宗李儇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黄巢义军占领东都洛阳,次年即拿下京城长安,将皇帝打跑了。

起义军在进入长安城阳春门后,不少市民出来观看。黄巢手下的将士,纷纷把自己的钱物抛给长安市民,并告诉他们,我们“黄王”起兵是为了你们老百姓,希望大家都安居乐业,不像李家王朝不知道关心百姓疾苦,即所谓,“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这里有个疑问了,起义军多是穷人家出身,为了活命才跟着黄巢打天下的,他们施舍给民众的钱财,是从哪来的?号称40万大军的粮饷又是怎么弄来的?

史家道出了秘密——“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从这句话来看,黄巢手下的官兵富得流油。
“累年为盗”,除了盗抢大户官仓,就是盗墓。
黄巢所盗帝陵涉秦、汉、唐三个朝代,其中数秦陵、茂陵、乾陵三座最有名。
乾陵是黄巢起义军最想挖开的。

黄巢盗乾陵时,据说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仅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
现在,当地还在这里竖了石碑。
黄巢留下的这条沟至今仍有迹可寻,正式名称叫“漠谷”,此沟位于乾陵当年陵城的西墙根,在棒子岭下面。对这条沟的来历,清编《乾州志稿》中提到过,“黄巢沟,在乾陵西,黄巢掘陵时经由此路也。”

黄巢盗乾陵事迹,见于清陕西总督、吏部尚书刘於义等监修的《陕西通志》。《陕西通志》则是转引明人赵弼的《雪航肤见》,书中有“武后陵,黄巢伐之”的文字,具体过程不详。
但黄巢盗挖乾陵并没有得手,有两种说法。
当年,负责盗掘乾陵的很可能是黄巢手下的大将王潘。由于农民军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结构实在太坚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乾陵躲过了劫难。

另一说法听起来有点怕人。
当时起义军已快挖开墓道了,大晴天突然来一阵大雷雨,士兵吓得不得了,以为是姑婆显灵,纷纷放下铲子、凿子逃走了。
“姑婆显灵”的说法,显然是不可信的,这怪的是,温韬盗唐陵时也遇到了同样的蹊跷事。

温韬可谓盗唐朝帝陵第一贼,在三大盗贼中最狠!
温韬,是京兆府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死于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他有犯罪前科,年轻时做过盗贼,后来他混到陇西郡王李茂贞的身边,侍奉李茂贞,由此发迹。
李茂贞认他做了干儿子,即史书上所谓“假子”,后任命他为华原镇将。李茂贞将华原县易名“耀州”后,任命温韬为刺史。在改美原县为“鼎州”时,他任命韬温为节度史,逐步爬了上来。

权大害人,臣隆欺主!
或许有网友会问,节度使是什么样的官儿?此官权很大。
节度使是武则天的小儿子、唐睿宗李旦当皇帝时开始设置的。当时,数州或十数州为一“镇”,节度使就是镇的头儿,军、民、财政、监察大权集于一身,事实上就是一方皇帝。
温韬盗掘唐朝帝陵,就在是在他当节度使7年时间内。
当时,他管辖的区域很大,唐帝王陵所在的关中地区,正是温韬和李茂贞的势力范围,这给温韬盗唐陵,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新五代史·温韬传》对温韬盗唐陵详细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但温韬在盗乾陵时,也失手了。
原来,温韬盗乾陵时也遇到奇异的天象。
宋人程大昌《考古编》记录了此事:“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就是说,温韬在盗掘乾陵时,狂风骤雨闪,电雷鸣,怕遭报应的温韬被吓跑了。

老子太清宫考古挖出大墓,出土大量稀见文物,有几件改写了历史
河南鹿邑太清宫西周古墓发掘纪实作者:苏湲河南老子太清宫考古中,发现了排箫等大量礼乐器,原来墓主很有生活品味,也很奢侈,相当讲究。在此之前的考古发现中,出土排箫的墓葬共有三处,一处是春秋时期河南光山黄君孟夫人墓,出土有竹管排箫1件;一处为春秋中期河南下寺楚墓,出土石排箫1件,也为13根管;另一处为战国初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出土2件竹排箫。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58:180000日享一书LSs01《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所谓最易见之书,却是最难得之书,《史记》便是其中之一。学习文史的人必知《史记》,也是日常学习必备的书目,其中的内容多少知晓一些,各种网传的也很多。但是,如果你要实打实想知道哪句话在哪个版本的哪一页却不容易。而且,你一找这书,古往今来的版本不说上万也有上千,到底哪一版比较好呢?我请教了一学习古文字、古文献的同学,且要求直接给我发一下,好直接用。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5:40:570000破解古墓长明灯不熄之谜(设置机关)
古墓中的长明灯并不能够真正做到长明,墓穴封闭之后烛火会将墓穴中的氧气全部耗尽,一直到缺氧长明灯熄灭。由于墓穴中有一些机关,当墓穴被打开机关被触动之后,会主动将灯火点燃,因此给人一种长明灯不会熄灭的现象。我要新鲜事2024-02-27 18:44:550004曾收集的摄影好作品好素材(2)
2012会是末日么?作者DumitruMihai冰作者Андрей冰之窗作者bluesplayer43布达佩斯的夜晚作者YuryProkopenko晨光摄于坝上作者不老松69垂直猛扎作者LeonardoFava迪拜卓美亚千岛湖作者DanielKHC东京的竹林作者Marser0000夏王朝的考证:气候学家发现证据 与史书记载高度一致
20世纪初,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阶段性报告公布后,美国汉学家倪德卫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预测国际学术界将对该报告进行激烈争议。西方学者普遍否定夏朝的存在,主要原因是缺乏考古证据和相关的史书记载。然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朝的存在是可以通过气候证据得到证实的,这使得西方学者的怀疑变得站不住脚。一、西方学者否定夏朝的原因我要新鲜事2023-09-21 19:22: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