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河南盗墓者“受邀”远征新疆,没挖到东西想走,可怕事发生了
新疆的盗墓现象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新疆是个好地方,对盗墓者来说,似乎也是这样。
自晚清西方探险家在西域地区“探险”、发现大量汉唐文物后,地广人稀的新疆便成了中外盗墓者眼里的“乐园”。

我在研究民国盗墓史时,曾去了新疆、甘肃等地,实地调查了解西域盗墓情况,内幕惊人。
在过去,新疆本地的盗墓者多以“探宝人”的面目出现。
来西域探险的西方人中,匈牙利籍英国人斯坦因最有名,“探”走的中国文物也最多,曾四次组队到中国西部探险。鲜为人知的是,斯坦因最早进入新疆,便是请和田的“探宝人”阿克亨带路的。
阿克亨本来只是一名小文物贩子,他从阿富汗商贩那里知道欧洲人喜欢新疆的古物、古书,出价大方。阿克亨见有利可图,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盗墓者,即所谓“职业寻宝人”,专门去沙漠里寻宝。除了墓葬随葬品,古城址下掩埋的文物也是他的寻找目标。

阿克亨为人精明、头脑好使,在古物古书不好寻找的情况下,想到了文物造假,欺骗喜欢中国文物的老外。
阿克亨伪造古书上的文字,都是他胡乱写的,没有一人能认识,欧洲人还以为真是西域境内出土的中国古书,于是竞相高价收购,把享誉世界的欧洲语言学家霍恩雷都骗翻了,埋头研究。
后来,阿克亨“发现”的古书越来越多,斯坦因觉得不对劲,才发现阿克亨造假一事。
新疆境内地下文物,以汉、唐两朝最为丰富,也最值钱,这两个朝代曾长期有效地管理着西域地区。

难得的是,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文物保存得非常好。不少墓挖开后,宛若刚埋不久一样,两千年的尸体都能完好保存,新疆也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干尸出土区域之一,博物馆中收藏有很多古人干尸。
丰富的地下文物资源,吸引了当地和外地的盗墓者,从晚清到现在,都是这样。
现在在新疆野外,不时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寻宝人”,大都骑着摩托车,在荒漠里驰行,车上绑着铲子等简易盗墓工具。

为了提高盗墓效率,新疆本地“寻宝人”还想到了内地的同行,邀请他们前来“考古发掘”,一起发财。
一个名叫白建明的塔城人,便曾这样干过。
塔城位于新疆西北部,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商埠和周转地,是中国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匈奴、月氏、乌孙、鲜卑等古代少数民族都曾在这里居住和生活过。
因此,埋在塔城境内的古代墓葬很多。

著名的乌孙古墓群,便分布于塔城境内。乌孙古墓群墓葬类型丰富,有土堆墓、土圈墓、石堆墓、土石堆墓和石人墓等外观形状。其中的土墩古墓,属于塞种、乌孙、突厥三个时期。文物考古部门曾对其中的部分墓葬进行过发掘,出土了铜斧、铜鼎、铜箭头、铜币、牛头形及月牙形饰件等文物,规模较大的土墩墓多为当时部族首领、头人贵族之墓。
乌孙古墓群年代跨度很长,最早在先秦时,形成于汉朝,系古西域乌孙民族部落的墓地,属于研究古“丝绸之路”和古代民族草原生活和草原文化的资料库,文物与考古价值很高。

墓葬如此之多,文物资源如此丰富,塔城活动因此变得很少活跃。
但想靠盗墓发财,得有两把刷子。白建明一伙是“兼职盗墓”,收获不理想,于是他想到了“联合盗墓”,邀请高水平的河南盗墓者来塔城指导、合作。
2017年4月6日,白建明与周海、张玉成等同伙,通过塔城人王某的介绍,联系上河南盗墓者叶某,问他们是否有兴趣来塔城发财。

内地的墓葬基本全被盗墓者光顾过后,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滤坑。叶某听说塔城的墓多好挖,自然大有兴趣,马上带着刘某、徐某、王某、梅某等8名盗墓者远征新疆。
叶某等一伙河南盗墓者,带着洛阳铲、探针等盗墓工具,很快到了塔城,但几天挖下来,也没挖出什么,警方卷宗上称“盗墓未果”。在这种情况下,叶某等8人决定离开塔城,转战石河子。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太可怕了,叶某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会这样!

当叶某说出这个想法后,白建明一伙听说当即拒绝,觉得河南人在玩诡计,或许瞒着什么,不让他们离开。
白建明在当地经营有洗浴中心,安排叶某等两人前来“洗澡”,其他六名河南人则被带到一处平房内,限制自由。
叶某两人来到洗澡中心后,很快也被白建明一伙控制了起来。这伙人殴打叶某等两人,让他们“老实交代”,逼问盗墓挖出了什么。
根本就没有盗出东西来,叶某自然说没有了。白建明手下一伙不相信,不想轻易放过河南盗墓者,又将叶某二等人也带到一处平房内,扣押了起来。

后来叶某等向警方讲述,在带往平房途中,白建明手下一叫叶尔买克·哈则孜汗的同伙,教训起他,将拴藏獒链子的另一端,套在他的脖子上,逼他跟随藏獒一起奔跑。
再说被关在另一外的汪某、刘某、梅某等六人,两天没吃没喝,饿得头昏眼花。其中刘某和梅某实在忍受不了,也不管警告和恐吓了,偷偷外出寻找食物,寻找出逃机会。在获得了一位司机的电话号码后,六人约好,在第二天设法乘车逃走。
在逃走的路上,刘某打电话给白建明手下看管他们的头子,称人已离开新疆,并以认识某当地领导为名,要求他们将叶某等两人放了。

白建明手下一伙人,在当地盗墓圈还玩“吃黑”游戏。
塔城张某曾在当地盗墓,2017年9月,遭多次敲诈,其中一次被敲诈走10000元;就在同月,曾盗过墓的苗某,也被“照顾”了。
白建明手下人以“举报盗墓”为由,威胁苗某,他们将苗某带到一处庙宇内殴打,逼他给30000元“封口费”。在得知苗某家人已报警后,才赶紧苗某放走,敲诈落空。
白建明一伙有十几个人,是一股涉黑势力,他们“业务”不少,除盗墓、“吃黑”外,平时还靠帮人要账、借贷“创收”,这伙人现在全“进去”了。
盗墓这行水很深的,想吃这碗饭不容易,特别到了别人的地盘上!

一图了解安阳殷墟的十五次发掘
主要参考资料段振美:《殷墟考古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陈洪波:《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徐坚:《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科学出版社,2012年。0000饕餮神目与华南虎崇拜——饕餮神目形象意义和来源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31:520001菜地挖出一颗“玉白菜”,文物贩子出80万收购,老农:无偿上交了
翡翠,也称为翡翠玉、翠玉,是玉的一种,被称作“东方瑰宝”,翡翠传入我国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而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翡翠称为了王公贵族追捧的器物。有人说,翡翠,白色为翡,绿色为翠,要是把一块绿白相间的玉石,雕琢成一颗小白菜,那还真是巧夺天工,独具匠心。这样的创意在历史上还真的出现过,而这样的玉白菜就保存在台北博物院中,要了解“翠玉白菜”的故事,就不得不说到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慈禧太后。我要新鲜事2023-07-29 16:52:250000古人找了一个字,用来形容极热的夏天,如果换成别的字意境全失,目前文字学家找不到更为贴切的字来替代
夏季极热节气为何用“暑”字?本文作者倪方六眼下,正处盛夏,再过两天就是“小暑”了,将进入一年中最难熬的三伏天。在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小暑”与“大暑”是一个夏季节气组合,与冬季的“小寒”与“大寒”相应对,分别代表一年中的“最热”与“最冷”两极时节。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把一年极热节气称为“暑”,而不用“伏”或“热”字?已有“暑天”了,为什么还要有“伏天”?这里面有丰富的文化蕴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54:260000荐书:成就空前的地理学、历史学巨著《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一部地理著述。它不但使中国地理学达到空前的水平,对于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地理学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玄奘之前,虽然早有不少地理著作,但它们不是夹杂着浓重的神话传说成分(例如《禹贡》《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就是叙述范围较小(例如《法显传》《惠生行传》等)。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03:5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