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雍:李济与南开大学
李济是中国第一位享有世界名望的考古学家,他所主持领导的西阴村史前遗址和殷墟遗址的发掘,奠定了中国考古学的基础。这位考古学家与天津南开大学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济,湖北钟祥人,生于1896年。4岁入私塾,9岁上小学,11岁随父亲迁居北京。1918年,清华高等科毕业,入美国麻省克拉克大学读心理学、人口学。1920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三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任南开大学教授。远在美国读书的李济,怎么能刚一毕业就当上南开大学教授呢?这事还得从李济在克拉克大学读书时说起。
当年李济在克拉克大学读书时,结识了攻读教育学研究生的凌冰。后来凌冰毕业回国,在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手下教书,很快担任了南开大学教务长(一说大学部主任)。1923年,凌冰获知李济得到哈佛博士学位的消息,立即把李济推荐给张伯苓校长,在南开讲授社会学和人类学。李济来到南开大学的第二年,张校长就让他担任了文科主任。
有的文章说,李济还在南开大学矿科教过书:“在民国十年(1921)以后,国内各大学鉴于需要,也纷纷讲授矿课,以南开大学经李祖绅捐助设立的矿科,由薛桂轮主持,李珠和李济等为教师,最为驰名。”或又说:“(矿科)聘李珠、李济、孙昌克等清华同学为教授,誉满全国。”李济的儿子李光谟为了李济“矿科教授”的问题,曾经向多方求教。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回忆说:“李先生刚回国,在南开大学教书。那时我在南开的高中念书……李先生曾和另外两位先生(蒋廷黻、应尚德)为我们中学生的英语比赛作评判员……1925年起我念的就是南开大学的矿科,一年以后改念物理学……但我不能确切回答李先生是否教过矿科。”吴大猷说得很实在,他念矿科时李济已经离开南开大学,去清华国学研究院了。李济在南开大学矿科教书的历史,今天很有搞清楚的必要。
当年李济在南开大学结交的朋友有杨石先、蒋廷黻、黄子坚、喻传鉴、伉乃如等。李济和蒋廷黻年龄相近,同为清华留美研究生,都是南开教授,俩人很谈得来。后来,蒋廷黻对李济主持中研院史语所工作期间的困难,曾主动提出给予帮助。
1924年,陕西省教育界办了一个“暑期学校”,邀请北京、天津、南京、广州等地大学教授讲课,其中有北京师大王桐龄,北京大学周树人(鲁迅),南开大学李济、蒋廷黻、陈定谟,东南大学刘文海、吴宓等人。“暑期学校”结束后,北师大的王桐龄提议让陕西省长兼督军刘大人招待教授们免费游华山。刘督军满口答应,但一个铜子儿也不掏,结果白白使唤华山的民夫脚力,让李济和蒋廷黻“感到一种永久的不安”。
1925年春,清华学校成立国学研究院,先后延请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为教授,李济任讲师。同年,美国弗利尔艺术馆派来华搜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毕士博邀请李济参加他们的学术团体从事田野考古工作。清华和美国人的邀请都很诱人,但李济又深深感到张伯苓校长对他的器重和礼遇,内心非常纠结。于是去找他久所敬佩的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商量。李济采纳了丁先生的建议,决定接受清华的邀请,辞去南开的教授。
李济在南开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但是培养出后来的考古学家李纯一(李景聃)、人类学家陶云逵等人。自从李济离南开去清华国学以后,南开大学再也没有培养出来考古学家,天津这座城市也迟迟没有出现考古学。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调查宁河县古代遗址,天津市文化局发掘东郊张贵庄战国墓,这时天津才出现了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基本特征的现代考古学。
来源:今晚报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18:010000河南考古:在淇水河畔的辛村遗址发掘卫国历史
前两天我们相继用两篇小文讲到辛村遗址发掘的背景和近些年发掘的成果,今天我们主要说道一下辛村遗址的出土遗物。之前的文章可参考:河南考古:在鹤壁辛村,探索遥远的卫国历史和河南考古:辛村遗址卫国都邑新时代的新发现。卫国是周代受封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久的诸侯国—卫国的百年兴衰。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康叔封卫,至公元前660年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失国,卫国在此建都386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24:290000山东小山村发现特殊的古墓 棺材里面装满清水(特殊古墓)
棺材里的清水是掩饰还有夹层。要是对于考古以及古墓等比较有兴趣的朋友,肯定都听说过,有一说法叫做十墓九空,大概的意思是当我们现在挖掘的时候,十个墓穴里面有九个都是空,这些空的墓穴自然因为已经被盗墓贼光顾,其中被挖掘最多就是一些汉代的墓穴,主要因为汉代的时候非常流行厚葬,不光有着很高的规格,而且会有着很多的陪葬品,才会让那么多的盗墓贼惦记上。汉代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3-11 19:51:090000黄剑华:三星堆从哪里来
一湮没的古蜀与三星堆惊人的发现在远古时期,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就已经是古蜀先民的栖息之地了。后来传说蚕丛建国,柏濩(灌)即位,鱼凫兴邦,杜宇积极发展农耕,开明王朝治理水患拓展疆域,使古蜀国成了西南地区的富庶之国,并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又特色鲜明的经济文化。但传世文献对古蜀早期历史的记载却很模糊,一直云遮雾罩,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0:02:330000讲座整理|徐少华:从鄀器的出土地看古鄀国之所在——兼论楚夷屯(丹阳)、京宗的地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9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座整理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从鄀器的出土地看古鄀国之所在——兼论楚夷屯(丹阳)、京宗的地域主讲人:徐少华教授(武汉大学)整理人:刘玉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37:1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