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新:学科是什么?
现在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强调学科建设的重要性,那么学科到底是什么呢?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在他的《高等教育新论》一书中提出:学科包含两种涵义,一是作为知识的“学科”;二是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我认为,从总体来看,当前科学研究领域的学科体制是现代社会分工体制在科学领域的实践,是对科学研究进行分工的一种制度。学科至少包含了下面以下三个不同的层次:
最高的第一层是创造知识和科学研究。在这一层面,学科仅是一种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提出学科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工具,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而就是从这个层面来说的。
第二层是传递知识和教学。在这一层面,学科就是教学的科目——课程,若干相关课程的相对固定的组合就构成了我们日常所说的“科系”。
最低层的第三层则是直接呈现的层面,例如以大学里承担教学研究的人员来说,学科就是学术的组织,即从事科学与研究的机构;在这一层面,在当前学校教育的语境下,学科分类和学科地位就决定了研究资源的分配和职位的设计。

虽然从理论来说,高层面的状况最终会影响低层面的走向,但这三个层面有时又呈现相对独立的趋向,而在彼此间呈现许多断裂与矛盾的状况。比如说现在很多人都认识到,科学研究经过一百多年的专业化分工和知识积累发展至今,跨学科之间的整合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事实上当前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也大多来自跨学科领域。但是很多人只是呼吁要跨学科研究,但却难以实践,或从不尝试。
究其原因,至少有三:一是跨学科研究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为了解决研究中的问题,需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与决心,以及高超的学习能力。一些学生、研究人员会觉得太过辛苦,还不如守着自己熟悉的领域,轻松炮制几篇论文。其二,现在本国的科学研究管理体制仍然以学科分工为主导,资源与职位分配、学术评价、人才培养往往都围绕学科分工来进行,非常不利于学科整合与跨学科研究。其三,在长期的学科分工体制下,从业者终生以某一学科为生,对学科产生强烈的个人及群体身份认同以及职业荣誉感。他们不时呼吁希望学科保持纯洁性,不但自己不涉及其他领域,也不能容许别人越雷池一步。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学科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因研究的需求而设。当前大多数学科的历史,都不超过一百五十年,将来也必将随着科学领域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是以不应产生狭隘的学科认同。科学研究的终极使命是了解世界,不论自然与人文学科,最终都要走向这个目标。所以同学们要看远一些,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虽然前路曲折,但相信会有着光明的未来。
2022“十大考古”背后的故事
#2022十大考古#百余名专家代表线下参会,一众大咖与各项目发掘者齐聚一堂,考古界顶流活动“十大考古”终评会精彩纷呈。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场活动背后的故事,作为“十大考古”活动的主办方,在此用我们的视角讲给大家听。修订章程细则更好发挥专业支撑作用我要新鲜事2023-04-20 14:31:380000从文艺青年到考古老兵,谢长勇在海龙囤的八年坚守
一间小木屋多少年安然屹立在海龙屯一隅一个不足十人的小团队为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的文保之路付出了长年累月的努力和汗水在许多人心中,海龙屯考古工作站一直是个神秘的地方。在这座不起眼的小木屋里,考古工作站的队员们将心血倾注于海龙屯的文物保护与发掘整理工作。那些从数百年前穿越而来的青花瓷片、脊兽瓦当等文物,正是在这里洗去了身上的尘土,走入了大众的视线。这其中,就有一直坚守在海龙屯上的谢长勇。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2:13:070000始祖鸟:侏罗纪带羽毛的恐龙(体长0.5米/德国出土)
说到恐龙,大家想到的都是像霸王龙那样的,其实在目前已发现的700多种恐龙中,有不少是带羽毛的恐龙,其中最特色的当属始祖鸟,它被很多人认为是鸟类的祖先,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始祖鸟基本资料始祖鸟是一种欧洲的小型带羽毛恐龙,它体长0.3-0.5米,与小盗龙差不多大,体型在目前已知的774种恐龙中排在第698位,生活在距今1.4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始祖鸟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01:340000中国考古学的现实与理想——俞伟超先生访谈录
1993年8月8日上午9:00到下午7:00,曹兵武和戴向明二同志以“中国考古学思想变化过程”为题,对俞伟超先生做了一次专访。从中国考古七十余年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代考古工作者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与追求,而在这些不同的理想与追求中,则蕴含着某些我们学科和人类文化中共通和永恒的东西。兹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题记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