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一蒙古贵族墓,独木棺外箍铁条,葬一男二女,何关系成谜
梳妆楼蒙古贵族墓与独木棺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1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岗嘎墓地的发现,为蒙古贵族的丧葬风俗找到了源头(相关文章:《史载元朝皇帝用独木棺下葬,内蒙古发现一处古墓群,揭开源流之谜》)。
已发掘墓葬中,多数葬具使用独木棺,证明《元史》所记成吉思汗等蒙元皇帝用独木棺下葬的说法不虚。

岗嘎墓地属于平民墓葬,考古中是否发现过使用独木棺的蒙古贵族墓?有,这就是河北沽源梳妆楼蒙古贵族墓。
梳妆楼高15米,下面墙体平面为正方形,边长9.3米,顶部为砖构穹顶,形如蒙古包,既有蒙古特色,又有西亚建筑风格,是坝上草原唯一个保存完整的历史遗存。
发掘前,当地人一直传是辽圣宗之母肖太后的梳妆楼。1999年夏天,时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刘连生到沽源县扶贫,当地官员向他提出发掘梳妆楼的建议,希望解开梳妆楼的谜团。

刘连生向省里汇报后,得到了同意。
1999年秋,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文物保护中心组织考古人员,前来试探,发现竟然是处古代墓葬,梳妆楼是墓的地面享堂,墓穴在享堂的正下方。
不只梳妆楼是墓,附近地下还有很多墓,梳妆楼一带是处墓葬群。
发掘时发现,梳妆楼早被盗墓者光顾了。
从填土内发现的明朝青花瓷碗来看,盗墓应该当发生在明朝。青石板、志石已被盗墓者打坏,碎断,封土是盗墓后重新填埋起来的,土里还有断石板。

将填土全部清除后,墓穴暴露了,是土坑砖石墓,墓坑内并列三口棺木,葬的是一男二女。
中间那口是男棺,最大、最特别,是独木棺,看起来就是一个粗大的松树段。制作时,从树段上部三分之一处锯开,下面的三分之二树段是主棺体,从中间挖凿出人形状凹槽,刚好放入尸体。
放入尸体收殓后,再将两树段合起来,用很粗厚的铁条、三横两纵箍紧。这是河北第一次考古发现这种独木棺,侧面证实了成吉思汗独木棺用黄金带箍起来的可能性——收殓方式应该是一样的。

左右两侧女棺是木板棺,也用铁条箍紧。西侧棺女保存完好,是柏木质地,出土时崭新如初。棺底板上有七个圆洞,排列成北斗七星状,民间称为“七星棺”,与汉族葬俗中尸体下放七星板,有相同的迷信用意。
盗墓者盗墓时,将三口棺上的铁条一一錾断,打开棺材,盗走值钱的随葬品。
这是谁的墓?结合出土物和史料,认定梳妆楼墓主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阔里吉思,死时30多岁。

在人骨未鉴定前,都认为两个女性是阔里吉思的两个妻子,但人骨鉴定出来后,连考古人员都糊涂了。男棺东侧女性年龄20多岁,西侧女性则在60岁左右,老年人。年轻女性可以认为是阔里吉思的妻子,60来岁女性是什么身份?不会是阔里吉思另一妻子吧!有的人认为是阔里吉思的母亲,也可能是与他有亲情关系的女性,比如带大他的保姆。至于到底是何关系,成谜,没人能说明白。
虽然梳妆楼墓葬有好多地方没搞清楚,但梳妆楼最大谜团是解开了,并非肖太后的梳妆楼。

但有一个问题是,既然不是梳妆楼,为什么会有“梳妆楼”的叫法?
推测或与下葬风俗有关。
早期蒙古人曾流行树葬,树葬又称“风葬”、“挂葬”、“木葬”、“悬空葬”。原始树葬直接将死者尸体抬到深山老林中,或置树上或放于人工木架 上,任尸体风化、消失。而后来树葬风俗发生了变化,如二次葬,将剩下的骸骨埋掉——独木棺也是树葬风俗变化中的产物,故独木棺也叫“树棺”。
“梳妆”或许就是从“树棺”谐音讹传而来的,加上如阁楼的享堂,便成了“梳妆楼”。

还有一种说法,或与椁室的形式有关。
梳妆楼虽然是土坑葬,但还是存在一些早期树葬的遗迹。棺外由一排排红松树桩围成“椁”,而不是木板椁——“树桩”与“梳妆”谐音,“树桩楼”便被说成了“梳妆楼”,最终被附会为肖太后的梳妆楼。
那么,古代蒙古人为什么要使用独木棺下葬?

独木棺有“树棺”,船棺等种“叫法”,并非古蒙古人所独有,曾广泛流行于中国边地少数民族中间,从北到南都存在。如南方的基诺族、黎族,便流行使用独木棺:人死后,由村里男人们将一棵大树砍倒,取其一段,劈成两半,凿挖成棺。
流行独木棺的地方,一般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蒙古人祖先是室韦人,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都生活在今黑龙江中上游两岸及嫩江流域。他们以兴安岭为界,南部为契丹,北部为室韦,大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制作独木棺很方便。

独木棺的流行还可能独木舟有关,或是受到了“独木舟文化”的影响——独木棺其实也可当舟船用。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使用独木舟渡水过河,捕鱼抓虾。
独木舟也是刳凿而成的。古人迷信认为,独木舟可渡人,那独木舟式的棺材也能让灵魂顺利到达阴间,见到祖先。

因为有这种迷信,有的民族还刻意将独木棺做成两头尖的舟船状,这就是俗称的“船棺”。
这样的船棺在现代考古中已有不少发现。
在福建省博物馆藏品中,便有一整木凿挖成的船棺——确如独木舟一样。

2000年,曾集中出土了一批古船棺、独木棺。在四川成都市商业街58号建筑工地上,发现了一处古蜀国贵族墓葬,出土了17具独木棺,推测整个坑内原有这类葬具超过30具。
这些葬具均用贵重的楠木整段刳凿而成,其中有4具大型船棺,最大的一具船棺长达18.8米,直径1.4米。

器与文——感悟商周玉文化
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自古以来,中华文明中的美玉不仅仅是审美对象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良渚玉器无疑是史前玉文化的辉煌高峰后世的许多玉器文化中都可见良渚玉文化的文化基因器考古材料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2:46:280000田建文:守望田野
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文博研究馆员田建文作为受表彰的先进代表之一进行发言,现将发言内容进行转载。大家好!我叫田建文,来自山西,是一个平凡的考古人,做了一点平凡的考古事,就是用38年的时间守望田野,因为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是中国考古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2:04:450000冰封几万年的猛犸象 毛发都保存完好(远古考古)
远古时期的猛犸象因为特殊原因而保存了下来。2009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了来自俄罗斯考古队发现的两头一万多年前的有血有肉的猛犸象尸体,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市民闻讯赶来参观这位来自史前文明时期的客人。大家也都在好奇,这头猛犸象究竟是如何历经万年尸体还保存的如此完好。发现猛犸象我要新鲜事2023-11-20 19:26:100000长沙地区汉代古墓旁边 再次发现21处墓葬(汉代墓葬)
汉代王陵周边发现的墓葬属于陪葬品。自从去年10月份开始,长沙地区的文物研究机构就已经对于之前已经开发过的一个汉代王陵进行后续的研究,在不远的地方就发现了一些墓葬坑,经过50天的发掘之后,一共找到了21个,这些也都是来自于汉代的墓葬,其中大多数都是小型的竖穴土坑,也就是说这些墓葬的规格很小。墓葬的痕迹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16:410000荐书 | 中国古代墓葬中佛教因素发展的文化审视——《中古丧葬礼俗中佛教因素演进的考古学研究》评介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49: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