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一蒙古贵族墓,独木棺外箍铁条,葬一男二女,何关系成谜
梳妆楼蒙古贵族墓与独木棺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1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岗嘎墓地的发现,为蒙古贵族的丧葬风俗找到了源头(相关文章:《史载元朝皇帝用独木棺下葬,内蒙古发现一处古墓群,揭开源流之谜》)。
已发掘墓葬中,多数葬具使用独木棺,证明《元史》所记成吉思汗等蒙元皇帝用独木棺下葬的说法不虚。

岗嘎墓地属于平民墓葬,考古中是否发现过使用独木棺的蒙古贵族墓?有,这就是河北沽源梳妆楼蒙古贵族墓。
梳妆楼高15米,下面墙体平面为正方形,边长9.3米,顶部为砖构穹顶,形如蒙古包,既有蒙古特色,又有西亚建筑风格,是坝上草原唯一个保存完整的历史遗存。
发掘前,当地人一直传是辽圣宗之母肖太后的梳妆楼。1999年夏天,时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刘连生到沽源县扶贫,当地官员向他提出发掘梳妆楼的建议,希望解开梳妆楼的谜团。

刘连生向省里汇报后,得到了同意。
1999年秋,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文物保护中心组织考古人员,前来试探,发现竟然是处古代墓葬,梳妆楼是墓的地面享堂,墓穴在享堂的正下方。
不只梳妆楼是墓,附近地下还有很多墓,梳妆楼一带是处墓葬群。
发掘时发现,梳妆楼早被盗墓者光顾了。
从填土内发现的明朝青花瓷碗来看,盗墓应该当发生在明朝。青石板、志石已被盗墓者打坏,碎断,封土是盗墓后重新填埋起来的,土里还有断石板。

将填土全部清除后,墓穴暴露了,是土坑砖石墓,墓坑内并列三口棺木,葬的是一男二女。
中间那口是男棺,最大、最特别,是独木棺,看起来就是一个粗大的松树段。制作时,从树段上部三分之一处锯开,下面的三分之二树段是主棺体,从中间挖凿出人形状凹槽,刚好放入尸体。
放入尸体收殓后,再将两树段合起来,用很粗厚的铁条、三横两纵箍紧。这是河北第一次考古发现这种独木棺,侧面证实了成吉思汗独木棺用黄金带箍起来的可能性——收殓方式应该是一样的。

左右两侧女棺是木板棺,也用铁条箍紧。西侧棺女保存完好,是柏木质地,出土时崭新如初。棺底板上有七个圆洞,排列成北斗七星状,民间称为“七星棺”,与汉族葬俗中尸体下放七星板,有相同的迷信用意。
盗墓者盗墓时,将三口棺上的铁条一一錾断,打开棺材,盗走值钱的随葬品。
这是谁的墓?结合出土物和史料,认定梳妆楼墓主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阔里吉思,死时30多岁。

在人骨未鉴定前,都认为两个女性是阔里吉思的两个妻子,但人骨鉴定出来后,连考古人员都糊涂了。男棺东侧女性年龄20多岁,西侧女性则在60岁左右,老年人。年轻女性可以认为是阔里吉思的妻子,60来岁女性是什么身份?不会是阔里吉思另一妻子吧!有的人认为是阔里吉思的母亲,也可能是与他有亲情关系的女性,比如带大他的保姆。至于到底是何关系,成谜,没人能说明白。
虽然梳妆楼墓葬有好多地方没搞清楚,但梳妆楼最大谜团是解开了,并非肖太后的梳妆楼。

但有一个问题是,既然不是梳妆楼,为什么会有“梳妆楼”的叫法?
推测或与下葬风俗有关。
早期蒙古人曾流行树葬,树葬又称“风葬”、“挂葬”、“木葬”、“悬空葬”。原始树葬直接将死者尸体抬到深山老林中,或置树上或放于人工木架 上,任尸体风化、消失。而后来树葬风俗发生了变化,如二次葬,将剩下的骸骨埋掉——独木棺也是树葬风俗变化中的产物,故独木棺也叫“树棺”。
“梳妆”或许就是从“树棺”谐音讹传而来的,加上如阁楼的享堂,便成了“梳妆楼”。

还有一种说法,或与椁室的形式有关。
梳妆楼虽然是土坑葬,但还是存在一些早期树葬的遗迹。棺外由一排排红松树桩围成“椁”,而不是木板椁——“树桩”与“梳妆”谐音,“树桩楼”便被说成了“梳妆楼”,最终被附会为肖太后的梳妆楼。
那么,古代蒙古人为什么要使用独木棺下葬?

独木棺有“树棺”,船棺等种“叫法”,并非古蒙古人所独有,曾广泛流行于中国边地少数民族中间,从北到南都存在。如南方的基诺族、黎族,便流行使用独木棺:人死后,由村里男人们将一棵大树砍倒,取其一段,劈成两半,凿挖成棺。
流行独木棺的地方,一般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蒙古人祖先是室韦人,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都生活在今黑龙江中上游两岸及嫩江流域。他们以兴安岭为界,南部为契丹,北部为室韦,大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制作独木棺很方便。

独木棺的流行还可能独木舟有关,或是受到了“独木舟文化”的影响——独木棺其实也可当舟船用。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使用独木舟渡水过河,捕鱼抓虾。
独木舟也是刳凿而成的。古人迷信认为,独木舟可渡人,那独木舟式的棺材也能让灵魂顺利到达阴间,见到祖先。

因为有这种迷信,有的民族还刻意将独木棺做成两头尖的舟船状,这就是俗称的“船棺”。
这样的船棺在现代考古中已有不少发现。
在福建省博物馆藏品中,便有一整木凿挖成的船棺——确如独木舟一样。

2000年,曾集中出土了一批古船棺、独木棺。在四川成都市商业街58号建筑工地上,发现了一处古蜀国贵族墓葬,出土了17具独木棺,推测整个坑内原有这类葬具超过30具。
这些葬具均用贵重的楠木整段刳凿而成,其中有4具大型船棺,最大的一具船棺长达18.8米,直径1.4米。

甘肃考古:甘肃灵台姚家河墓地与古乖国
考古资料表明,甘肃灵台一带是西周时期一个重要的聚落中心,而1972年发现的姚家河西周墓地则为长期未决的乖国地望提供了重要线索。古乖国可能座落在今泾河上游,其支流达溪河两岸,从先周开始就是周人的同盟军,曾协助周人克商。与乖国有关的青铜器铭文则反映了周王朝与边境小国之间复杂而多变的政治关系,是研究周与西北边境文化群体之间关系的重要信息。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24:470000护陵士兵王绍仪比孙殿英更猖狂俩月掏空清东陵157座皇陵
盗墓并非小说中描绘的那般神秘刺激。历史上存在一些著名的盗墓贼,如孙殿英和王绍义。其中,王绍义被誉为护陵士兵,其盗墓行为更加猖狂。他在2个月内盗掘了我国清朝东陵157座皇陵,将其中珠宝财宝掏空。这种盗墓行为对国家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应受到谴责。我要新鲜事2023-06-20 19:58:4100002016年私人书单 | 那些栖居在我书架上的精灵
本文作者:刘雨嫣这篇写于2016年的尾巴尖上。今年一共购买实体书87本(套),花费3000元。这个数量真的不能算多,因为电纸书的冲击,花在实体书的钱确实减少了很多。而且我也变得会精打细算了,选书时会把豆瓣里所有的差评先看一遍,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样至少能省下2000多,也大幅降低了买到烂书的几率。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41:290000山西盗墓高手盗“华夏第一都城”遗址黄帝城,得一铜鼎仅卖5000块
河北涿鹿黄帝城遗址被盗本文作者倪方六《史记》第一卷中,有这样的记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这个记载很重要!可以说,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一战是民族融合的开端之役,是中华大一统的开始,乃中国史前最重要的一场战争。涿鹿即今涿鹿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为张家口市所辖。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舆地志》称:“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18:460000金字塔挖出16具清朝人遗骨,确认身份后,中国考古专家红了眼睛
埃及的金字塔作为一个神秘的象征一直被人们铭记,狮身人面像、木乃伊和尼罗河都给埃及带来了魅力。金字塔是埃及特有的文物,是世界建筑历史上的七大奇迹之一。在秦始皇兵马俑被出土并被称为中国第八大奇迹之前,中国没有时间久远的建筑群落。这是一个可以联系起来的文物古迹的排名,但是在南美洲金字塔中发现的清朝人遗骸是什么情况呢?当它们之间有数万公里的距离时,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6:05: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