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一蒙古贵族墓,独木棺外箍铁条,葬一男二女,何关系成谜
梳妆楼蒙古贵族墓与独木棺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1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岗嘎墓地的发现,为蒙古贵族的丧葬风俗找到了源头(相关文章:《史载元朝皇帝用独木棺下葬,内蒙古发现一处古墓群,揭开源流之谜》)。
已发掘墓葬中,多数葬具使用独木棺,证明《元史》所记成吉思汗等蒙元皇帝用独木棺下葬的说法不虚。

岗嘎墓地属于平民墓葬,考古中是否发现过使用独木棺的蒙古贵族墓?有,这就是河北沽源梳妆楼蒙古贵族墓。
梳妆楼高15米,下面墙体平面为正方形,边长9.3米,顶部为砖构穹顶,形如蒙古包,既有蒙古特色,又有西亚建筑风格,是坝上草原唯一个保存完整的历史遗存。
发掘前,当地人一直传是辽圣宗之母肖太后的梳妆楼。1999年夏天,时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刘连生到沽源县扶贫,当地官员向他提出发掘梳妆楼的建议,希望解开梳妆楼的谜团。

刘连生向省里汇报后,得到了同意。
1999年秋,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文物保护中心组织考古人员,前来试探,发现竟然是处古代墓葬,梳妆楼是墓的地面享堂,墓穴在享堂的正下方。
不只梳妆楼是墓,附近地下还有很多墓,梳妆楼一带是处墓葬群。
发掘时发现,梳妆楼早被盗墓者光顾了。
从填土内发现的明朝青花瓷碗来看,盗墓应该当发生在明朝。青石板、志石已被盗墓者打坏,碎断,封土是盗墓后重新填埋起来的,土里还有断石板。

将填土全部清除后,墓穴暴露了,是土坑砖石墓,墓坑内并列三口棺木,葬的是一男二女。
中间那口是男棺,最大、最特别,是独木棺,看起来就是一个粗大的松树段。制作时,从树段上部三分之一处锯开,下面的三分之二树段是主棺体,从中间挖凿出人形状凹槽,刚好放入尸体。
放入尸体收殓后,再将两树段合起来,用很粗厚的铁条、三横两纵箍紧。这是河北第一次考古发现这种独木棺,侧面证实了成吉思汗独木棺用黄金带箍起来的可能性——收殓方式应该是一样的。

左右两侧女棺是木板棺,也用铁条箍紧。西侧棺女保存完好,是柏木质地,出土时崭新如初。棺底板上有七个圆洞,排列成北斗七星状,民间称为“七星棺”,与汉族葬俗中尸体下放七星板,有相同的迷信用意。
盗墓者盗墓时,将三口棺上的铁条一一錾断,打开棺材,盗走值钱的随葬品。
这是谁的墓?结合出土物和史料,认定梳妆楼墓主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阔里吉思,死时30多岁。

在人骨未鉴定前,都认为两个女性是阔里吉思的两个妻子,但人骨鉴定出来后,连考古人员都糊涂了。男棺东侧女性年龄20多岁,西侧女性则在60岁左右,老年人。年轻女性可以认为是阔里吉思的妻子,60来岁女性是什么身份?不会是阔里吉思另一妻子吧!有的人认为是阔里吉思的母亲,也可能是与他有亲情关系的女性,比如带大他的保姆。至于到底是何关系,成谜,没人能说明白。
虽然梳妆楼墓葬有好多地方没搞清楚,但梳妆楼最大谜团是解开了,并非肖太后的梳妆楼。

但有一个问题是,既然不是梳妆楼,为什么会有“梳妆楼”的叫法?
推测或与下葬风俗有关。
早期蒙古人曾流行树葬,树葬又称“风葬”、“挂葬”、“木葬”、“悬空葬”。原始树葬直接将死者尸体抬到深山老林中,或置树上或放于人工木架 上,任尸体风化、消失。而后来树葬风俗发生了变化,如二次葬,将剩下的骸骨埋掉——独木棺也是树葬风俗变化中的产物,故独木棺也叫“树棺”。
“梳妆”或许就是从“树棺”谐音讹传而来的,加上如阁楼的享堂,便成了“梳妆楼”。

还有一种说法,或与椁室的形式有关。
梳妆楼虽然是土坑葬,但还是存在一些早期树葬的遗迹。棺外由一排排红松树桩围成“椁”,而不是木板椁——“树桩”与“梳妆”谐音,“树桩楼”便被说成了“梳妆楼”,最终被附会为肖太后的梳妆楼。
那么,古代蒙古人为什么要使用独木棺下葬?

独木棺有“树棺”,船棺等种“叫法”,并非古蒙古人所独有,曾广泛流行于中国边地少数民族中间,从北到南都存在。如南方的基诺族、黎族,便流行使用独木棺:人死后,由村里男人们将一棵大树砍倒,取其一段,劈成两半,凿挖成棺。
流行独木棺的地方,一般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蒙古人祖先是室韦人,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都生活在今黑龙江中上游两岸及嫩江流域。他们以兴安岭为界,南部为契丹,北部为室韦,大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制作独木棺很方便。

独木棺的流行还可能独木舟有关,或是受到了“独木舟文化”的影响——独木棺其实也可当舟船用。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使用独木舟渡水过河,捕鱼抓虾。
独木舟也是刳凿而成的。古人迷信认为,独木舟可渡人,那独木舟式的棺材也能让灵魂顺利到达阴间,见到祖先。

因为有这种迷信,有的民族还刻意将独木棺做成两头尖的舟船状,这就是俗称的“船棺”。
这样的船棺在现代考古中已有不少发现。
在福建省博物馆藏品中,便有一整木凿挖成的船棺——确如独木舟一样。

2000年,曾集中出土了一批古船棺、独木棺。在四川成都市商业街58号建筑工地上,发现了一处古蜀国贵族墓葬,出土了17具独木棺,推测整个坑内原有这类葬具超过30具。
这些葬具均用贵重的楠木整段刳凿而成,其中有4具大型船棺,最大的一具船棺长达18.8米,直径1.4米。

陕西发现唐代公主墓 甚至还猥亵尸体(盗墓贼行为)
盗墓贼把陕西公主墓中的尸体烧成灰烬。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文物部门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有人说在某个村庄发现了一个十分深的洞穴,很有可能是盗洞,毕竟这是陕西的文物部门,嗅觉自然是非常敏锐的,很快就派遣了专家前去考察,专家们在进入到这个墓地之后,自然而然是要先确认一下墓穴主人的信息,以及这个墓穴是属于哪个朝代的产物。唐朝公主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9:23:430005新发现 | 镐京遗址发现西周大型建筑基址、道路、陶排水管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
镐京遗址是西周都城所在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办辖区内,东距西安市主城区约20公里。遗址分布在沣河东岸的白家庄、花园村、官庄村、普渡村、上(下)泉村、落水村等村落,现存总面积约9.2平方公里。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55:460002绢本重彩肖像画的临摹技法与修复应用
在近代摄影技术流行之前,绘画为主要记录人像的方式,让先辈的容颜得以由图像流芳百世,供后人景仰。肖像画是实用艺术,常被排除在所谓的可赏性的绘画门类之外,能被妥善保存收藏的机会也就较小,而这些先辈的容颜和肖像画师的绘画技术也将被时代所遗忘。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58:580000史念海: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的再造和长江三角洲的富庶
一、关中的农业和粮食问题西晋末年永嘉乱离之后,至隋初灭陈,复归统一,经过两百多年分崩割据的动乱,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终于走出低谷,开始了恢复再造的进程。0000成功整体打捞出水: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2022年11月21日凌晨0时40分,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吨的沉箱装载着古船,经过近4个多小时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古船桅杆清晰可见,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几天后,长江口二号古船将被“奋力轮”带入杨浦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开启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11: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