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本重彩肖像画的临摹技法与修复应用
在近代摄影技术流行之前,绘画为主要记录人像的方式,让先辈的容颜得以由图像流芳百世,供后人景仰。肖像画是实用艺术,常被排除在所谓的可赏性的绘画门类之外,能被妥善保存收藏的机会也就较小,而这些先辈的容颜和肖像画师的绘画技术也将被时代所遗忘。
本文对肖像画临摹进行研究,记录肖像画的传统绘画技法,并作为日后修复上的参照。传统认为临摹是学习绘画技术的主要途径,要能技艺超群,便需要下许多苦工在临摹古人画作上。临摹,除了图像的忠实复制外,更包含精神性、样式和技法的继承,其涵盖的层面较广泛,即使是画家个人的个性能够自由发挥创作的今日,数千年来承袭的精神、样式、技法仍对作画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至今古典绘画临摹的课程依然被积极的投入美术教育之中。为了保存古典绘画、壁画等的临摹制作在各地进行着。(图1)韩国也正致力于保存传统文化,在大学美术教育也极力推广传统绘画的临摹。(图2)透过直接或间接的临摹方式,这些绘画的传统文化才能被继承至今。
临摹的种类上可分成两类:
现状临摹,即忠实地保留当下作品的样貌,包含画面缺损或修补的痕迹,都要如实记录绘制下来。
复原临摹,即根据作品仅存的图样和色彩等线索,推测绘制出作品最初完成时的样貌。而古色复原临摹,推测作品在自然且良好的保存环境下,保存至今所可能产生的色彩状态。
本文以古色复原临摹进行制作局部临摹,分别选以脸部及龙袍正中央这两区域,记录当时画匠的绘制技术,并推测近百年来,在良好的保存条件下,作品无任何损伤的情况下,流传至今的作品色彩样貌。以下为复原临摹过程:
一、基底材的加工
临摹所使用的绢,需要尽可能选择与原作相似织法、密度的绢,观察原作基底材的加工技术,并如实制作。以中国传统国画染料花青、藤黄、赭石和墨调和成古色,染制仿旧的绢色,染绢放置不织布上待其干燥。绢干燥后,以浆糊空绷四边黏于绢框上。浆糊干燥后,将水200克,胶4克和矾1克比例的胶矾水,以羊毛刷均匀涂布于绢本上,以利于后续绘画进行。(图3)

二、白描底稿制作
摹绘画作品时,会先制作一比一大小的白描底稿,也称「下图」或「粉本」,而制作白描底稿通常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残像图记法,将薄纸覆盖在要临摹的图像上,纸下方相接一圆纸杆,透过一手快速滚动下方的圆纸杆,产生视觉暂留,另一手快速在纸上标记出图像的位置,通常用在现状临摹上,可记录细小的作品劣化状况。另一种白描底稿的制作方式,为以半透明性质的纸或绢,覆盖在要临摹的图像,直接以笔描勾勒出图像的轮廓线条。上述这两种方法都不建议直接在原作上制作取稿,而是先将原作做1:1的高清的数字输出复制,然后在原作的复制品上进行描绘。本研究的白描底稿以半透明的雁皮宣纸,覆盖在1:1的肖像画局部复制品上制作。(图4)

三、线描
将白描底稿置于绢框内侧,将墨稿誊上绢本,使用的墨色浓淡及笔法会随着描绘的对象而变化,以淡墨勾勒脸部五官位置,先以淡墨勾清草稿,而衣袍纹样以较浓的淡墨描出轮廓,脸部笔法以高古游丝描为主,衣袍纹样则以钉头鼠尾描表现衣纹的转折变化。(图5)

四、脸部开染
脸部沿着轮廓线以淡墨、赭石、藤黄等染料慢慢开染出各脸部区块的明暗变化。
骨骼部位,细理极精。实处画定,虚处传神。浑元圈染,面部先圆。分位突染,五岳高峦。见凸空白,见凹加黑。从淡至浓,透皮现骨。丰如满月,瘦现筋脉。对准阴阳,辨明虚实。低处迎阳,照光空白。各部细详,无移无失。(图6)
开染颜色时,通常一手执二笔,一笔沾颜料,另一笔为清水,依据脸部的骨骼筋肉的凹凸变化,在凹处染色,再用清水笔带染出明暗渐层到凸处,按部就班地绘制,很容易就可以染出脸部的立体感。(图7)


五、裹彩色制作
翻至绢本的背面,脸部位置平涂一层白粉调黄土的颜料层,黑色熏貂朝帽及深褐色紫貂披领的位置,以黑色及焦茶色水干颜料混墨和赭石染料为其裹彩色。衣袍纹样的部分,则依据每个色块的不同而填上不同的里彩色,最后在金蟒的地方上纯金箔,制作裹箔的技法。(图8)

六、脸部气血调整
“白者,人之肉色也。肉色本白如玉,血红而皮黄,三者和而成是色。”脸部的气色主要就靠胭脂、朱膘和藤黄这红黄两色去调和罩染出来,可以加入白粉、赭石或墨做些许的微调。每次罩染的颜色必须轻薄通透,用色得依据不同的肖像的肤色略为调整,经过层层罩染,才能让面色有润泽之感。(图9)

图9 脸部气血调整
七、官服彩色
官服衣袍依据每个纹样的区域,平涂填入相对应的色块,填完底色后,原本的墨线也会被掩盖住。接着运用退晕法堆栈出纹样上的色彩明度变化,本文临摹对象的退晕法,为先上中颗粒颜料为底层,然后在外圈浅色以细颗粒颜料勾勒纹样边缘,中间深色处在上粗颗粒颜料,或加深色染料压暗。完成所有退晕法后,开始描绘肖像画上的其他装饰配件,例如朝珠等。而朝服开祍旁的片金处,其墨线皆被石青所掩盖,重新在纸上描绘出片金花纹作为「粉本」,以针椎插孔在扑粉,就会在石青颜料层上标示出片金花纹的位置,接着再以纯金泥勾勒描绘。(图10)


八、提点修饰完成
脸部的眉毛、胡须和头发需要用浓墨勾勒线条,若有白发则用白粉勾线。眼睛瞳孔部份需用浓墨点缀,而眼白也可用白粉略微提点。局部五官轮廓线可用朱砂、赭石和墨稍加修饰,点染加强出人物的雀斑和皱纹等纹理。官服上的退晕法纹样最外圈以白粉勾勒,局部被颜料层掩盖的墨线,需要重新描绘,而衣纹转折暗面需要用墨稍加罩染出立体明暗变化。(图11)

临摹画作的训练,可以让人更投入专注于研究临摹对象物的材料与技法,研究作品的材料技法,是作为修复保存的基础调查之一。现状临摹可以保留作品当下作忠实的样貌,可以作为几十年、几百年后,作品修复保存时的重要参照,流传至今的顾恺之《洛神赋图》、梁元帝《职贡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隋展子虔《游春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著名的书画作品,它们多为唐、宋摹本,可作为文物历史调查和修复保存上的参考。复原临摹的作品,为推测画作当初完成时的状态,可以作为画作修复全色后的模拟比对,也有助于推测复原修复时的准确性。持续推行临摹,除了让原件可以有摹本流传后世,更能让传统材料技术持续被使用而永续传承,保存这些传统材料技术也是提供文物日后在保存修复上所需的材料技术,一旦传统材料技术皆失传,这些相关的文物在保存修复上会更加艰难。临摹作品也可以代替原件作为展示品,例如敦煌临摹壁画,也陆续将原件收藏于恒湿恒温的库房,以临摹作品放于原处展示,这将有利于原作的日后保存延续,又不失原作本来的功能性。
肖像画临摹体系建立在前辈艺术家和学者们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之上,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临摹的目的只有一个——忠实于原作精神,真实再现肖像画风貌。临摹作为一门学问,需要临摹者以学者的态度去解读古代艺术的深刻内涵,研究时代特色,捕捉历史气息,揣摩古人意趣,了解工艺流程,掌握技术技巧和阅读古今中外美术图像的能力。只有这样,临摹者才能把握好临摹作品的质量和品位,在不断尝试和实践的基础上得以提高,淋漓尽致地纵横笔墨,创造出临摹品中的神品。
(作者:刘仕杰
作者单位: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虎山管理区)
参考文献
[1]李其琼;段文杰是我学习临摹敦煌壁画的老师[J];敦煌研究;2011年03期
[2]朱青生;刘平;张欣;张彬彬;线描问题——以汉画线描技术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阮立;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沈浩;敦煌壁画修复的启示[N];中国建材报;2008年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白垩纪鸭嘴龙科:格里芬龙 带有硕大的鼻拱(人称鹰钩鼻)
格里芬龙是一种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体长最多可达9米,和慈母龙有非常密切的情缘关系。格里芬龙属于植食性恐龙,最先发现于北美洲,最大的特点就是鼻部带有凸起。格里芬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01:030000新发现 | 滇西北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收获
滇西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环境的区域变化和垂直变化表现显著,长期以来是地质构造、地貌演化、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地区。此外,区域内南北向山脉和河流发育,在自然地理上形成通道效应,不仅是沟通青藏高原腹地与云贵高原的纽带,也是连接南亚、东南亚与我国西南地区的桥头堡,自古以来便成为人群迁徙和交流的重要地理廊道。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38:190000这个国一个人每年要过两次年,不是奇葩,就在身边,其来历不简单
过去的元旦本文作者倪方六又是辞旧迎新时。2019再见,2020你好!以“元旦”为界线,人类在地球上的时空就成了新旧两年。“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始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2000余年的所谓“封建时代”,同时也结束了中国人传统的用天干地支纪年的“阴历”(又称“旧历”)节气安排,进入了西历与中历并行的“公元”新时代。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19:330000浙江云和:独山遗址考古发现38座西周墓葬 出土多件珍贵器物
北京时间6月2日,在浙江丽水市云和县,经过考古学家们的精心发掘,一共发现了38座西周墓葬,其中一共有37处器物的发掘地点,出土了一共100多件陶器瓷器以及25件珍贵的青铜器,此遗址作为当地的重要关口,也是古时候的必经之路,整体的遗址呈现L形状,作为最重要的两个地点,海拔高度达到了200米,从2022年9月份就开始对此地的遗址进行重要的发掘,根据出土的多个器具所表明此地点为西周时的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6-08 21:29:190001资深盗墓者的“嗅功”有多厉害?闻闻土味就知下面埋藏啥宝物
“闻家”的鼻子本文作者倪方六有的盗墓小说写到“卸岭派”盗墓贼用钎的细节时,说得很神,称这一派主要用鼻子:从地下拔出钎来,用鼻子闻闻所带出泥土的气味,以判断地下宝物的情况。为了保持鼻子的灵敏程度,在行动前要忌烟酒辛辣之物。图:看土嗅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57: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