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峰|甲骨卜辞:中国最早的地理记录
19世纪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在药铺常卖的“龙骨”上识出文字,从而掀开以甲骨文(卜辞)研究历史的新阶段。甲骨文的发现,与竹简帛书、敦煌文书、故宫档案的发现,并列为20世纪我国历史文献的重大发现。
面对甲骨文的古拙,文辞的简略,我们很容易会小看了使用这种文字的人,进而小看了商代文明,这是不当的。考古学与古文献学研究证明,商代的政治文化、精神文化已有很高的水平,原来怀疑是晚出的东西,不少都在甲骨卜辞中发现了存在的证据,比如干支的使用。现已发现的十几万块甲骨卜辞材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材料,所记录的内容十分可观,其中地理一项,所含信息不少,可以说是中国地理知识记录史的第一篇。
首先,有地理知识就得有地名,很难设想没有地名的地理知识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对大地的利用越充分,地理知识积累得越多,出现的地名也就越多。现在所发现的甲骨文,仅仅是商代文字的一部分,就已经有地名上千。而商代必然还有写在其他材料上的文字(只是没有保存到今天)与更为丰富的口头语言,所以商代实际使用的地名应当更多。
地名主要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它所体现的是大地上人文活动的积累。大量地名的出现,说明卜辞记录的人与“地”有关的事很多。学者们按地追踪,发现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地理视野相当大。比如商王在都城殷(今河南安阳)命人贞卜,对象可以是太行山另外一侧某国的安危,也可以是陕西泾渭地区某国的凶吉。而“鬼方”“工方”“夷方”“土方”“羌方”等,则代表了更为遥远的人文地理区位。
当然,甲骨文中许多地名已成为死字,我们今天只能看笔画样子,却读不出字音来,更不知是指哪块地方。它们是被历史淘汰了的文字,从而也终止了对它们所代表的地点的记忆。不过,甲骨文中也有些地名竟沿用到了今天,像洛、洹、沁、淄等。,就是洹字的老祖先。从到洹,形式上变了不少,但意思还是一样,这正是中国文明连续性的一个小证据。
甲骨卜辞证明商代有异地同名现象,原因是地名源于族名,比如戈族住的地方就叫戈,共族住的地方就叫共。如果戈族搬到另外一个地方,那么新的地方还叫戈。这个现象说明了文明早期人文地名起源的一个重要特点。
甲骨文的地名中有自然的山河名称,有多样的风向说明,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人文地理的东西。史学家称早期模糊的记载为“史影”,那么,在支离残缺的甲骨卜辞中,不但有人文的“史影”,也有人文的“地影”。对人文的“地影”,卜辞专家如王国维、郭沫若、陈梦家、李学勤等都进行过研究推断,使我们对商代的人文地理态势,有了稍微具体的认识。卜辞中最常见的人文地理内容有城、邑、边鄙(郊区)、商王的田猎区、四土、邦方(方国部族)等,这几样东西构成了商代人文地理的主要框架。
甲骨文材料证明商代已经出现大地域国家的早期特征,而国家领土只要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所谓“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类的问题。中国古代常说“王畿千里”,“王畿”可以理解为“中央”,国土若超过了一千里,就有了“地方”。随着领土的扩大,国家机器要建立一套管理控制大地域的办法,具体说就是“中央”管控大量“地方”的办法,地理的政治内容因此出现。
商代所谓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王玉哲先生曾提出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看法:商代的国土不是一个弥合的整体,而是以都城(大邑)为中心,四周远近散布着几个或几十个属于商朝的诸侯“据点”,在这些据点之间的空隙地带,存在着不听命于商朝甚至与商朝敌对的小方国,就是说,商朝的国土是疏而有漏,这是早期大地域国家的政治地理形态。这种疏而有漏的形态,到了秦汉高度集权的帝国时代,则是不被容忍的东西了。

来源:《华夏文明地理新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
中国洪水与治水故事:范型神话或历史传说?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2020-09-2810:45目录一、大洪水灭世而创世神救世复苏神话之普遍性二、中国神话中洪水灭世的范型故事三、夏禹之前尧舜三苗时期的水患和治水传说的纪录索隐(一)古神庙文献碎片:鲧治水神话剖析(二)虞舜水患及治水记录(三)三苗时代洪水持续发作但疏于治水四、夏禹:治水神的历史化或历史英雄的神话化(一)创世洪水故事与大禹治水故事的差异性0001传道授业 一树百获——首届旧石器考古高级培训研修班在水洞沟结业
作者:曾晨茹2021年9月底,随着宁夏水洞沟遗址年度田野发掘进入尾声,在此举办的中国首届旧石器时代考古高级培训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的学员们也在紧张充实的三个月学习后,于9月24日顺利结业。缘起与谋划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46:400002唐宇| 图史互鉴:多维视角下的文成公主与汉藏交流
唐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求婚,开启了唐朝与吐蕃政治往来的序幕。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是汉藏民族交往史上的重要事件。由她带去的精美物品、精湛技艺和丰富知识,促进了吐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成熟,打开了汉藏文化交流、交融的新篇章。吐蕃求婚的历史背景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57:450000盗墓世家之人大多命短 阴德受损不是迷信 有现代科学依据
墓室中氧气含量极低,进入墓穴的人会因缺氧而死亡。流传已久的一句话说:“要想暴富,就去盗墓!”古董文物的价值日益被认识,即使是小学生也知道其珍贵。这自然吸引了一些人心怀不轨,想通过盗墓获取财富。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盗墓行为的阴暗面。就像音乐家后代会继承家族天分一样,有些出身于盗墓世家的人从小就被牵引进入盗墓行列。一、盗墓者寿命短我要新鲜事2023-07-22 20:20:550000考古学史:贺云翱: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一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正式创立于1972年,今年正好是五十周年。然而,作为一门现代科学,考古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南京大学的缘起要更加深刻而久远。中国现代考古学有两个来源,一是本土从北宋时代就已兴起的金石学;一是西方国家在19世纪中叶发育成熟的考古学。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与中国现代考古学一样,起自金石学,后又融入西方考古学,经几代人的努力奋斗,遂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36:2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