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家族墓地很特殊,仅凭一块墓碑成国家文保单位,盗墓者盯上了
杨赟碑及家族墓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国人讲究“活时族居,死后族葬”,因此形成了很多家族墓地,这在现代考古中有很多发现,往往一个古墓群,就是一片家族墓地。
比如陕西西安凤栖原西汉张安世家族墓、蓝田北宋吕大临吕氏家族墓、大荔清朝李氏家族墓、安徽北宋合肥包公家族墓地、河北石家庄元朝史天泽家族墓地,等等,这些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都曾聊过。


这篇头条号来,说说河北蔚县杨赟家族墓地。
杨赟家族墓地,早在1982年即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省保”到“国保”,杨赟家族墓地并不是因为墓地始祖杨赟有多么显赫,而是因为杨赟的一块墓碑。
杨赟家族墓地有碑的坟茔有36座,纪年从元、明清至近代,还在现代的墓碑。
最具文物价值的,是杨赟碑。

杨赟碑全称叫《蔚州杨氏先茔碑铭》,立于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
碑的文物价值,一在形制。
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但却是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通高3.30米,宽1.20米,厚0.32米。碑首,栱形,高1.10米,宽1.20米,浮雕二盘龙,龙头向下置于碑首下端的外两侧,龙身盘绕碑首顶部,中抱圭形碑额,额题篆书“蔚州杨氏先茔碑铭”两行八字。
这块碑材很传奇,据碑文,是“天成如龟趺”,曾发出三声响动,如龟声。
二在碑铭。
杨赟碑碑身高2.2米,宽1.2米,厚0.32米,碑文竖刻行楷23行,满列38字,计706字。铭文很寻常,记述了杨赟生世,生前功德和政绩,下面还刻有杨赟曾祖以下五代至其子辈谱系。

但篆额、撰文、书丹者非同寻常,行家评杨赟碑,“撰文流畅,书体典雅”。原来出自元朝书画大家、书法“赵体”始创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之手,是他晚年代表作。
但是,作为地方官员的杨赟与赵孟頫并无交集,更非世交,那么赵孟頫怎么想到给杨赟书文作碑的?
原来,赵孟頫被杨赟的为官之道所感动。

杨赟出生在墓地附近的麦子町村,其后人至今居于该村,全村主要是杨姓。
据碑文,杨赟出身贫苦,12岁就在驿站喂牲口。到16岁时,祖母去代替他喂牲口,他就回家耕地。杨赟发迹在元世祖忽必烈修建大都城(今北京)时,官府派人到蔚县南山采木头,杨赟应召进山。杨赟表现突出,作为“先进代表”进京,受到了忽必烈的召见。

随后就被任命为采木提举,带领3000人采木,建造大都城门。建成有功,杨赟一步步被提拔,最后任宣德府知府、晋宁路治中等职。
因为出身贫寒,杨赟很能体谅民间疾苦,可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碑称杨赟,“卖历本,均课程,收皮草,兴碾硙,省民钱五万余缗。”特别是大力兴修水利,“引龙池,以给安平;沟郄湫,以通乱柳;导盘缠河,以贯裴村……”
老百姓非常爱戴杨赟,其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
元皇庆元年 (公元1312年),赵孟頫来到宣德府(今宣化),听到蔚州父老对杨赟称赞有加,觉得他兴修水利,一心为民,像西门豹,于是赵孟頫爽快答应了杨赟后人,为其祖先杨赟墓碑书铭。

可惜的是,如今“赵孟頫”三字没了。怎么回事情?
据当地村民说,被杨姓后人凿掉了。原来这是日军侵华期间,出于保护祖坟碑不得不这样做,担心“赵孟頫“三字惹祸,被日本人当宝贝弄走。
这一说法是否真实还需考证,但确实有凿痕。

赵孟頫《松雪斋文集》中,收录了杨赟碑文。
所以,过去历代到杨赟家族墓地的人很多,但大都是习书者,大有朝圣之意。现在已不能随便看了,专门建了一个小平房(碑亭),让碑居于屋中,以保护这块在中国书法史上、家族墓史上都很显赫的墓碑。

以一块墓碑而名声远扬,在中国,只有杨赟家族墓地。
杨赟碑立于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十一月廿七日,位于杨氏家族墓地的北端。这个位置是最尊位,整个家族墓地都是根据杨赟墓布局和展开的。
杨赟家族墓地,位于蔚县南阳庄乡麦子町村西北约一公里处,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 墓葬的封土多呈椭圆形,一般坟头高0.5-1.5米。这块墓地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坟,从元朝一直使用到现代,传承有序,香火不断,十分罕见。

但是杨赟家族墓地近些年来,让盗墓者盯上了,不断发现盗洞。
最近的一起发生在2020年6月13日,当天晚上,一刘姓盗墓者,伙同娄某、田某、杨某、王某、左某等6人,来到杨赟家族墓地,由“高手”娄某使用探杆,在主墓碑亭附近“扎墓”,确定了一座古墓的位置。

这种探杆俗称“扎子”,原理相当于探针。因为杨赟家族墓地的墓葬大都埋得浅,用探杆使劲往下插,地下的墓很容易被“扎”出来,而且效率很高,比使用洛阳效打探孔要快多了。
因为当晚不便,第二天晚上,这伙盗墓者再来,将古墓盗挖了。
在开始动铲盗挖前,娄某还用探针重新定位,以防止偏差,保证不失手。


这伙盗墓者分工明确,如娄某负责定位,相当于“掌眼”,是“专家”;刘某是头儿,负责外围放哨望见,还有负责挖的。
村民白天发现,主墓碑亭后侧有新动土痕迹,墓地西北侧有一片回填的地方,明显是新挖过的——夜里有人盗墓了!
当地警方接报后来到现场,发现被盗墓地周边明显被人“探”过,有数十个直径约2公分的小洞眼,这是探杆往下扎时留下的。

适值公安部会同国家文物局“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张家口警方十分重视,责成刑警支队和蔚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
破案神迅,通过技术手段和村民反映,在2020年6月15日,事发24小时内,就侦定了盗墓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当天抓获了5名犯罪嫌疑人。
审后发现,这竟然是一个多地流窜盗墓团伙,在山东郓城、河北唐县、蔚县等地都盗过古墓,顺带破了多起盗墓案。目前,这个盗墓团伙还没有判——撞在风头上,估计要严惩。



奥斯尼尔龙:美国小型恐龙(长1.4米/仅出土一块股骨)
奥斯尼尔龙是一种鸟臀目恐龙,目前属于疑名状态,诞生于1亿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只有1.4米,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出土于美国,其中唯一正式确定的化石就是一根股骨,所以还无法进行分类研究。奥斯尼尔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48:490001河北发现22万平米部落 来自于商朝时期(商朝遗址)
河北发现的商朝中期部落可以填补该时期的考古工作空白。根据在上个月的报道,河北文物研究所发现了在河北地区的一个商朝部落遗址,这个遗址被称之为赵窑遗址。这个遗址的面积属于一个中型的部落,大概有着22万㎡,因为是发现在河北武安市的赵窑村附近,如今已经被列为了河北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在依旧。60年的时候就已经有着第一次发掘,而在1975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在上个月。对于这个一直进行了第三次的挖掘。我要新鲜事2023-07-12 19:30:160000明朝御马监太监墓被盗,为什么盗洞挖得那么准?
曾国藩墓风水和被盗详情本文作者倪方六说明:这篇文章是我几年前写的旧文,当时做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警法目录》,与北京很有名气的主持人徐滔(现任做副台长)、特约嘉宾主持那威、故宫专家张淑芬一起,聊了一期特别节目《盗墓奇谈》。下了节目后,就盗墓写了这篇文章。图:2007年初发掘的安徽“六安王”墓内棺材正前方发现的唐代盗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32:360001汉墓里挖出一盏曾在浴室里用过的古灯,专家一看乐坏了,太值钱了
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文/周德秀倪方六正月里,是赏灯的日子,但这篇文章说的灯,不是那种节日消费彩灯,而是古代照明用灯。这个灯十分有来头,是从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里挖出来的。(长信宫灯)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19:490000传蛤蟆精是美女所化,古人称仙虫,过去农村活剥癞蛤蟆皮治癞猴鼓
癞蛤蟆的“仙虫”小史本文作者倪方六有句俗话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这只癞蛤蟆。上一篇我说了蜘蛛(详见《见到蜘蛛为什么不能弄死?》一文),癞蛤蟆虽然令人生厌,丑得怕人,但与蜘蛛一样,也是个好东西。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26:0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