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嬴族”:始于五帝时代,传承于夏商周,终于二世之手
距今8500年前后,在苍茫起伏的齐鲁大地上,形成了东夷族群。在此后数千年,东夷纵横南北,尤其大汶口文化时,东夷势力急速扩张,东至海滨、北达渤海、西至中原、南至江淮,成为上古中国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
在东夷族群之中,史书记载最多、传承时间悠久的是“嬴族”。根据文献记载,嬴族始于五帝时期,传承于夏商周三代,终于秦二世之手,至少明确传承了2000余年,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嬴族与夏族争权:夏族棋高一着
帝舜时期,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舜赐姓嬴氏”,简而言之大概伯益善于驯养鸟兽,于是被帝舜赐予嬴氏。当然,宋代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记载:“以所居于嬴,故因生以姓。”不管是赐姓,还是因地得姓,总之此时嬴族正式出现,第一任族长为伯益。
伯益得姓之后,担任重要官职,成了帝舜重臣,此后辅佐大禹成功治水。帝舜时期,还有一件攻打三苗的大事,现代考古在安徽蚌埠发现“禹会村遗址”,高度疑似史书上的“涂山之会”(又称禹会诸侯),之所以在此召开誓师大会,原因或是在此与伯益率领的东夷军队会师,然后一起出兵攻打位于湖北天门的石家河文化——三苗势力。若是如此,大禹与伯益就可能结成了政治联盟,共同对抗帝舜,故而大禹才能继承帝位,这里面就有了阴谋论的空间,暂且不表。

大禹继位之后,先是选择皋陶为继承人,但皋陶早逝,于是又选择了伯益为继承人。大禹去世后,禅位于伯益。由此可见,上述大禹与伯益结盟未必没有道理,大禹禅位伯益可能是一种政治利益的交换。
但夏启为代表的夏族,并不乐意伯益称帝,最终夏启驱逐了伯益,由此开启了夏朝。夏启与伯益的权力交替,真相到底如何,战国策记载了一个阴谋论,即“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不管真相如何,夏族抢了嬴族帝位,由此导致后羿代夏(又称太康失国)的政变,接着寒浞称帝,导致夏朝中断半个世纪,最终由少康中兴夏朝。
此后,嬴族与夏族关系不详,大概率是夏朝无法灭掉嬴族,嬴族难以抵挡夏朝,于是嬴族臣服于夏朝。
商朝晚期的嬴族:商朝铁杆盟友
现代考古表明,商族源于北方,此后逐步南下,距今4000年时在石家庄一带,通过漳河型文化、辉卫型文化来看,后来商族逐步南下,最终逼近夏都二里头。因此,商族不是出自东夷,而是一个南下的北方族群。
在商汤伐夏时,商族有没有取得东夷帮助,缺乏相关文献记载,但在商朝中期,东夷与商族矛盾重重,甲骨文记载武丁妃子妇好就曾攻打过东夷,纣王时更是因为攻打东夷而让周人崛起,即《左传》记载的“纣王克东夷而陨其身”。
然而,商族与东夷关系时好时坏,但与嬴族关系却不错,尤其是商朝晚期时,嬴族更是商朝的铁杆盟友。

《甲骨文合集》记载:“乙丑:王命垦田于京,于嬴垦田”,“己巳卜,在嬴贞……”等。显然,商朝与嬴族关系不错,否则不会如此记载。
清华简《系年》记载:周武王去世后,武庚(纣王之子)发动叛乱,嬴族参与叛乱,周公东征杀了武庚,“飞廉(秦始皇祖先)东逃于商盖氏,成王伐商盖,杀飞廉”,此后周人将嬴族西迁,由此形成了西边的秦国。毋庸置疑,嬴族必是商朝铁杆盟友,所以才会参与叛乱,并被周人西迁。
尤为重要的是,西周金文中“京夷”和“秦夷”等并称,比如师酉簋铭文中就有“秦夷、京夷”的记录,因此西迁的嬴族,除了秦国一脉之外,还有京国一脉。不久前考古发现,京国位于陕西韩城一带,都城被称为“京师”,也即“陶渠遗址”。由此可见,周人对于“顽敌”,采取的是分而化之,将其迁离故土,并分化成几部,进而削弱其力量。
纵横周朝的嬴族:秦国一统华夏
根据史记记载,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嬴姓,分化出10几个姓氏,比如徐氏、郯氏、莒氏、钟离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其中,名气最大的有两个:
首先是赵国。上文谈到的嬴氏飞廉,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恶来,次子叫季胜。其中,武王伐纣时,恶来为商朝血洒疆场,季胜没有上战场,他的后代为周王室驾车,后来被封在赵城,最终三家分晋后建立赵国。战国晚期,赵国是唯一能够与秦国争锋的国家。

其次是秦国。恶来后代被迁到西部,季胜后代发迹后,恶来后代与有荣焉,于是也自称“赵氏”。后来,恶来后代秦非子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国(不是诸侯)。在东西周之交时,因为秦襄公出兵护送周平王东迁,于是就被封为诸侯。秦国建立之后,一直在西部称王称霸,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有了争锋天下的本钱,最终由秦始皇一统天下。
周朝时期,嬴氏建立的国家,除了赵国、秦国之外,还有京国、江国、徐国、梁国、黄国等等。在整个周朝,除了姬姓诸侯之外,可能就是嬴姓诸侯最多,但多数集中在东部,春秋战国时这些国家基本都被灭亡。
总之,嬴族后裔在周代取得了大发展,最终秦国灭亡了周代,这似乎也是一种轮回,为商朝与飞廉、恶来成功复仇,并首次建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惜的是,秦朝二世而亡,嬴族随之烟消云散。
秦朝灭亡之后,纵横中国至少2000年的嬴族,也就随之消亡,彻底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至于嬴姓,由于六国贵族都痛恨秦国,秦国嬴姓之人四散逃亡,为躲避追杀,嬴姓之人普遍改为他姓隐居,这就是后世嬴姓稀少的原因。如今,全国嬴姓大约只有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四川、贵州等省份。
虽说嬴姓式微,但其派生出的姓氏却不少,文献上说是嬴姓十四氏,即廉、徐、江、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换言之,嬴族灭亡、嬴姓式微,但其实也还在传承,只是以另一种方式传承着。
三星堆文物被游客打翻 这是怎么回事?(保护文物)
三星堆博物馆有游客打架导致文物打翻。自从开始挖掘和发现真心对文化以来,我们都知道了三星堆是我国最为神秘的文化之一,虽然到现在都还没有清清楚楚的了解到三星堆文明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三星堆文明的魅力已经吸引了很多的观众,在春节期间有不少的游客出去游玩,就去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结果就发生了意外。打翻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02:55000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茂陵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策村之南。为西汉诸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葬于后元二年(公元前87)。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09:300002汉高祖刘邦长陵陪葬墓现存70多座,每座都有好几个盗洞
汉高祖刘邦长陵及陵陪葬墓本文作者倪方六长陵是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外称一个陵号,实是两座陵,有两个高大的封土堆。为什么一对夫妻墓有两个坟头?因为汉朝帝王的丧葬制度是“同茔不同陵”,意思是葬在同一块坟地上,但分别埋葬,不是隋唐以后的夫妻同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05:510000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那些唐代“逆天金银器”,谁能拥有如此宝藏?
“镶金兽首玛瑙杯”,由玛瑙做成的器身呈现出红、棕、白、黄等多种颜色,各种颜色衔接流畅,浑然天成,色泽莹润,如流动一般。器口雕成羚羊头,羚羊嘴处用一个金帽为盖,金盖犹如点睛之笔,与玛瑙器身上的金黄色也相呼应。设计巧妙。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件唐代俏色玉雕,属于孤品。古代中国虽也有角杯,但这件玛瑙杯的造型应该是模仿了粟特式来通。“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通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壁厚0.12厘米我要新鲜事2023-09-10 20:11:070000胜山龙:日本中型兽脚类恐龙(体长4米/生于白垩纪)
胜山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目前还处于疑名状态,因发现于日本的胜山市而得名,化石中只包含了一节椎骨和尺骨,专家推测可能是诞生于白垩纪的初期。自从福井盗龙在日本被发现之后,也有人认为胜山龙可能就是福井盗龙的异名,但还不完全确定。胜山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7:19:2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