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大坟头摆在那,仅黄金就出土8斤,历代盗墓者为什么都不挖?
双乳山济北王墓的考古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俗话说“十墓九空”,那些很少没被盗墓者挖掉的墓,或深藏不露,或极难盗挖。
山东长清双乳山汉墓,到1996年考古发掘时,仍保存完好,是迄今山东境内考古发掘汉墓中惟一一座没被盗的,就是因为藏的深、盗挖难。


那么大坟头摆在那,历代盗墓者都没挖,为什么?考古发掘后才明白真相。
双乳山汉墓位于归德镇境内,其得名就是因为山上并列两座乳房一样的山丘,两座山丘相距40多米,其实是两座汉墓,周围庄则因山得名“双乳村”。
双乳山汉墓的发掘,是因为村民炸山引起的。
当地人常年在双乳山采石。1995年5月,村民又开山,结果炸出了大墓。时长清县文化局得知这一情况后,赶紧派员前往调查。

发现墓葬规模很大,特别是东侧那座更大。从已暴露的部分来看,封土底部呈正方形,边长达65米左右;暴露的部分墓道宽度,在6米以上,长度约50多米。
结合济北国都城在不远处,初步推测是济北国王墓,发掘结果支持了这一推测。
当年10月,由山东省文物局、山东大学和长清县文化局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双乳山,抢救性发掘双乳山东侧的1号墓。
发掘采用大揭顶手段,用推土机把残存的封土向四周推平,将墓口完全暴露。
上面的残存封土一直清运了10天才完毕。在封土与墓口间铺有一层石板。
这层石板并非随意铺的,而是有意图为之,盗墓者如果在封土上打盗洞,打到这里就深入不下去了,除非暴力破坏。

挖掘墓坑时,麻烦来了。
双乳山汉墓是凿岩成坑的竖穴石圹木椁墓,整座墓坐南朝北,墓道在北侧,位于半山腰,整座墓平面看起来如“甲”字。
墓坑开凿在山顶东侧最高处,边长约25米的近似正方形。发掘时,考古 人员发现墓坑回填的并非是常用的泥土,全部是石块石渣,根本挖不动,这让考古队很意外。
用石块石渣来封墓罕见。很显然,这是防止盗墓而设计的,想挖出盗洞太难了。
怎么办?考古队想到农村大集体时上工的办法——村民齐上阵。

找来双乳村的拖拉机、小三轮,机推人抬,往外清运封石。这土法子很有效,一个下午能清运30余车石块石渣。
几天下来,墓室上封石层被运走2米多深,露出了石壁。
清理填石到5多米,感觉不对劲,竟然发现了坑底。这让考古队紧张了,不要费了那么大,发掘是一座根本没有使用的残墓啊。
仔细探查发现,才放下心来,原来这并不是墓室底部。


墓室结构特殊。当初造墓,先开凿一边长约25米近正方形的大坑。下凿5米多深后,再缩小范围,向内收缩,从中央偏北部,继续往下凿17米,形成一个南长北16.6米、东西宽9.3米的小墓室——考古报告称之为椁室。
也就是说,双乳山汉墓从墓口到墓底深达22米!
据推算,双乳山汉墓总凿石量在8800多立米,加上封土,整个土石方达30000立方米。在已发掘的西汉诸侯王墓中是最大的,在历代崖墓中也十分少见。
这不是一般墓主可以做到的。

小墓坑封填,则不再用石块石渣,而用纯净黄土。但填土并不比石块石渣好挖,是一层层夯打过的,非常结实。夯层厚度在30厘米上面,每一层要夯打两遍。增加盗挖难度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渗透,保护下面的棺椁。
如此筑成的大墓,连考古发掘都很吃力,更别说几个团伙盗墓了,难怪历代盗墓者都不挖。所以,双乳山汉墓考古一直挖到底,考古人员都没有发现盗洞。
或许有网友会说,为什么不从墓道进入呢,那更困难啦。

墓道全是用大块石头不规整填封,中间空隙则用泥浆和石屑填实,十分严密坚硬。考古发掘时,机械都使不上劲,最后还是用土办法——人工撬搬。
因为封石填土清理难度太大,当年并没不能完成发掘工作,清理到墓坑一半时停下来,到次年3月份,天气转暖才继续发掘,一直到1996年6月才完成野外发掘工作。
双乳山汉墓的椁室分成外椁与内椁,内外之间又成东、西、南、北4个边箱。
外藏室是车马坑,因为坍塌,车子都很压坏了,马骨凌乱。清理后发现,随葬的是3辆华丽的真马车、1辆小偶车,以及拉车的7匹真马。

内椁中,放棺村的厢室居中稍偏南。
棺厢已塌陷,内置3重漆棺,由内向外,依次相套。在中棺、内棺四周,还装饰有鎏金钉形饰。
内棺底四个角上,还各嵌一铜棺轮。
几重棺制作上讲究,表面均贴苧麻,其上再经漆饰,内红外黑,色彩鲜艳,花纹是依照刺绣的纹样,绘制而成,像这种技法,十分罕见。



由于该墓未被盗掘,双乳山汉墓出土的随葬品相当丰厚,可识辨品物就达2000多件,内外椁室、边箱基本上放满了随葬品。
棺内文物依然如初摆放位置,给我们了解当年贵族收殓风俗提供直观依据。
内棺正中的骨架已朽成粉末,但还可以大致看出轮廓。其头向南,仰身直肢男性。其生前个子很高,身高当在1.8米以上,但年龄多大无法鉴定。
收殓时很讲究。

在寿衣穿戴好,耳塞、鼻孔、口琀、肛塞等九窍都塞上填塞后,开始表面工作。
先在颈下垫上虎首玉枕。这件玉枕是可拆装组合枕,由9件玉片、3件玉板、2件玉虎头饰和竹板,分3层组合而成,结构巧妙,造型新颖,是首次考古发掘,也是迄今惟一一件。
头下玉枕南侧铺一层金饼,东西排列,共有19枚,重达4000余克,也就是8斤多重。每枚金饼直径在6厘米多,多数金饼上刻有“王”、“齐”、“齐王”一类文字和戳记。



下腹部放有一枚小金饼1枚,上有小孔,重70余克。
胸部前后放有2块玉璧,直径达22厘米;两肋也各置一块略小于胸前的玉璧。
腰部左侧放在20枚五铢钱。
另外,手中握有玉质猪形手握。
最后再在面部盖上玉覆面。

这件玉覆面太珍贵了,是迄今国内考古发掘的最完美一修的。覆面呈脸形,由额、颐、腮、颊、颌、刻、耳共17块玉片和1块鼻罩组成,计18件。
鼻罩系由一块整玉雕镂而成,表面密布纹饰,厚度仅为1至2毫米,是玉器中少见的精品。

作为一国之王,自然还少不了一把剑,在他的右手边,放置了一把长达1米的钢剑。此剑很豪华高级,装于木质剑鞘内,虽部分朽蚀,但镶嵌的金丝依然金光闪耀。
……
最后考古确认,双乳山汉墓为西汉济北国王墓,被评选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但至今未解悬念是,到底是哪一代济北王。西汉先后有五个济北王——
第一个济北王、东牟侯刘兴居,谋反被诛;
第二个济北王、安都侯刘志,后迁为淄川王
第三个济北贞王刘勃
第四个济北成王刘胡
第五个济北王刘宽。
墓主是济北王,却不使用玉衣,而用玉覆面,也没有发现印玺,结合墓室不少地方开凿粗糙、底下凿出的石块尚未运出的情况,墓主下葬可能较仓促。参照出土出土五铢钱年代,推测是因乱伦自尽的最后一个济北王刘宽。


新发现|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九峰山路古代遗迹的发掘收获
南京市浦口区九峰山路古代遗迹项目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环保产业园内,沿浦口九峰山东侧而建,北接浦口老山,西临滁河,全场2.1公里长的规划道路地带。为配合南京市浦口区环保产业园的基础道路建设,2020年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地块进行了调查勘探、次年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执照进行了系统性的发掘。整个发掘持续了一年半左右,共清理墓葬201座和遗址2处。九峰山路项目航拍图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05:520001明朝一进士被诬杖母、奸妹,判凌迟割3600刀,比太监刘瑾多3刀
中国古代的酷刑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古代的死刑(见《古代处决死刑犯都是在闹市公开进行,多长时间允许收尸?》一文),这篇文章再来说说这事。古人称死刑为“大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39:020000张荫麟: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国际局面的变迁
晋国的西南角给黄河褖了一层,外面又给山地褖了一层,即属于所谓“表里山河”的地带,也就是扼着秦人东向出路的地带。这一部分的晋境,给魏国承受了。魏一日保持晋的霸威,秦一日不能大有发展。0002带你看展之《圣境印象 印度佛教艺术01 》
封面佛立像乘象入胎佛陀降生阿私陀占相佛坐像佛坐像初转法轮像佛陀说法像佛陀说法像佛陀施佑因陀罗拜访因陀娑罗窟佛陀涅槃佛传故事祈愿塔祈愿塔须大拿本生佛陀头像忉利天降凡观音与弥勒菩萨胁持下的佛陀立像宝冠佛陀寺内坐佛饰牌0002吴承明: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上)
【《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者按】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先生不幸于2011年7月8日与世长辞。吴先生学贯中西,淹通今古,给经济史学界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对本刊的成长发展,吴先生始终给予热情的关怀和指导。在吴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本刊特发表方行先生整理的吴先生《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并约请与吴承明先生有较多交往的学者撰写回忆纪念文章,以纪念这位睿智可亲的前辈。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