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被同伙谋害的最惨古代盗墓者,尸体悬于洞中,颅顶被砸裂
洞中盗墓者尸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考古中,在盗洞里发现盗墓者的尸骨并不少见,但在古应国墓地上的发现盗墓者,死得特惨,非常罕见。
这个盗洞,是在考古编号为第232号墓(M232)上发现的。

古应国墓地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应河边上的滍阳岭上。从1986年开始,至2007年,前后历时21年,共掘了500多座古墓葬。其中除了古应国贵族墓葬外,还有一部分是两汉时期平民墓。
第232墓发掘于1993年,是作为河南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89级学生的实习作品,而发掘的,本来也没有当回大事,谁想竟然是应国墓地上最大的一座墓,更是反盗方式最厉害的一座墓,还是古盗洞最多的一座墓。
这座墓处于应国墓地最南端的义学冈上,带有独特的微弧形斜坡墓道,是一座大型积石墓。

什么叫积石墓?就是在封土层中夹杂进大量大小不等的石头,以增加盗掘难度的一种反盗意图强烈的墓葬。如果石头置于积沙层中,则叫积沙积石墓,反盗墓效果会更好。
第232墓的封土中,填充了12层大小不等的石块,盗挖起来会异常困难。但是考古发掘时发现,这座墓还是被盗了,墓身上竟然发现了各个时期的盗洞7个,随葬的大型青铜器被盗一空。
剩下的只是一小部分铜车马器、兵器,还有一些瓷器、蚌器、海贝等小件随葬器物。

在墓室西北角的一个盗洞内,发现了一具人骨架。
发现时,盗墓者的姿态让第一次参加大型墓葬发掘的实习生十分惊恐,尤其是女生。这死者真的怕人:整个人呈坐姿,悬空于盗洞中部,死者头部向上,张着大口,双手吃力地攀援洞壁,双腿蜷曲以支撑洞壁。这种姿态说明,他遇难时非常突然和意外,根本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死前应该很痛苦。
谁干的?
仔细观察头颅,看到顶骨有一个明显的凹坑和一个小壑口,应该是被钝器所砸。再一看,头部上方还有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就应该是要了盗墓者命的凶器。

贪财起歹意,独吞下黑手。在盗墓活动中,团伙起内讧,弄死同伙的情况屡见不鲜。毫无疑问,第232号墓盗洞的盗墓者遭同伙谋害的可能性最大。
或许有网友说,会不会是一场谋杀,将仇家扔进了盗洞,置之于死地?这种情况曾经发现过,但结合第232号盗洞内具体情况,不应该是仇家谋杀,而应是被贪财同伙弄死的。
后经对人骨的鉴定,确认死者是一位30岁上下的成年男人。像这样的男人,一般对手想把他扔进现成盗洞中,难度很大,除非让他处于醉酒或昏睡状态,但根据坐姿和挣扎的情况,此人遇害性处于清醒状态。

这进一步证实,仇家谋害的推测在事实上是不成立的。
同伙为什么要弄死他?第一原因当然是贪财。盗墓主要是图财,多人分不如两人分,两人分不如一人占有。谋财害命,不仅是盗墓命案,也是所有凶杀案中最高的。
除了父子、兄弟、甥舅等通过血缘关系组成的盗墓团伙外,古今合伙搭班子主要在关系不错的熟人和朋友之间选择。据此,与这名死亡盗墓者组团的另一盗墓者,两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不错的。
财色不分家。贪财者往往贪色,这便有了另外一种可能,或许被砸死盗墓者的媳妇长得很漂亮,同伙心里早有非份之想,但碍于“朋友妻不可欺”的面子,一直不敢伸手。而除掉同伙后,便可以带着钱财,去“慰问”朋友妻,编出谎话,告诉朋友妻盗墓时发生了意外。再进一步使出手段,占有朋友妻,这样,便财色双收了!

上述都是推测,盗墓者真实死因已不可知。这次盗墓也许不准只两人,可能有更多人参与。
根据盗洞的位置,推测这盗墓者并不是第一次干,他们选择在危险系数最低的墓室西北角挖盗洞,恰到好处,这便透露了他们有丰富的盗墓经验。
232号是大型积石墓,墓室一角的积石有相互支撑作用,石头掉下来的可能性最小。盗墓者在进入墓室后,又将墓室壁向外挖出一个壁龛,以便于容身,足可见其不是盗墓新手,而是一个老手。
可惜,应有一向有“防人之心”的他,对上面的同伙太相信了,在墓里的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一件一件递上去后,上面的同伙起了歹义,杀人灭口,独占宝物—— 一个大石头下去,正在盗洞中往上爬的同伙无处躲避,顿时被砸得头破血流……

这是哪个朝代的盗墓者?经文物专家对盗洞中出土的一件细颈广肩瓷瓶鉴定,是北宋盗墓者。这种瓷瓶是当年人常用来的喝水器具——盗墓当时也带着一瓶水下去的。
这一推断,在古人的著录中找到了侧证。
北宋人吕大临《考古图》、南宋人赵明诚的《金石录》与《金石录后续》等金石学著作中,均记载有“应公”青铜器铭文拓本,这是最早的有关应国器物的记载。
推测,著录中的这些“应公”青铜器,就是这次盗墓出土的。

2020年游学: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碑刻艺术
我们结束甘肃之行后,便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由于网红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没有提前预约,所以就先去西安碑林博物馆。该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用我西安朋友的话,博物馆藏品很好,资源定位都不错,然而却办得不怎么样。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07:120000龙门石窟的大佛是照着武则天雕的吗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么一种说法:洛阳龙门石窟最宏伟的造像——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相貌雕的。最近想起来,就想求证一下。翻完相关研究文章,可以先下结论,这种说法可视为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并没有坚实证据。这种说法的产生,并不是很久远的事情,目前所见最早提出的,是宫大中在1980年发表的《龙门石窟艺术试探》一文。此后的类似提法,基本都源于此,而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的市侩之言更不足取。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40:240000李振宏:关于中国史学科的发展问题
最近的学科调整中,中国史学科被列为一级学科,一时成为史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不少地方都在以各种形式讨论该学科的发展问题。其实,不管它是否列为一级学科,中国史研究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始终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大课题。学科的性质,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的研究规范,学科的学术风气,学科的理论体系等等,都大有讨论的必要。而这些问题中,最具根本意义的是学科的理论体系问题。0000沧龙:中生代体型最大的海洋爬行动物(最长17.3米)
沧龙是一种隶属于有鳞目巨蜥超科的海洋爬行动物,诞生于7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体长非常庞大,最大的个体体长可以达到17米,一度成为了中生代时期海洋中最大的肉食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有鳄鱼般的嘴巴和鱼鳍状的四肢。沧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37:330000李旻:高地龙山社会及遗产
中国青铜文明形成所涉及的空间范畴接近整个地中海世界——在历时千年的过程中,诸多政权与社会群体在持续的互动中此消彼长,形成复杂的政治遗产。面对大量出土资料,在描述区域文化间风格差别的同时把握社会变革的宏观特征,是考古分析向史识转化的必经之路。这要求学者反复思考作为研究工具的考古学分类,兼顾不同时空尺度,服务于自己的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34:2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