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展
铜镜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旁逸斜出又妙趣横生的一朵奇葩,也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承载着宗教信仰、美好祝愿等诸多寓意,也频繁出现在诗词歌赋、传奇话本等历代文学作品中,产生了广为流传的破镜重圆、以人为镜等典故或故事,使得铜镜成为了一种无法替代的文学意象,并形成一种“镜鉴文化”。本次展览甄选湖南博物院院藏铜镜中200余面形态风格精绝于时代者,基本涵盖战国至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镜种,旨在通过对不同时代铜镜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的展示,为观众呈现铜镜发展脉络,揭示铜镜延续数千年的旺盛生命力,展现其文化内涵。

我们的祖先临水照影,所用的水鉴逐渐演变为青铜制作的镜鉴。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出土于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及至西周晚期,在这个跨度极大的历史时期内,铜镜都表现出较强的同一性,古朴简拙,但却开启了中国铜镜纷繁世界的大门。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铜镜的制造工艺亦日益纯熟。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衰落,青铜礼器铸造减少而日常用器增加,铜镜成为青铜器中迅猛发展的品类。由于楚地矿产丰富,铸镜金属配比优越,楚镜大放异彩。其几何纹、云雷纹、花叶纹、兽纹等纹饰精致细腻且变化多端。湖南可能是当时铸镜业最发达的地区,迄今出土的铜镜逾千件,数量、品类、质量在同时代的铜镜中均堪称翘楚,几乎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世界东方铜镜的最高水平。






秦汉时期,金属铸造工艺继续发展,铜镜铸造在汉代迎来了高峰期。西汉早期,铜镜纹饰大多沿用战国式样,铭文开始出现。西汉中期之后,草叶纹镜、星云纹镜、铭带纹镜等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铜镜逐渐兴盛,铜镜更明显地承载了禳灾祈福等功用。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神仙方术及谶纬、五行学说流行于世,四神、西王母、东王公、羽人等神人异兽及博局纹皆入铜镜纹饰,且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直至魏晋。这一时期,鎏金、描金、彩绘等特种工艺在铜镜上的运用,也推动了铜镜装饰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甚且出现了应用光学和力学原理的透光镜等新的种类。















隋唐时代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隋代铜镜具有承上启下的风格,以十二生肖纹、团花纹镜最有特点,镜铭多为韵律和谐的六朝骈俪文。继之而起的唐朝,铜镜铸造业空前兴盛,铜镜造型创新发展,新颖别致的葵花形、菱花形、亚字形等花式镜异军突起并大行其道。纹饰上兼收并容、海纳百川,创造性地融入多元文化特征,其中以瑞兽葡萄纹镜最具特色,花卉禽鸟纹、双鸾衔绶纹、神仙人物故事纹等也广为流行。装饰手法出现金银平脱、螺钿镶嵌等新工艺,布局结构采用广画面式,打破了汉代以来的分区格律体结构,使得这一时期的铜镜自由奔放,丰富多彩,繁缛瑰丽,与大唐气象相得益彰。此时的诗词歌赋、传奇等文学作品常常出现在铜镜中,镜铭中亦大量引用唐诗佳句,充分体现了铜镜在社会生活的普及程度。








五代十国、辽、宋、金时期,政权频繁更迭,民族空前融合。宋金时期,商业发达,市井生活丰富多彩,铜镜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黄铜,而增加铅和锌的含量,这就使得铜镜更注重实用,却不复精美之风,镜体轻薄,纹饰浮浅。纹饰表现上,随着民间商业的繁荣、文化艺术绚烂多姿,呈现意趣横生的态势,有神仙人物故事、花卉、禽鸟、商标铭文等内容,展现出的现实生活题材活泼生动并富有人文气息。形制上承唐代,又出现盾形、钟形、炉形、鼎形,带柄形等独具特色的镜形。元代统一后,手工业逐渐恢复,然铜镜的铸造却不复前期的辉煌,除还延续着宋辽金铜镜的造型与纹饰外,种类渐趋减少,繁缛、简明争相辉映,更注重实用。











明清时期的铜镜铸造呈江河日下之势,其时复古之风盛行,所仿汉式镜、唐式镜形制多样,但大都毫无生气,缺乏汉唐镜的神韵。纹饰题材上,除了传统龙凤、花鸟纹外,以多子多孙、福禄寿喜、科举高中为主题的吉祥纹饰和铭言吉语盛行,更加浓郁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心态和文化气息,是明清时期人们追求现世幸福的反映。清代中晚期,更加明亮的玻璃镜逐渐取代铜镜进入千家万户。但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了一种文化意象,源自镜鉴的思想光芒也一直映照至今。



明镜所以察形,述古所以知今。铜镜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如同方方圆圆的窗口,由此可以窥见古人的生活、科技、艺术及审美情趣等。方圆之境,可观民风世情,可知兴亡得失,亦可明文化内核的变与不变,从而照亮我们的今天。
包公墓蹊跷事把考古人员弄糊涂了,夫妻仅一口棺,女性遗骨不见了
合肥包公墓考古疑云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上篇“梧桐树下戏凤凰”一点号上,我说了1973年合肥包公墓发掘人员的情况(见《考古队聘盗墓者,包公墓发掘探工出身洛阳盗墓世家,绘出墓葬草图》一文),这篇进入发掘,聊聊发掘中遇到的蹊跷事。考古队先挖开M1最小的墓,本是为试掘,谁想却是包公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38:200000缅怀·致敬·奋进——北京文博机构为吴梦麟先生举行追思会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34:340000考古队聘盗墓者,包公墓发掘探工出身洛阳盗墓世家,绘出墓葬草图
包公墓地考古疑云本文作者倪方六包公,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清官之一,公正廉明,断案不阿。但是他自己死后葬地却成了谜团,不只一处,难分真伪,至今争议颇多。河南巩义、安徽合肥,两地都有包公墓,谁是真的?两座包公墓均早已被盗,合肥被盗最严重,直接大揭顶,将墓从上到下挖了,这事是谁干的?考古发现包公墓志,为什么没有解决争议,反而出现更多疑问?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40:330000杭州挖出战国时期水晶杯?专家:非盗墓者遗留,5000年前就有水晶
如果问古代出土了哪些颜值逆天的文物?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它,杭州出土的战国时代水晶杯,被众多网友戏称是“现代同款玻璃杯”。水晶杯,现藏于杭州博物馆,是首批禁止出(国)境的64件文物之一。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我要新鲜事2023-09-11 18:32:550000他在古董店当过学徒,发达后盗墓得大量财宝,结果全落入他人手中
党玉琨盗宝便宜了宋哲元本文作者倪方六这段时间忙于古代生活史的研究和写作,古史文章发得多一些,对考古和盗墓说的不多。这篇文章就来聊聊盗墓吧,给订阅“梧桐树下戏凤凰”的网友增加点气氛。为什么想说盗墓,是因为前两天《环球时报》记者就北京十三陵之思陵文物被盗一事采访我,我觉得有必要说说盗墓的销赃问题。现代的敏感不好说,仍以我已出版《民国盗墓史》为例,来说说民国时的盗墓销赃。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10: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