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展
铜镜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旁逸斜出又妙趣横生的一朵奇葩,也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承载着宗教信仰、美好祝愿等诸多寓意,也频繁出现在诗词歌赋、传奇话本等历代文学作品中,产生了广为流传的破镜重圆、以人为镜等典故或故事,使得铜镜成为了一种无法替代的文学意象,并形成一种“镜鉴文化”。本次展览甄选湖南博物院院藏铜镜中200余面形态风格精绝于时代者,基本涵盖战国至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镜种,旨在通过对不同时代铜镜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的展示,为观众呈现铜镜发展脉络,揭示铜镜延续数千年的旺盛生命力,展现其文化内涵。

我们的祖先临水照影,所用的水鉴逐渐演变为青铜制作的镜鉴。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出土于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及至西周晚期,在这个跨度极大的历史时期内,铜镜都表现出较强的同一性,古朴简拙,但却开启了中国铜镜纷繁世界的大门。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铜镜的制造工艺亦日益纯熟。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衰落,青铜礼器铸造减少而日常用器增加,铜镜成为青铜器中迅猛发展的品类。由于楚地矿产丰富,铸镜金属配比优越,楚镜大放异彩。其几何纹、云雷纹、花叶纹、兽纹等纹饰精致细腻且变化多端。湖南可能是当时铸镜业最发达的地区,迄今出土的铜镜逾千件,数量、品类、质量在同时代的铜镜中均堪称翘楚,几乎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世界东方铜镜的最高水平。






秦汉时期,金属铸造工艺继续发展,铜镜铸造在汉代迎来了高峰期。西汉早期,铜镜纹饰大多沿用战国式样,铭文开始出现。西汉中期之后,草叶纹镜、星云纹镜、铭带纹镜等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铜镜逐渐兴盛,铜镜更明显地承载了禳灾祈福等功用。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神仙方术及谶纬、五行学说流行于世,四神、西王母、东王公、羽人等神人异兽及博局纹皆入铜镜纹饰,且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直至魏晋。这一时期,鎏金、描金、彩绘等特种工艺在铜镜上的运用,也推动了铜镜装饰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甚且出现了应用光学和力学原理的透光镜等新的种类。















隋唐时代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隋代铜镜具有承上启下的风格,以十二生肖纹、团花纹镜最有特点,镜铭多为韵律和谐的六朝骈俪文。继之而起的唐朝,铜镜铸造业空前兴盛,铜镜造型创新发展,新颖别致的葵花形、菱花形、亚字形等花式镜异军突起并大行其道。纹饰上兼收并容、海纳百川,创造性地融入多元文化特征,其中以瑞兽葡萄纹镜最具特色,花卉禽鸟纹、双鸾衔绶纹、神仙人物故事纹等也广为流行。装饰手法出现金银平脱、螺钿镶嵌等新工艺,布局结构采用广画面式,打破了汉代以来的分区格律体结构,使得这一时期的铜镜自由奔放,丰富多彩,繁缛瑰丽,与大唐气象相得益彰。此时的诗词歌赋、传奇等文学作品常常出现在铜镜中,镜铭中亦大量引用唐诗佳句,充分体现了铜镜在社会生活的普及程度。








五代十国、辽、宋、金时期,政权频繁更迭,民族空前融合。宋金时期,商业发达,市井生活丰富多彩,铜镜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黄铜,而增加铅和锌的含量,这就使得铜镜更注重实用,却不复精美之风,镜体轻薄,纹饰浮浅。纹饰表现上,随着民间商业的繁荣、文化艺术绚烂多姿,呈现意趣横生的态势,有神仙人物故事、花卉、禽鸟、商标铭文等内容,展现出的现实生活题材活泼生动并富有人文气息。形制上承唐代,又出现盾形、钟形、炉形、鼎形,带柄形等独具特色的镜形。元代统一后,手工业逐渐恢复,然铜镜的铸造却不复前期的辉煌,除还延续着宋辽金铜镜的造型与纹饰外,种类渐趋减少,繁缛、简明争相辉映,更注重实用。











明清时期的铜镜铸造呈江河日下之势,其时复古之风盛行,所仿汉式镜、唐式镜形制多样,但大都毫无生气,缺乏汉唐镜的神韵。纹饰题材上,除了传统龙凤、花鸟纹外,以多子多孙、福禄寿喜、科举高中为主题的吉祥纹饰和铭言吉语盛行,更加浓郁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心态和文化气息,是明清时期人们追求现世幸福的反映。清代中晚期,更加明亮的玻璃镜逐渐取代铜镜进入千家万户。但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了一种文化意象,源自镜鉴的思想光芒也一直映照至今。



明镜所以察形,述古所以知今。铜镜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如同方方圆圆的窗口,由此可以窥见古人的生活、科技、艺术及审美情趣等。方圆之境,可观民风世情,可知兴亡得失,亦可明文化内核的变与不变,从而照亮我们的今天。
考古学史:百年国博考古回顾(一)1921-1949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25:140000何汉杰:孔子的理想与命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鲁国昌平乡陬邑,一声啼哭挑破春秋的沉闷,孔子降生了。“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2571年前回荡在洙泗上空的那一声啼哭,冲破华夏大地万古的沉寂,至今仍然有着动人的回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13:090000中国化石新发现!夏娃理论被推翻?人类未必起源于非洲
根据古考古学的研究,六万年以前,非洲出现了大量的智人。但现在,这个说法被推翻!因为在中国河南的许昌,一处叫“灵井”的地方,考古学家们挖掘出了一块古老的人形化石,经过分析,他们认为“许昌人”是六万多年前的人。因此,有些学者认为,现在的中国人,不一定来自非洲!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11:000000三星堆神权政体的物化表现
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尤其是一、二号祭祀坑的相继发现,揭示出了古蜀王国的王权与神权之谜。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夏商时代的古蜀文明,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神权文明;夏商时代的古蜀王国,是一个实行神权政治的国家,三星堆遗址便是这个神权文明的政治中心之所在。(一)金杖与雕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2:03:310000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小瓜按:这又是一篇被广为传颂的经典论文。《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泰纳讲座(TannerLecture)上的演说稿,1989年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上发表,同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将其与所征引的论文集结出版,1999年再次增订后,以专著之体裁编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一书。全文相当长建议收藏慢慢研读!目次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1:06: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