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过渡·转变——黄岩沙埠窑考古成果展
宋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名窑辈出,百花齐放。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先生曾言: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地区一向以生产青瓷著称于世,以越窑和龙泉窑为代表。北宋中期,浙东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产区逐渐走向衰落,表现为窑场数量减少、产品质量下降,同时众多越窑系窑址在浙江范围内出现。

到北宋晚期,浙西南以金村、大窑为核心的龙泉窑开始兴起。而黄岩沙埠窑地处二者中间地带,街接南北,瓷业产品显现出过渡、转变的特征。随着沙埠窑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北宋中晚期浙江地区窑业技术传播、空间转换、产业转移等一系列问题正在逐步清晰。

沙埠窑址于1956年被调查发现,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黄岩沙埠窑遗址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2019 年至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黄岩区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黄岩沙埠窑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窑址地层堆积深厚,窑炉结构清晰,文物种类丰富,出土的沙埠窑瓷片数以万计,经过考古人员的整理、拼对、修复,一大批珍贵的瓷片得以“重见天日”,这为本次考古成果展奠定了基础。
展览汇集了沙埠窑 2019-2022 年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精选了其中的瓷器精品。分为“考古历程”、“沙埠撷珍”两大单元,下设“沙埠往事”“窑火日记”“相似相续”“盛时风物”四个章节。将一些新发现且未曾展出的重要出土瓷器予以展示,同时也将以往的文物共同陈列,从而向公众更全面地展示过去沙埠窑生产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黄岩沙埠青瓷窑址(群)位于黄岩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沙埠、高桥之间,以凤凰山北麓仙村岭为中心,栅溪(霅溪)两岸呈半月形分布的山坡上,共有七处窑址保护点。从沙埠街向东约一公里开始,沿山麓按顺序分别排列有七个窑址保护点,分别是竹家岭窑址、凤凰山窑址、下山头窑址、窑坦窑址、金家岙堂窑址、下余窑址和瓦瓷窑窑址。


窑场总面积约达7万平方米,窑址地层堆积深厚,文物种类丰富,出土大量瓷器与窑具标本,各窑址点所见器物种类以青瓷为主,另有少量酱釉产品,质量较高。青瓷产品可辨器形有碗、壶、罐、盘、盆为主,及各式杯、茶托、灯盏、粉盒、水盂、瓶、洗等。酱釉产品可辨器形有盒、碗、盏等。
沙埠窑尤以纹饰见长,题材广泛,主要涉及人物形象、花卉、动物三大类。虽取材于越窑的传统纹样,却独具意趣。刀法流畅,线条随性而富于变化,亲密地与地域的风土人文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当地特有的装饰风格。



瓷业兴衰,窑火生息。沙埠窑址群是越窑和龙泉窑瓷业技术衔接和过渡的重要地带,是探索越窑技术南传与龙泉窑瓷业技术渊源的重要地区,同时对于探索北宋时期越窑、龙泉窑、定窑、耀州窑等瓷业技术交流模式与途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过渡与转变,沙埠窑以其独有的匠心画意,勾勒出北宋时期浙江青瓷流变中的重要一笔。
这是“宋韵”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中国新时代考古的成就与魅力。沙埠窑考古成果展让宋韵在新时代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展现宋时风物的独特韵味,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皇帝梦见已死皇后呼救,觉得不对劲,派人去地宫查看,真出问题了
道光慕陵“风水事件”本文作者倪方六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第6位皇帝,庙号“宣宗”。死后葬于清西陵,陵号“慕陵”。慕陵位于清西陵内的龙泉峪,是清朝东西二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是简化版帝陵,没有方城和明楼。慕陵为什么这么“简单”?这是道光自己要求的,希望“俭约”。实际上,在自己的陵墓建设中,并没有节省,慕陵花费一点也不比其他帝陵少。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18:1000021981年,山东济南一座佛像开裂,里面的东西不简单
1981年,在山东济南的灵岩寺千佛殿内,一位僧人正在跟往常一样清扫佛像,突然佛像发出“咔嚓”的声音,僧人便闻声寻找,不料佛像里类似器官的东西吓得他惊慌失措,连忙向门外飞快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快来人啊!”我要新鲜事2023-08-11 19:40:140000秦始皇陵陪葬多少人 可能没有那么夸张(秦始皇陵)
秦始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残暴。自从秦始皇陵兵马俑问世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秦始皇陵的探索。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好奇,秦始皇埋葬了活人吗?如果有,有多少人和他葬在一起?在中国古代,殉难制度从商代开始出现,到周代开始流行。它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直到清代康熙时期才被彻底废除。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皇帝,秦始皇陵墓在建筑规格和陪葬对象上都有所不同。秦始皇陵我要新鲜事2023-02-22 21:49:470000吉林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项目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42: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