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有门路的都不想当京官,希望到地方任职,一特别规定令人羡慕
南朝的合法“灰色”补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上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说了汉朝工薪阶层的补贴收入。这篇,接着说魏晋时代的情况。
魏晋时,官场实行“九品官人法”,即对官员的评议划分出9种等级,对官员评定成绩更为明确,但相应的工资并没有提高,而是大大减少。

如在三国中的魏国,官员的俸禄只有汉朝的五分之一。在魏晋时代,如果是清官,官做得越大家里越穷,如陶渊明笔下的“五斗米”一说,说的就是当时工资太低一事。
“五斗米”,这是应是县令这一级别官员的“日工资”。当时县令俸禄折米为360斛,依汉代半钱半谷制,每月正好15斛,正好折合每天5斗。
魏晋时工资收入低,那一家老小怎么生活?工薪阶层靠的是朝廷补贴和挣外块,加上这一块,魏晋官员的实际收入并不比汉朝官员低多少。

晋代官员的外块,一是,如汉朝一样,有价值不菲的赏赐;再是,在编制的一到九品官员可以合法地占有50顷到10顷的土地,还有50户到1户不等的佃户为他干活——这笔外块远远超过法定俸额。
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一些有品级的官员在并不在国家财政工资编制中,全靠外块生活,由地方财政支付。
此外,南朝官员还有一个重要的捞外块的机会,就是兼职。

当时,有条件的官员往往一兼数职,同时享有每个职务相应的俸禄。今天在职官员兼职一般只能享受一份正职的工资待遇,南朝时各国官员却是既拿正职工资,又拿兼职工资。
这方面高级别的大官最讨巧。

据《隋书·食货志》(卷二十四),梁末,一般京官只能按月领取生活口粮,而大官呢,“多遥带一郡县官而取其禄秩焉”。
受此影响,到隋朝时,官员兼职捞外块仍是朝廷允许的,但已有所限制。如果有官员兼职地方职务,兼职工资要减半。

在南朝,京官没有地方官实惠,就是因为地方官员补贴多。地方大员除享有基本的“菜田”之外,还享受“杂供给”、“迎新送故”等制度允许的灰色收入,实际收入远超同级别的中央官员,根本不需要腐败,凭制度设计上的不合理,便可以发大财。
有门路的京官都希望出任地方官,多得外块和补贴。

不少皇帝还把地方官的任命当作给宠臣好官的奖赏。如梁武帝时,扬州刺史府长史萧介比较清贫,梁武帝特给吏部尚书何敬容打招呼:“萧介清贫,可以处一郡。”
“杂供给”,由地方官根据当地情况自行征收,数额多少并不确定。不少贪婪的官员便借此发财,大捞外块,甚至连鸡蛋、鱼都向老百姓征收。

南朝齐国有位欲做高雅之士的谢朏,他历任尚书、中书令、侍中等京官,在萧赜(齐武帝)当皇帝时的永明年间,要求要到地方任职,不久就任吴兴太守。
谢朏到任后他不理政务,整天就盘算着敛财捞外块。萧鸾(齐明帝)当皇帝后,他在建武初年,连鸡蛋都向吴兴老百姓征收,还收受了数千只鸡。回家过年时,不用再买了,还可送人。

公开收礼,则是地方官获取补贴收的又一重要手段。
南朝梁、陈等国有“迎新送故”的规定,地方官员调进调出都要送礼,这是一种制度。那这笔钱谁出?“饷馈皆百姓出”。
《南史·何思澄传》(卷七十二),何思澄的父亲何敬叔是有名的清官,在任时从不收礼。有一年夏至,他公开贴出收礼告示,几天得米2000斛,还有等值的其他财物。何敬叔此举非为自己,而是替老百性交租,受到百姓的称颂和爱戴。

“送故”所得又叫“还资”,一般送故以三年为期,即离任后三年内,原任职所在每年都得送礼来。
州郡其时都设有送故官员,称为“送故主簿”,郡、县吏中有“迎新送故等员”,设有专门送役的吏卒。当然享受送故的官员也有规定,必须是朝廷命官才可以,由都督刺史自行任命的太守、县令不能享受“送故”待遇。

而“迎新送故”的数额,似乎没有统一规定,或是视地方财力而定,富地多,穷地薄。以相当于今市县一把的郡县太守“迎新”礼金来说,有为数百万钱,有几十万,少有也有20万元。
“迎新”礼金又叫“见资”,应该比“还资”更丰富。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时,名叫曹虎的官员出任雍州刺史,“得见钱五千万”。

月到中秋分外明,“赏月”风俗是何时出现的?
古人“赏月”风俗是何时出现的?本文作者倪方六9月15日,传统的中秋佳节。这前后,正是一年一度赏月的最佳时期。在早期,人们对月还不敢“欣赏”,而是有一种虔诚的敬畏之心,不是赏月,而是祭月、拜月。从何时始,开始流行“赏月”概念,并随之成为风俗?从古人所记来看,在秦汉对月亮的极度敬拜之后,魏晋时真正的“赏月”的概念慢慢出现了,这从这一时间流行下来的诗句中,就可以看出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49:540000村民误入袁天罡墓 连专家都不敢挖(袁天罡墓)
袁天罡墓地势复杂不敢随便挖掘。我们都知道,袁天罡是历史上有名的奇人,作为唐朝的国师,他不仅通晓古今占卜推算,而且还精通风水之学,后期更是与徒弟李淳风共同创作了一本推背图,精确预言了此后千百年所发生的事件。为此,当时很多人都称袁天罡为神仙。陕西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4-08 01:16:570000觉得盗墓累人还要本钱,拉好友直接盗博物馆,惊动公安部
屈原纪念馆藏品被盗案破案经过本文作者倪方六文物盗案没有破,被盗文物却在国际拍卖行拍卖了,这事说起来确实尴尬,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以前文物走私活动有多么严重。屈原纪念馆珍贵藏品被盗案,事发1988年。那时候正是中国大陆文物走私兴起之际,改革开放好几个年头了,大家都向“钱”看,讲究跑步“钱”进,所以包括盗墓在内的文物犯罪现象多发。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32:560000打开皇后的棺材,跟老爸一起盗墓的儿子竟吓昏了,到底看到了啥?
原题:二盗清东陵(五)本文作者倪方六白天太忙了,这篇文章是半夜上来更新的。上面一连发了几篇二盗清东陵事件,此事没有聊完,这里接茬再说。上一篇说了盗清东陵时发生的诡异现象,康熙皇帝地宫棺内竟然出鬼火,这一篇要说的,比出鬼火更少见,事发惠陵地宫,盗墓贼打开同治皇帝和皇后的棺材后大吃一惊,真是活见鬼了,与老子一起盗墓练胆的小盗墓贼竟然吓昏了过去……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08:570000盗墓团伙专挖人家祖坟,盗取随葬的“袁大头”,一人盗了127座
一人盗挖了127座墓本文作者倪方六2012年5月19日早上,呼延林打电话给哥哥,说父亲的墓被人盗了,让他回老家看看怎么办。呼父墓在延长县罗子山镇兰地村附近的东山梁上。哥哥匆匆赶到老家,看到父亲的墓被挖了个大洞,直达墓室。另外还有4座墓也被盗了,是爷爷、奶奶和家族其他过世者的墓,表面看只有三个盗洞,有一座是从地下打洞串通的,表面看完好。一夜之间盗墓者光顾了5座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22: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