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扩建征地探出11座古墓,考古出土豪华葬具,但里面尸骸不见了
北魏宋绍祖墓考古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雁北师范学院,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御河桥东文瀛湖畔。在“高校扩建热”中,雁北师院也没有例外,在2000年新征了一片土地,扩建校园,后更名为“大同大学”。
新征地在马铺山之南、御河以东,系一片缓坡。

御河以东,是大同平城时期,即北魏时期贵族的主要墓葬区,许多北魏贵族大墓都是在这里发现的。所以,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这片区域进行了钻探。
这一探不要紧,竟然是一处墓葬区,呈三角形分布,面积约5700平方米,共发现了11座北魏墓葬。其中5座砖室墓,6座土洞墓。
最有价值的是五号墓(编号M5),是11座墓中惟一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出土了一具极为稀见的精美石椁和壁画。

2000年6- 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钻探出的11座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
五号墓埋在地下7米多深,由斜坡墓道、 两个过洞、两个天井、拱形甬道和四角攒尖顶墓室五部分组成。
墓道坡长17米,墓道两壁平直,局部可清晰地看到修整墓壁时留下的工具痕迹。里面填满了黄褐色的五花土,覆土未经夯打,但想盗挖也不容易,土中含大量白色料磧石结核和细小砂砾。

高等级墓道上会出现天井。天井是供民工开墓道时使用的,五号墓的墓道有两个天井,天井的东西两壁上,由上而下均有对应的脚窝。这是做什么用的?原来是供造墓者上下用的。
墓门设一堵封门墙,用一顺一丁砖错缝横砌而成。发掘时发现,封门墙完好,但是在清理墓室时,发现了盗墓痕迹。
据考古报告,墓室用砖干砌起来的,只在起券处才用黄泥来粘接。在砖砌墓顶的东北部,出现一不规则的50公分见方的方形盗洞,盗墓者就是从这里进入墓室的。外面的泥土,也通过这个盗洞漏进了墓室,所以在发掘时墓室内积满了淤土。

墓室内仅存一石椁,质料为青石,为墓主的葬具。虽然墓中出土各种文物,经修复后多达170余件,但就数这具石椁最为重要,最有价值。
墓主的葬具,是一具大石椁,置于墓室中央,平面略呈方形,为三开间仿木结构建筑。
考古简报称,“石椁外观呈木构三开间单檐悬山顶式殿堂建筑,南接前廊,由百余件雕凿精细 的青石构件拼装组合而成。”
石椁顶部东西最长处为 3.48米、南北宽 3.38米,从最低到椁顶鸱尾上部,高度超过 2.3米。但在考古发现时,石椁被盗墓者动过,已塌陷,盖板位置有所变动。

这具石椁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和兴趣——简直就是一件大型工艺品和等比例缩小的古建筑。
椁面前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廊柱四根,平面呈八角形。柱础上圆下方,上面雕刻盘龙和覆莲。椁室底部四周,中间开凿凹槽,将10块雕造平整的椁壁石板立于其上。

四隅立有四根角柱 ,与椁壁石板相卯合,围成了四面坚固的墙体,角柱平面呈正方形。
明间设两扇石板门,门两侧各置一虎头门枕,凿有门臼。发掘时,其中一扇已倒。门上浮雕门钉、铺首和莲花图案;门楣呈不规则长方形,雕刻莲花门簪五枚。

椁室外壁四面共雕刻铺首22个,泡钉百余枚,形制各异。
石椁南北向纵梁共有4根,呈三角形状;东西向的横梁共有6根,形成了横六纵四的网状梁架结构。上面铺设盖板,计16块,分南、中、北三排,南排石盖板为前廊的顶部,中、北两排为后室的顶部。正中有正脊一根,边上有“山”字形鸱尾。

石椁内部也“装潢”了,东、西、北三壁均有绘画。壁画用墨线分界,作于四壁下部。绘画时先用墨线勾勒出线条,再施红彩渲染,内容为舞蹈、奏乐人物。可惜,因为潮湿淤泥的长期腐蚀,石板表面沁出大量碱性结晶,导致壁画剥落严重,漫漶不清。
这个石椁,与明宅建筑结构几乎两样,造型美观,气派豪华, 是名副其实的一座“阴宅”。

但墓主下葬时,并没有在石椁内再置棺材,而是在里面筑了石棺床,棺床平面呈倒置“凹”字形,棺床雕刻连续的忍冬纹和水波纹。棺床腿部雕饰铺首、花卉和动物。
棺床上面西侧有两个石灰枕,平面呈椭圆形,两端尖,微上翘,北侧枕保存较好,南侧枕已破坏变形。使用石灰枕,是北魏人丧俗之一,所以在考古发掘的北魏墓中都有发现。
下葬时,将墓主的尸体运置墓室内,再将尸体摆放在石椁内的棺床上,头枕石灰枕。

但是,考古人员在清理时感到奇怪,本应该在石椁内的墓主尸骨没了,棺床上没发现人骨,反而在椁顶板上看见了散落的两具不完整的人骨架。在椁室外北侧和甬道西侧的淤土中,也发现了一部分骨骼——这应该是墓主的骸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会是墓主自己爬到椁顶上,而是盗墓者干的坏事。

盗劫时,墓主尸体应该尚没有完全腐烂,胆大的盗墓者将尸骨从椁室内拖了出来,搜走了石椁内的随葬珍品。在骨架附近,还出土了银镯、琥珀饰件等随葬品,这应该是墓主的随身之物,盗墓者落下了。
经鉴定,一具为大于 50岁的男性,另一具为不小于 45岁的女性,推定是墓主夫妇。


在石椁顶板中排,从西往东数第3块仿木瓦垄内,阴刻题记一行,共 15字:“太和元年五十人用公三千盐豉卅斛”。
这行字透露了墓主的下葬时间,即太和元年,公元 477年。“太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年号,这年,5岁的元宏被冯太后立为皇帝。
而出土的墓铭砖直接证实,墓主确实是太和元年下葬的。

说到最后,这是谁的墓?在墓道北过洞的回填土中,发现了一方墓志砖,在砖的一面阴刻有——“大代太和元年岁次丁巳幽州刺史敦煌公敦煌郡宋绍祖之柩”,计25字,分作3行,刻好后再将字涂红。
宋绍祖就是墓主。他生前是幽州刺史,所以,他的墓他的葬具才这么讲究和精致。
值得一提的是,墓中这具石椁和一百多件出土物,已成研究古代建筑史、民族关系史的重要物证和资料。


波塞东龙:已知最高的恐龙(17米高/北美洲超巨型恐龙)
在北美洲,曾发现过许多巨型恐龙,比如易碎双腔龙、超龙等,它们都是超过30米的大恐龙。而除此外,在北美洲还出土过不少巨型恐龙,其中就包括波塞东龙,它的身长也达到了30米,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认识看看。波塞东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8:48:290000故宫大修时的意外发现 明成祖简直太狠毒
导语:说到中国古建筑,很多人就想到中国故宫了,这里是中国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一直都是金碧辉煌引人注意的,很多人也专门千里迢迢的过来欣赏,不过这里也会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修缮,在某次大修中有了意外发现,下面探秘志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故宫大修时的意外发现故宫的面积是非常广阔的,大约有七十二万平方米,里面的房间甚至多达1万多间,走在里面都有十分恍惚的感觉。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55:540002山西一所村学校内发生盗墓案,10年后事发,原来是村干部领人干的
山西一所村学校内发生的盗墓案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都是很隐蔽的事情,如果不是意外,外界并不会知道。10年前山西新绛县一所村学校内的古墓被人盗了,10年后才真相大白,原来是村干部领人干的。这起盗墓的曝光有点意外,是在一起文物倒卖案中《详见“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墓中盗出一件青铜器,青岛买家听说后打飞的赶去看货,1360万入手》一文)交代出来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41:510000观展: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展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02:140000周溯源:中国古代王朝动乱衰亡的体制原因
本文所说的中国古代王朝,不只是指大的朝代,也包括大的朝代中的小王朝。所说的动乱,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指国家因宫廷政变、诸侯割据、农民战争、民族战争等原因引起的动荡、战乱,这些动荡、战乱影响社会的正常生产与生活,破坏社会财富和民众的生命安全。历史上每个王朝动乱衰亡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在这里笔者只就体制方面的原因作些探讨,分析专制王朝存在的几种不可克服的矛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