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大事记
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王懿荣是学界公认的甲骨文最早的发现者。
1903年,刘鹗出版《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
1904年,孙诒让撰成《契文举例》。这是第一部甲骨文字考释和研究著作。
1909年,日本学者林泰辅发表《清国河南汤阴县发现之龟甲兽骨》。这是第一部日本学者的甲骨学研究著作。
1915年,罗振玉出版《殷虚书契考释》,大量文字得到考释,卜辞基本可以解读。
1917年,王国维发表《殷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考》,甲骨文开始作为史料研究商代历史;加拿大学者明义士出版《殷墟卜辞》,这是第一部西方学者的甲骨学研究著作。
1920年,王襄出版《簠室殷契类纂》,被认为是第一部甲骨文字典。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安阳殷墟进行第一次科学发掘,拉开了殷墟13次发掘的大幕,甲骨文整理进入科学发掘阶段。
1933年,董作宾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把甲骨资料分为五个时期,甲骨文史料价值极大提高;郭沫若出版《卜辞通纂》,资料翔实,编著体例精到。
1934年,唐兰出版《殷墟文字记》,甲骨文字考释成果和考释方法得到推进;孙海波出版《甲骨文编》,是早期甲骨文字形、考释汇编。
1936年,发现YH127坑,出土有字甲骨1.7万余片,是迄今发现甲骨数量最多的坑位。
1938年,日本学者贝冢茂树发表《论殷代金文中所见图像文字》,提出殷墟卜辞中有不属于商王的卜辞。
1939年,曾毅公出版《甲骨存》,这是第一部甲骨缀合的专书。
1944年,胡厚宣出版《甲骨学商史论丛》,这是早期甲骨文与商史研究的范例。
194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学乙编》出版,殷墟13次发掘的主要成果得以刊布。
1953年,郑州商城遗址发现两片有字卜骨,系安阳殷墟之外第一次发现商代甲骨文。
1954年,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出版,是对前五十年学术的全面总结,又在各个领域有所推进。
1956年,李学勤发表《谈安阳小屯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指认出西周甲骨。
1967年,日本学者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出版,是第一部甲骨文资料类编。
1970年,加拿大学者许进雄发表《钻凿对卜辞断代的重要性》,关注钻凿形态与甲骨断代的关系。
1973年,发现小屯南地甲骨,出土有字甲骨5000余片,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甲骨最多的一次。
1977年,李学勤发表《论妇好墓的年代及相关问题》,提出历组卜辞时代提前;陕西扶风凤雏遗址发现西周有字甲骨300余片。
1978年,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甲骨文合集》出版,刊布传世甲骨资料41956版,被誉为甲骨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1979年,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出版,考释文字300多个,总结音、形、义相结合的考释方法。
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小屯南地甲骨》出版,公布甲骨资料4000余版。
1984年,林沄发表《论小屯南地发掘与殷墟甲骨断代》,提出字体作组合为分组、分类的唯一标准;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出版,是第一部西周甲骨综合性论著。
1991年,发现花园庄东地甲骨,出土有字甲骨600余片;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出版,是甲骨文断代两系说的完善。
1992年,裘锡圭《古文字论集》出版,是甲骨文字考释新成果、新方法的展现。
1996年,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出版,是近百年甲骨文字考释成果的汇总。
1999年,王宇信等主编《甲骨学一百年》、彭邦炯主编《甲骨文合集补编》、宋镇豪著《百年甲骨学论著目》出版,是甲骨学百年成果的展现。
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出版,刊布完整单坑非王卜辞500余片;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发现有字卜甲4版,是商代王都之外首次发现商代甲骨文。
2005年,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发现有字甲骨600余片。
2006年,安阳殷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10年,宋镇豪主编《商代史》出版,是目前最全面的商代断代史著作;黄天树主编《甲骨拼合集》出版,体现了甲骨缀合新方法、新理论的阐释与实践。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出版,刊布甲骨文资料300余片。
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8年,甘肃彭阳姚家塬发现西周有字甲骨。
作者:徐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原载《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9日 07版)
作者简介:
徐义华 男,汉族,1972年3月生,籍贯山东临朐。1993年参加工作,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后来所工作。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2012年晋升研究员。现任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甲骨学、殷商史。参加了《甲骨文献集成》的编辑工作;已出版《商周甲骨文》(合著);发表《甲骨刻辞诸妇考》、《商代国家制度申论》、《中国大一统思想的起源与成因》、《三皇五帝时代再思考》、《新出五年琱生尊与琱生器铭试析》等论文多篇。
海外国宝:弗洛伦丝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墨留丹青
#2022生机大会#弗洛伦丝·惠洛克·艾斯科夫(FlorenceWheelockAyscough,公元1878~1942年)的经历、学识与收藏在众多博物馆捐赠者中最为特别。弗洛伦丝生于上海,其父为加拿大商人,经营航运贸易。在波士顿受教育后,她于1897年重返上海,学习中文、文学与历史,并写下一篇颇具先锋意义的汉代墓葬文章。在上海,她还邂逅了英国商人弗朗西斯·艾斯科夫并与其成婚。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56:190001新书|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修订本)
基本信息:作者:徐坚著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5月版次:1印次:1印刷时间:2021年5月ISBN:9787532599288作者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52:240000上古十大神剑有哪些 十大神剑有几把真实存在(7把)
上古十大名剑中赤霄剑,泰阿剑,龙渊剑,湛卢剑,工布剑,纯钧剑,鱼肠剑,这7把剑是真实存在的;干将莫邪,轩辕剑,巨阙剑却只是停留在传说中。1.轩辕剑其全称是轩辕夏禹剑,传说是轩辕皇帝所持有的剑,后来又传给了大禹。通过查证,这把剑应该只是存在于传说中,或者是神话故事中,传说只要得到了这把剑,就能够一统天下。2.泰阿剑我要新鲜事2023-06-28 21:57:300000别忘了,今天带孩子“剃龙头”!二月二龙抬头,清朝有一特别讲究
孩童为什么要在二月二进书房?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我谈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真正来历。在北晚“一方钩沉”专栏上讲了,自打“龙抬头”被确定以后,二月二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只对农民意义大,对于学子来说也很重要,有特殊的人生意义。过去人为什么喜欢过二月二?这便是一个原因。在这方面,老话的说法和做法都很有意思。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古人二月二是怎么做的。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1:460000泰坦巨龙恐龙:迪亚曼蒂纳龙 身长16米(诞生于白垩纪)
迪亚曼蒂纳龙属于一种泰坦巨龙类恐龙,它诞生于白垩纪时期,据说当时是在澳洲的地层中发现的第一批化石,但只有颅骨、盆骨、肋骨,因此了解还不算很多,只能大致推测它的体长16米,属于大型食草恐龙,使用四足行走,尾巴和脖子较长,但没有发现它存在泰坦巨龙普遍具有的小型鳞甲。迪亚曼蒂纳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7:00: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