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武威汉墓

西汉晚期至东汉的墓葬。发现于甘肃省武威县城郊磨嘴子、旱滩坡等地。20世纪50年代以来。甘肃省博物馆等单位多次进行清理、发掘。据墓中出土的铭旌可知,今武威即汉代武威郡首邑姑臧县故地。武威汉墓的发掘,对汉代开发河西四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磨嘴子墓地发掘的72座墓,时代从西汉末年到东汉中期,个别的墓属东汉晚期。大多数是带斜坡墓道的单室土洞墓,夫妻合葬;只一座东汉晚期墓是双室土洞墓。葬具多为柏木素棺,有的棺盖上放置铭旌、简册和鸠杖。随葬品除各地习见的樽、杯、盘、壶、罐、几、案及仓、井、灶等模型外,普遍有木制的俑、家畜、家禽、房屋、车辆和耕犁的模型。木制家畜偶像仅见马、牛、羊,没有中原地区常见的猪,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点。48号墓出土的漆樽,绘有车马出行和乐舞彩色图像,堪称西汉晚期的漆工精品。62号墓出土的两件绥和元年(公元前8)“考工” 款识的纪年铭鎏金铜釦漆耳杯,是少府考工作坊的制品,为中国仅有的发现,对研究汉代漆工和工官制度有重要价值。这两座墓还出土了一批西汉晚期丝织品,22号墓出土的针黹箧,是东汉时期织锦、刺绣的珍品。

旱滩坡墓地的时代、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与磨嘴子十分相似。在一座东汉晚期墓中出土的麻纸,是一种质量优良的单面涂布加工纸,纸质细薄,其上文字墨迹清晰可辨,说明当时的纸张已可取代简帛而成为书写材料。

武威汉墓发掘的重大收获之一,是简本《仪礼》和医药简牍的发现。磨嘴子6号墓出土的西汉晚期抄写的《仪礼》木简469简,对于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的版本、校勘,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旱滩坡一座东汉早期墓中出土的医药木简92简,是继马王堆帛书之后又一批研究汉代医学的重要史料(武威汉简)。


此外,在武威滕家庄,管家坡、丘家小庄、雷台等地,还发掘过一批东汉中、晚期的砖室墓,均有斜坡墓道,多用砂石堆成坟丘,一般合葬3人,有的多至8人,其中以雷台汉墓最为著名。
盗墓者真狠,挖了十三陵两处妃坟,参与者每人分得一两金子
一盗墓者挖明十三陵两处妃墓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古代帝陵中,明朝北京十三陵保护得最好。除殉国的末帝朱由检思陵被盗、万历帝朱翊钧定陵被考古发掘外,多数陵墓的地宫从未被盗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是,古今盗墓者并没有放弃光顾明十三陵,在民国时,至少有两座妃墓被盗。与清朝皇陵不同,明陵中的妃子园寝并不多。包括皇妃、太子、太子妃和太监坟在内,从永乐中叶至清顺治初年,天寿山陵区非帝王陵仅有11座。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6:560000瓜评十大考古:生土之下的万年遗存——赵家徐姚
#历史开讲#今天全国十大考古前22强终于出炉,这些项目基本相当于进入了世界杯的决赛圈,是要进京赶考,在全国一众大佬面前汇报的项目。作为文化大省的山东,从原来的四个变成了现在的两个,一个是前几天说过的瓜评十大考古:济南王张荣的地下王国,另一个就是今天要讲的齐国故都临淄地区,挖战国秦汉墓意外发现的赵家徐姚旧石器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29:57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贵州西部汉墓
贵州省西部在汉代属牂柯(牁)郡和犍为郡或犍为属国,是当时西南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清镇、平坝、安顺、兴义、兴仁、黔西、赫章、毕节、威宁、金沙等县分布有许多汉墓。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在上述地区进行了大量发掘。多数墓葬有坟丘。较大的墓有墓道。墓室以长方形单室为主,亦有双室或多室的。按结构可分土坑、砖室、石室3种。土坑墓的时代较早,约为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砖、石墓的时代较晚。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58: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