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41

讲座整理|刘志伟:国家历史与人的历史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12:500

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2017年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暨 考古人类学工作坊

讲 座 整 理

国家历史与人的历史

主讲人:刘志伟 教授(中山大学)

整理人:洪懿(重庆师范大学)

校对:吕炳庚

编辑、配图:赵柏熹

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敬请讲者或读者指正!

2017年8月17日下午,刘志伟教授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作了名为《国家的历史与人的历史》的精彩讲座。刘教授从“史”的文字含义说起,进而借用了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对历史的定义,界定了传统的历史概念,即“我民族国家已往全部之活动”,也就是说,中国历史历来关注的是国家的、民族的历史。之后,刘教授提炼了传统历史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治乱更替(制度、文教、德行、治术、国势、民风)为研究中心;二是进化论观念下以文明“进步”为中心,主要包括有机体的进化进程与社会形态的进化两个方面;三是研究所用的文本材料,主要以官方档案、典籍(经史为主,子集辅之)为主;四是传统历史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的“文人话语”体系,即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几乎是同一群体;五是迷信历史的“真实”与“正确”。前述的五个特点导致了传统的历史学研究易于将国家或文化本质化。

刘志伟教授讲座现场

在明确了传统史学的种种特点之后,刘教授又将传统史学与新史学进行了比较,他认为:新史学的研究对象从“英雄创造的历史”转变为了“人民创造的历史”;从“帝王将相的历史”转变为了“劳动人民的历史”;从“眼光向上的历史”转变为了“眼光向下的历史”;从“王朝国家的历史”转变为了“民间社会的历史”。同时,进一步指出,不同“历史”的根本区别在于“历史”是“国家(集体行动者)的历史”还是“人(能动者)的历史”。那么,历史学如果要转而研究普通人,应当如何认识人?随后,刘教授以顾颉刚先生在《民俗周刊》中提出的观点予以回答:“我们要打破以圣贤为中心的历史,建设全民众的历史!”为了进一步阐释“国家历史”与“人的历史”之间的区别,刘教授对比了冀朝鼎与施坚雅的区域结构,尤其强调了施氏的“区域”是一个网状交叠层级体系,这些地方和区域的范围分别以人之互动的空间形构为依据,由此,他提出了以“人”的主体而不是以“国家”为出发点讨论历史,这就要求历史学必须关注人。

在清晰详实的理论讲解之后,刘教授提出了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转向,即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具体来说,现今的研究应综合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提出新问题,扩充历史资料,关联相近理论,进行社会科学取向,正如目前历史人类学所坚持的。接着,刘教授又以“郑和下西洋”与“一条鞭法”两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来说明“人的历史”并非写人的历史,“人的历史”更要按照人的逻辑、行为去看历史。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老师和同学向刘教授提问。他鼓励大家在现实中寻找历史,发现文字传统以外的世界,将文字记录与百姓的历史记忆进行关联,最终理解“现在”如何制造“历史”的层累观念。

全文完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