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潼关吊桥杨氏墓

东汉太尉杨震及其子孙的墓,共7座。在今陕西省潼关吊桥镇东,是汉代官僚地主阶级家族墓地的一个典型(见秦汉墓葬)。1959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7墓排成一列,自东而西为2号、7 号、3号、5号、6号、1号和4号墓,据考证,依次为杨震、杨牧、杨让、杨统、杨著、杨馥、杨彪的墓。东端的杨震墓年代最早,葬于汉顺帝延光四年(125);西端的杨彪墓年代最晚,葬于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其余5人,除杨牧、杨让两墓葬期失考外,杨统、杨著都葬于汉灵帝建宁元年(168),杨馥葬于汉灵帝熹平二年(173)。墓前立石碑,今已不存。但唐宋时墓地上尚有杨震、杨统、杨著、杨馥4人之碑各一,在《集古录》、《金石录》、《隶释》等书中均有著录。这7座墓,墓主人姓名可考,年代明确,是汉墓分期断代的重要资料。

这些墓地面上的土筑坟丘多已破坏,有的已夷平,仅杨震墓和杨馥墓坟丘保存较好,现存直径各约15米和25米,高约3.5米。墓室在地下,深4.2-6.4米。墓门向南。墓道为斜坡式,长13.5-21米。都属砖室墓。墓室可分甬道、耳室、前室、后室等部分,全长约为8-15米不等。墓室的平面形制,因墓的年代早晚而有不同。杨震墓分前后两室,无耳室。杨牧墓与杨震墓相似,但前室一侧附有耳室。杨让、杨统、杨著、杨馥墓除前后两室外,前室两侧附耳室。


杨彪墓前室两侧附耳室,后室为并列的双室。墓门都仿木构建筑,用砖雕砌房檐、瓦瓴和斗栱等,如楼阙状,并涂有彩色。这在关中和中原地区汉代砖室墓中是极少见的。各墓都经盗掘,残存的随葬品以陶器最多,除壶、盆、罐、碟、匜、勺等容器外,主要是仓、灶、碓房、井、楼阁、猪圈、羊圈等模型及猪、狗、鸡等家畜和家禽的陶像。铁器主要有刀、剑及镜等。铜器有刀、剑、弩机、镜、小型车马饰,以及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钱币。杨统墓出土的镇墓瓶有朱书文字,其中“建宁元年十一月乙巳朔九日”等字,为考证墓主人的葬期提供了依据。
刘斌:用考古发现谱写中华文明——让遗产保护守住历史根脉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10:080000讲座:陈坤龙:中国早期冶金研究——进展与反思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20:240001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项目负责人王永磊施岙遗址古稻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侧山谷中,地表海拔约1.4-4.2米,东南距田螺山遗址约400米(图1、2)。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17:180000日本人祭奠的先祖墓 挖出来中国文物(日本古墓)
日本古墓出现中国文物说明日本是中国人创建。据说在2018年的时候,日本考古专家经过政府的允许,对天皇陵墓进行了发掘,这件事情引起了日本人民的关注,因为在古墓中挖出了很多的中国文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何会挖出中国文物呢?日本皇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1:00:5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