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恶搞新郎官的六大手段,哪一种都不好对付,伴郎的作用大了
民间婚礼中的“虐郎”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国庆节,是男女结婚、百年好合的佳期,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乘着国庆结婚喜庆,来说说婚礼趣事。婚礼现场最好热闹的,莫过于闹洞房。闹洞房是针对新娘子的,有针对新郎的节目么,当然有,那就是虐郎风俗。
所谓虐郎,就是恶搞、戏弄、欺负新郎官,民间又称“难新郎官”、“烤姑爷”等。

这个欺负人的人,一般是新娘的小姐妹、嫂妇姑表等女眷。新郎在整个迎亲过程中,都是受到最高礼遇的,毕竟是新姑爷新女婿嘛。但另一方面, 新郎娶走新娘,女方家就少了一口人,从感情上也难以割舍,心理上过不去,于是有了戏弄新郎现象,久而久之,形成了有趣的“虐郎”婚俗。
有民俗学者认为,“虐郎”婚俗是母系社会对抗父系社会的遗俗,“一夫一妻”制形成以后始现。
中国大多数地方都存在虐郎习俗,而且历史很久远,晚至北朝时已存在。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中即称:
“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卢(庐),于此交拜。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十数人,随其奢俭,挟车俱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登车乃止。婿拜阁日,妇家亲宾妇女毕集,各以杖打婿为戏乐,至有大委顿者。”

如何虐郎?从对现在仍流行虐郎风俗地区的调查,虐郎的内容和方式相当丰富,主要有六大手段——
一是“涂抹”,如给公公脸上抹黑灰一样,给新郎脸上“上彩”;
一是“拷问”,用各种问题为难新郎,拷问一通;
一是“惩罚”,包括做事、做活在内,用各种手段罚新郎;
一是“抱打”,动手或是使用道具让新郎知道厉害;
一是“戏骂”,用难听、刻薄的语言戏弄,甚至骂新郎。
一是“比唱”,就是现代说的男女双方拼歌,这在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多见。

上述虐郎手段,哪一种其实都不好对付,看看下面就知道了。
“涂抹”
在婚俗中,以虐公公较为多见,但虐郎风俗中也不乏见。在陕西洛南县一带,不管是谁家姑娘的对象,从上门定亲开始,直至迎亲和回门,女方的嫂子、闺蜜都可以用红颜色涂抹新郎。
这里的新郎没有没被涂抹过的,如果没被抹红脸那实在是稀罕事,邻居不看好。
一般在新郎上门时,女眷往往借端茶、上菜之机,一拥而上,把早已准备好的桃红水涂抹在他的脸上,甚至手上、脖颈上。如果新郎发现了想躲逃,那就要遭“暴力”了,直至涂抹成红脸关公,女眷们方住手。
现场不会有人阻止这种虐郎行为,反而在一旁边哈哈大笑。虽然成了花脸,衣服都被弄脏了,非常尴尬,但新郎并不生气,也不能生气。这是图吉利和喜庆,当地人叫“喜事红到底”。

“拷问”
在塞外西北有的地区,当新娘进入洞房之后,女家多位送亲客会围在新娘四周,将新郎抓来,让他跪在新娘的面前,接着开始拷问新郎,出各种难题让新郎回答,直至新娘说了“请起”之后,才肯罢休。
广东有的地方,新娘首次回娘家,新郎会得到岳父家盛情接待,而女眷也会利用这个机会,多方戏谑新郎,非礼难为新郎,包括出难题拷问新郎,新郎越被动难堪,大家越开心。
拷问新郎算是比较有文化的。女方家提出一道道考题让新郎来回答,可以测试新郎的智力,看他是否聪明伶俐。这种虐郎风俗,在“媒妁之言”时代具有实际意义的,如果新郎是傻子,一下就会现出原形。

“惩罚”
在湖北黄陂一带,婚礼中会“惩罚”新郎。新郎进门之际,女方家将鞭炮点燃,逼着新郎从硝烟中通过,而且,每过一道门槛,新郎必须下跪叩拜一次。
最后登入后堂叩拜岳父岳母时更痛苦,在新郎跪拜的毯毡下,会有意放上碎石烂瓦,跪于其上那滋味很难受的,但新郎还不能叫。
惩罚式虐郎在少数民族中也存在。
如在云南阿昌族男女的婚礼中,新娘的小姐妹不仅想尽办法将新郎涂成大花脸,而且还逼迫新郎或用长筷子夹菜,或背装有算盘、秤之类物品的大口袋,寓意新郎婚后将是个勤俭持家、广积财富的人。
长筷子足有五六尺长,是用刚刚砍来的荆竹做成的,新郎必须拿(实为扛)着这双长筷,夹那些油炸花生、豆腐之类。这些正常都难以夹起,何况这么大这么重的“筷子”?新郎多会被难为出一身汗,围观的人则会开怀大笑。

“戏骂”
在广西贺县桂岭镇一带,当新郎率领迎亲队伍来到女家门前时,温柔的新娘马上要变成“泼妇”,痛骂新郎,而且是边哭边骂,语言越刻薄越好,骂得花样越多越好。因此,新娘往往都是破口大骂。
有意思的是,还会有“老师”评判新娘是否会骂,骂得是否有水平。如果骂断篇了,旁边还会有人提词。等娘家人觉得满意了,新娘才可以停止不骂。而被骂的新郎不但不能有半点不高兴,还得笑脸相陪。
但是当泼妇是有代价的,新娘子也得被虐。新娘被迎接到男家拜堂后,男家人可用萝卜蘸着墨汁或抓把锅底灰,将新娘涂成大花脸,“惩罚”她。

“抱打”
“骂”在虐郎风俗中,还算客气的,“打”才厉害呢。
在河北冀中一带有“盐打新郎”的风俗。新郎来到女家后,一对新人要交换系在腰间的小铜镜和对把葱。在新郎解铜镜时,新娘的嫂子及其他女眷往往乘机将大把大把的盐粒,撒到新郎的脸上,一时把新郎“打”得晕头转向,洋相百出。
冀中这是假打,有的地方则是真的打,拳脚、棍棒和石块相加。
在上海松江小昆山一带,新郎无论是步行还是坐轿、坐船前往女家迎亲,快到女家时,女家亲邻便会用泥团或石块等物,向新郎抛来,直打得新郎衣服污浊,皮开肉绽,狼狈不堪。但进门了,就不得再这样,要将新郎当成贵客。

这叫“丢新官人”,此风俗一是女方家对出嫁女依依不舍情感的表达,又是向新郎表示祝贺,但这么祝贺估计做新郎的男人都不喜欢。
为什么要“打”新郎?其实,这是民间一种“打喜”风俗。
在湖北松滋一带,看到有迎亲的新郎时,无论是在田间还是在村口,也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吆喝一声“打喜呵”,便可以冲上前抱住新郎,男女老少一拥而上,纷纷拍打新郎的头和身上,俗谓“打喜”。
新郎被打后,还得向众人鞠躬道谢,散发喜烟、喜糖,然后才前往女家接亲。

“比唱”
广西京族有一种风俗,在新郎到来时,新娘家不仅大门紧闭,还会在门前“设卡”:在门前设三道悬灯挂彩的门楼,并用绳子或彩带拦住,过了这三道卡,大门才打开,迎新郎进门。
但要过关可不容易,要会对唱,不过不一定非要新郎唱,可由男方迎新团中的歌手来唱。
第一道由能唱民歌的男女孩童把守,二、三道由成年男女把守。过关时守关人一般会通过歌唱来盘问,新郎这边歌手则要应对,如电影《刘三姐》中那样对唱。只有守关人满意,方可过关,三关全通过,大门就开启了。
还有男女双方“拼歌”,如仡佬族,便由男女双方的歌手对唱。新娘家在村外迎客献茶,并唱起“拦门歌”,男方这边歌手则唱“拆门歌”,唱一通歌后才会拆掉一道门。如此你拦我拆,有时要唱上几个小时,新郎才能进村。

如果男方歌输了,或是对唱几小时也“拆”不了门。这时,女方村寨的长者会出来,讲些客套话,请迎亲队伍进村。但这并没有结束,等新娘到了男方那边村寨,同样有一番“拦门”与“拆门”对唱,然后才能进入男家举行婚礼。
虐郎的内容和形式,还有不少,各地表现也不一样,除了新娘姐妹、女眷可以虐郎外,新娘本人也可以是执行人。
要说明的是,虐郎的本意是为一对新人好,这是婚俗中虐郎风俗存在这么久的原因和基础。
还有,虐郎风俗中的陪郎也不轻松,要保护新郎免遭戏谑。如阿昌族娶亲,当新郎来到女家要进堂屋时,就会有几个姑娘从廊槍两旁向新郎泼来清水。这时,两个陪郎就应手脚麻利地撑开雨伞。要是新郎衣服被泼湿,泼水的姑娘不仅要数落新郎无能,陪郎也会被瞧不起。当地“水带飞刀留恶名,伞护新郎保全身”一说,就是这来的。
新郎如果滴水不沾地进入女家,伴郎也会成为受女家尊重的贵客。
最后友情提醒新郎,面对虐待戏弄,最好的应对办法是夹着尾巴做人,要低三下四,忍气吞声,以赢得同情,否则等着你的只有更虐!

西周初年青铜彝器 中国仅出土两件 一件流失海外一件藏于洛阳
在20世纪初年,洛阳出土了两件精美的西周初期青铜彝器,为那段辉煌历史提供了证据。这两件彝器是罕见的,目前只出土了两件,一件流失海外,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另一件则收藏于洛阳博物馆。一、两件青铜彝我要新鲜事2023-06-21 20:22:200001日本挖出秦汉时“山东人”,俺祖先来自哪?日本组团来华考古寻根
日本土井滨遗址挖出的古人遗骸本文作者倪方六最近,日本下关人类学博物馆举办纪念土井滨遗址发掘70周年展览,“日本人是不是中国人”,再一次成为中国网友的嘴边话题。土井浜遗址位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丰北町神田上,于1930年被发现。顺便说一下,日本的县、市、町,相当于中国的省、县、乡。土井浜遗址发现后,已历经19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丰富的弥生时代文物,为日本人的起源找到了新的证据。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13:380000中国丧礼有“唅殓”风俗,亡人的嘴为什么一定不能空着?
丧礼中的“唅殓”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民国盗墓史》一书中,曾提到过人死后口中含物下葬的风俗。在死者口中放置米贝称“饭”;放置珠玉称“含”,又作“唅”或“琀”。“以玉实死者之口,谓之唅”,帝王、贵族皆用此仪。《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死后收殓,“饭唅珠玉,如礼。”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48:410009中华文明探源的吉林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秉持“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理念下持续推进,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动因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出了各个区域文明在不断交流互动融合过程中共同形成了“早期中华文化圈”的重要结论,为早期中国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作出了考古学上的卓越贡献。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31:170002四千年之前的夏朝 为什么总是那么神秘?(夏朝发现)
没有完全的证据可以说明夏朝真实存在。在我国的很多史书当中都是从夏朝开始计算,可是我们甚至连周口店人都挖的出来,却从来没有挖掘出来过关于夏朝太多的痕迹,所以有很多的考古学家都认为夏朝只是存在于传说里面,中国真正的时代应该是从商朝开始。最起码商朝还有着一些文字的记录。不存在的夏朝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32: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