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现西施与范蠡合葬墓,范蠡归隐去向新说法,地名因西施而来
西施夫妻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越国人,又称西子。其在史上实有其人。《吴越春秋·勾践十二年》有这样的记载:“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今浙江绍兴诸暨苎萝村)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

赵王为什么要献美女?目的是让她们去“祸国”,搞垮吴国。谁去献的?越王安排相国范蠡将二女亲自送到吴国。
吴王夫差得到两貌若天仙的美女十分高兴,认为越王真的够意思,是对吴国忠心的证明,专门筑“姑苏台”,建“馆娃宫”(遗址现在苏州尚能找到),将二美女安装置在其中最高级的空调房“椒花之房”中。
自得到二越国美女后,吴王整天沉溺酒色,对西施尤其宠爱,因此荒于国政。最终,卧心尝胆的越王,将吴国灭亡了。

那么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以后,西施哪去了?说法不一。一说被沉水了,也就是被杀了。此说最早见于《墨子·亲士 》:“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而西施被杀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她太美了。
另有一说,吴亡国后,西施返回了老家苎萝山,复归浣江,终老山林。

还有一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也就是说,范蠡带着西施归隐江湖。对于范蠡带着西施归隐的说法,被传得最广,是否可信?
据《越绝书》所记,越王勾践也不是善君,范蠡从他杀害文种一事上,看到了自己下面的危险,所以向越王打了辞职报告,带着美人走了。从这点说,范蠡归隐相当合理、可信。

而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范蠡离开越国后,就带领着全家人来到齐地,之后范蠡到陶这个地方经商,“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自号“陶朱公”,成为中国古代商人鼻祖。
范蠡与西施的最归宿,一传与范蠡最后老死在陶地。

另有一说,西施死后葬在上海金山。
有学者从《金山县志》中所附古地图上,发现了“西施坟”的标记。“西施坟”的发现,让人产生了联想,金山离太湖江不是太远,史书记载范蠡最后就是从太湖上消失的,范蠡与西施最后隐居于金山一带?当然这是推测。

但在安徽的地方志中,也发现了范蠡墓,传是他与西施的合葬墓——这为范蠡归隐去向提供了新的说法。
安徽范蠡位于位于皖北的涡阳县境内,具体在一个叫西阳集的地方。当地人称“范蠡孤堆”,又叫“峨眉山”。据《安徽通志》记载,此地古称“范村”:“越大夫范蠡墓,在涡阳东南范村。“
《蒙城县志》上也有范蠡墓的记载:“范蠡墓在县(蒙城)西五十里,湖水环绕。墓浮其中,高若土山,行人皆瞻望凭吊。”

据《涡阳县志》,清朝时,当地官府还曾加强对范蠡墓的保护。县志上对范蠡墓记载更清楚: “今墓在西阳集西八里,土丘隆起,古柏 挹翠,黃流襄陵,曾无崩坏。”
乾隆年间。时蒙城知县谈若水,为范蠡墓题碑,据碑文,在范蠡墓附近,不只有冢,过去还有范子祠。
涡阳范蠡墓是否可靠?并非空穴来风。当地民间自古传,西施与范蠡最后就老死在这里,孤堆是他们两人的合葬墓。

此说并非无稽之谈。
这里当年还有一条“西河”,西阳集地名也因此河得名,从集镇南流过。为什么叫西河?传因西施而名。
虽然这在早期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民间口传也是一种历史,还是值得去考证的。
应当注意的是,范蠡墓不只在安徽涡阳有,在山东肥城、定陶、湖南华容、湖北石首等也都有范蠡墓,有的还是保护文物单位。
这些墓的真伪,与涡阳的范蠡墓一样,皆已无从考证。


中国到底有几颗国宝级翡翠白菜?传有7颗,最值钱的并不在大陆
说说中国的几个“白菜”本文作者周德秀倪方六中国人就对玉有着独特的喜爱,而其中硬玉翡翠后来居上,尤受青睐。翡翠是一种高档的玉石,因其质地较硬,雕琢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中国传世翡翠制品不多,说起翡翠的传世之作,大家可能就会想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颗翠玉白菜,这颗白菜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因为故宫元老那志良的赞赏,而声名大振。近有不少大陆人去台湾,专门就是想看看这颗“白菜”。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53:210000山东考古与中华文明之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中国考古学构建了史前至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中国境内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在距今一万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并在相对平稳发展约五千年之后开启了文明化进程。黄河、长江流域和北方一线都出现了史前文明,这些文明因素及其创造者为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中黄河流域处于两者之间,其中游的中原地区又处于东西之中央,来自四方的文化因素包括族群于此汇集,于是成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7:050002从捕捞到定居于水边宽阔明亮的草坪(蓝色革命之四)
【说明】本文为郭静云、郭立新所著《“蓝色革命”:新石器生活方式的发生机制及指标问题(东亚视角)》(原刊于《中国农史》2019年第4-5期),因全文内容较长,现分节摘发。四、从捕捞到定居于水边宽阔明亮的草坪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29:300000高蒙河:研究考古遗存的三个过程及其方法
考古学的宗旨是通过遗存来复原历史,换言之,遗存系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核心。因此,在讨论有关考古遗存研究的诸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对遗存及其相关问题予以界定和辨义。一、遗存的内涵与外延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