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朝贵族墓设计成“复式户型”反盗阴宅,墓下有墓,含阴阳玄机
考古中发现的一座特别“墓下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史天泽是元朝开国丞相,也是元朝官场上官做得最大的汉人。1993年,其家族墓地被发现,次年先后考古发掘了其中的8座墓。
前一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介绍了其中四号墓(M4)的罕见葬法。这篇再来说说发现的反盗墓设计——特别的七号墓(考古编号M7)。
七号墓是石室墓,墓全长16.76米,基底距地表深6.50米,带墓道,位于家族墓地西南角。
这座墓设计颇有特点,墓圹上大下小,四壁皆有台阶。
墓室是上下双层结构,墓下有墓。这种墓类于似现代楼市阳宅中颇受欢迎的“复式”户型。但在阴宅中非常少见,有特别用意——这是一种可以迷惑盗墓者的特别反盗墓设计。
但是这座墓并没有迷惑住盗墓者,被盗了!
上层是一圆形砖室墓,内径约2.30米。墓壁为顺平砖砌起,往上为纵平砖叠涩封顶。发现时顶部和铺地砖被盗墓者破坏无存,尚有扇形封门砖,墓门两侧有翼墙。
在墓内被盗墓者翻过的扰乱土中,发现了半截股骨,和一把带锈的铁斧。
上层砖砌墓室(见下图)位于土圹正中,底部距地表3.32米。
在清理了上层砖石墓后,考古人员在该墓的正下方,发现还有一个墓室,而且更为高级和讲究——是石板做的墓室。
墓下有墓设计,从反盗墓的角度看是颇有作用。一般盗墓者在盗了上层后,是不会想到下面还有墓的。但如果是有经验的盗墓者,知道翻堂的话,如此反盗墓设计便不灵了。
所谓“翻堂”,就是将墓室挖个地朝天,看看墓底地下是否还会秘藏宝物,中国墓中有棺底坑和金井的现象。如此往下挖,很容易就会发现下面“还有意思”。
但是,七号墓的设计也没有迷惑住考古人员。为什么?
史氏家族墓地考古发掘方法,一般先清出墓道,再清理墓室,然后针对各墓室的不同情况,再分别采用不同的清理手段。如被盗严重的砖室墓,墓顶已不存在,便从上到下,层层清理乱土至底。
清理时,会“滤坑”,就是将泥土过筛,以发现混杂进乱土中的遗物。
这一点很管用的,一般都能发现点东西,古今盗墓者都会这么干的。如果是一堆烂泥的话,要用水冲。考古清理是过筛方法,也不知道是否是受到过去盗墓行为的影响。
对于未被盗过的墓或墓室,则根据淤土多少和墓室的大小,分别采取“大揭顶”,或从墓门进去清理的方法。
七号墓的墓道有10.8米长,1.06米宽,但是清理时并没有先找墓道。据考古报告披露,七号墓墓道甚至根本没有发掘,公布的墓道长宽数据,是之前钻探出来的。
如果先清理墓道的话,也很容易能发现墓下有墓。为什么?因为上下墓共用一条墓道。
但因为是采取“大揭顶”的方法,公开发掘,地下有再多的秘密都会曝光的。所以,虽然没有先清理墓道,但考古人员仍轻易就发现了墓下墓。
墓下墓是石板墓室,位于墓圹底正中。
与上层墓室是圆形的不同,下面墓室是六方形的——六面皆用石板砌成。
这样的安排又是特别设计,上圆下方是不是寓意“天圆地方”?墓室设计时考虑了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和玄机。
墓室和土圹之间的填土均经夯打结实,这不只可防地下水渗入墓室,也强化了墓壁,加大了盗墓难度系数,盗墓者想从侧壁挖并不会那么容易。如果在夯土中夹杂碎砖瓦石,反盗墓效果会更好,但七号墓的夯土中没有,初衷主要是考虑了防水功能。
墓室有石椁,中间用南北向石板分隔出东西两个“房间”,隔板中间留有0.32米宽的通道。所用石板大小不一,厚度约0.16米。
在东西两个“房间”内,都发现了葬具,各置一棺。但已严重腐烂。残厚的残存棺材板上,还有外红里黑的漆皮。
棺材头大脚小——
东棺:长2.04米,北宽0.74米,高0.60米,南宽0.46米,高0.46米;棺内人骨无存,只发现3枚“大吉”金币。
西棺:长2.08米,北宽0.74米,高0.73米,南宽0.66米,高0.64米。棺内只发现一男性头骨,一金花残片和一残铁镢头。
随葬品怎么这么少?不用问,全被盗墓者盗走了!
盗洞口位于墓室的南部,盗墓者很粗野,直接将石顶板砸烂,掀开,由此进入盗墓取随葬品。
清理时,在盗洞口附近发现一粗雕石狮,和半块铜镜,这应该是盗墓者落下的,也许是慌乱紧张,也许是盗出的随葬品装不下,拿不了了。
西棺内发现的铁镢头,很可能就是当年盗墓者遗留下的,史氏家族墓地葬的都是贵族,上层人物,作为有身份的墓主,怎么可能随葬这玩意儿!
而在上层墓室内出土的铁斧,也不应该是随葬品,也是盗墓者使用的工具——因为考古报告没有就此作出说明,我只能就此作出推测。
七号墓的人主会是史氏家族中的哪一位?因为没有出土墓志无法确认。但根据墓处于墓地西南角,不是最尊位,可以排除是元朝开国丞相史天泽本人的可能,应该是他的子孙。
与七号墓类似的元朝墓,之前也有发现过。如山东元张楷夫妇合葬墓,也是石椁木棺,石椁隔墙中间一方形小洞,形制同七号墓。张楷墓的年代是秦定二年(公元1325年),据此七号墓墓主下葬时间也应的元中后期。
七号墓与同一家族墓地上的史杠墓,即M4墓下葬年代(详见《河北发掘元朝开国丞相家族墓地,发现一罕见葬法,为元墓考古首例》一文),相距也不会太远,那座墓也被盗墓者光顾了,但幸运地出土了墓志,记载下葬时间是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
(注,部分图源网络,非本文墓葬考古现场)
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看法
所谓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具体到我们国家而言,自然就是指我们的祖先遗留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每当回望那丰厚的,令人惊叹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我们这个民族与国家的自信和热爱总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但是,我要说的,还不仅仅是这些……0001日享一书LSs01《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所谓最易见之书,却是最难得之书,《史记》便是其中之一。学习文史的人必知《史记》,也是日常学习必备的书目,其中的内容多少知晓一些,各种网传的也很多。但是,如果你要实打实想知道哪句话在哪个版本的哪一页却不容易。而且,你一找这书,古往今来的版本不说上万也有上千,到底哪一版比较好呢?我请教了一学习古文字、古文献的同学,且要求直接给我发一下,好直接用。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5:40:570000忆大师:石兴邦:“叩问远古村庄”的那位老人
他的足迹深深地印在历史遗迹之上,穿透了千年时光,给我们揭开了许多尘封的故事。他主持发掘的“远古村庄”半坡遗址,促生了中国首座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他亲历了新中国考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向世界的完整发展历程,更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文物工作者思想理念从考古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变历程。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学者,他就是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23:140000栾丰实:太昊和少昊传说的考古学研究
太昊和少昊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代表着上古时代两个显赫的部族或部族集团。根据文献记载,他们居住在东方,属于夷人集团系统。关于太昊和少昊的时代、地望、社会发展阶段及相互关系等,曾有不少学者进行过探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梳理关于太昊和少昊的文献记载入手,结合传说地望内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学文化的变迁,进而对太昊和少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一、关于太昊和少昊的传说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35:550000文物三字经(三)
30古建筑,放异彩。木结构,千门开。飞檐举,斗拱排。唐遗存,在五台。传东亚,树模楷。31隋石桥,名安济。敞肩拱,新设计。匠李春,垂青史。唐浮桥,铁牛矗。蒲津渡,创奇迹。32十八陵,列秦川。兆域伟,神道宽。望柱耸,六骏悍。纪成功,传久远。番王像,惜凋残。33金银器,受珍赏。纹饰美,工艺良。锤鍱细,鈒镂彰。杯盘丽,金囊香。盛世风,何泱泱。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33: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