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埋坟的秘密,从坟头能看出坟里埋一人还是两人,咋看出来的?
中国民间坟头考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有关坟墓的话题,我在以前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过,但专就坟头而言,还没有。这篇头条号就来说说中国民间的坟头。
坟墓现在不分,但在古代早期,坟与墓完全不同的。地面上无封土堆的谓之“坟”,反之则称为“墓”。即西汉人扬雄在《方言》所谓:“凡葬而无坟谓之墓”。

墓之所以叫“墓”,有两种说法,一是墓通“没”,人死了就没了;一是墓通“暮”,早期人死了都是傍晚时分下葬,故“暮”,后后文字学家将“暮”下的“日”换成“土”,以示区别。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后人的推测,并无实据。但是古人早期下葬以后,不在地面上留下土堆,即所谓“坟头”是事实,《礼记·植弓上》即称:“古也,墓而不坟。”至今有的民族尚存在这种葬法,民间俗称“秘葬”,元朝皇帝陵至今无一座被找到,就是秘葬造成的。

何时开始留坟头的?也在先秦时。在中国绝大多数土葬的地区,一般民坟都有土堆,呈圆锥形,似馒头,俗称“馒头坟”。
起初不过是出于方便后人祭祀的实际需要,留下一个地面标记。到秦汉以后,可以说是无墓不坟了,坟头的大小也与死者的地位、等级挂了钩。《汉律》规定:“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

在过去,坟头越大,死者身前的等级越高。对于民坟,过去也是有严格规定的,不能过大,否则违制,要惹大麻烦的。
民间坟头的高度,一般3-5尺寸,9步宽。如河北新河等地,这里,坟高五尺,多以土为之,形如圆锥。贵州平远一带,坟茔九步宽,封丘高四尺,坟墓后墙四围周八丈。

在坟头前,一般还会用土块堆成一桌子状土台,俗称“拜台”。祭祀时,将祭品置于其上,亲友在此台前面行礼奠祭。
总地说来,北方民间坟头较高、尖,南方民间坟头矮、平。
除了圆锥形的馒头坟外,有的地方坟头是长方形的,这种方坟头在会族人聚居地区常见。
我曾在河南洛阳东郊马坡村做过相关的调查,这个村是盗墓利器洛阳铲发明人李鸭子所在村,这是一个会民村。村里人死后都埋在邙山上,他们的坟全是长方形的坟头,与汉族人的坟明显不一样。李鸭子的坟就是长方形的坟头,而不是圆锥形。

堆坟头是还有讲究的,在棺材正位(也叫登位)后,就开始覆土了。但得由孝子动第一铲,请来的助葬人员才可以埋土。
此时,主事的人会端出开挖墓穴时的头锹土,依长幼顺序,每人抓上一把土,往墓穴里撒,这下才会由助葬的帮工埋土。
在过去,有的地方在埋土前,还要把幡杆插在棺盖正中预留的小孔中,埋土时要扶好,不要让倒了,坟头堆起来后,幡杆正好立在坟头上。

等到3天后孝子来圆坟,才会将幡杆拔出烧掉,或是弯成U字状,插在墓前,做成“墓门”。所谓圆坟,是一种丧葬风俗,就是下葬第3天,众亲属抬着酒菜来到坟头祭祀,并重新修理一下坟头。
圆坟时,要给新坟做个“帽子”,用土块放在坟头,呈碗倒扣状——



而用几块土不能搞错。如果坟内只埋一人,就用两块土做坟帽,如两碗底相扣摆放其上;如果坟内埋两人,则要用三块土做坟帽,两碗口相扣放在下面,再在上面放一块,呈单人时的碗底相扣状。
也有的埋几个人就放几个坟帽,单人放一个,夫妻两人放两个,过去有妻妾一起合葬的,埋三人,就放三个坟帽。

埋土插幡是什么意思?迷信说,这是为了方便亡魂出入墓穴,拔掉以后亡魂就留在地下面墓穴棺材里了。其实,早期还有一种实际作用,如果人是假死的话,有了这个“通气孔”,还有可能活命,被救出来。后来,这“通气孔”就成了一种象征。
这个民俗原理,与堆坟时不能拍打压实坟头是一致,新堆的坟忌拍打,就是为了“透气”,希望死人复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只是一种心情的表达。

最后还有一个小秘密要说一下,在苏北一带埋坟时还有“抢富贵”的风俗。在棺正位时,孝子会向棺下的金井里放三把土,顺便再抓三把土放在自己的兜里,在助葬工开始埋土时,孝子便大步赶回家了。
到家后,将带回的土放在供亡灵的香案前。随后抓起来案上事先包好的纸包,只能拿一个包。包里面有的包钱,有的包米,老话说抢到什么发什么。抢到钱包有钱花,抢到米包又饭吃——如果有几个孝子,这个抢富贵最有意思。

要注意的是,在抢富贵回家的路上,孝子之间不说话,否则就不灵了。也有的地方看孝子谁先到家,“先到先得”,所以孝子都是大步返回,如竞走一样“比赛”。
就是独子,也要赶紧回家,“早到早得”。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0个项目入围终评
2月26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得票数前20位的项目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以时代早晚为序)1四川稻城皮洛遗址2山西夏县师村遗址3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4河南南阳黄山遗址5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6浙江余姚施岙遗址7山东滕州岗上遗址8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5:49:040001司家沟考古记
司家沟村,位于焦作孟州市赵和镇。孟州历史悠久,秦为河雍,汉置河阳,唐为孟州,明称孟县,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关于赵和镇的得名,乡志记载,介于今东西赵和之间原先有一“照豁”饭铺,过往路人常在此停脚吃饭,而后饭铺掌柜的两个儿子分家,住在饭铺东西两侧,久而久之两处人口增多,形成自然村落,称之为东照豁、西照豁,讹传后变成了东西赵和。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22:430000窥探康熙地宫秘密:曾被盗挖,墓内黄水翻滚,帝后尸骨漂浮60年
康熙是入驻中原地区的第二位满清皇帝,纵观他一生在位期间,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成功的维护了疆土的统一。尤其是在清朝初年经过战乱的百姓饱受战火洗礼,很多的田地都荒废了,人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为了减轻百姓的生活负担,康熙颁布了永不加赋的规定,力促百姓能安居乐业,为了后来的康乾盛世打下牢固基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56:44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巩县宋陵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21: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