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农民挖出三国黄忠墓,因怕承担毁墓罪名,故意隐瞒不说
三国黄忠墓的发现与消失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三国名人墓——黄忠墓。
黄忠,字汉升,是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人,刘备手下的“五虎将”之一。汉末时是荆州实际最高领导(荆州牧)刘表的中郎将,和刘表的侄子刘磐一起,镇守长沙郡的攸县。

刘备拿下荆州长江以南各郡后,黄忠归顺了蜀汉,成为蜀将。黄忠在跟随刘备的征战中非常勇敢,先身士卒,用陈寿《三国志·蜀书·黄忠传》中的话说,叫“勇毅冠三军”。
黄忠生前最著名的军事行动,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在汉中的定军山迎战曹操手下的干将夏侯渊,亲手斩杀了夏侯渊。此役让黄忠名声大振,刘备提拔他为“征西将军”。
就这一年,刘备称“汉中王”,将黄忠与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封定为最高级,定为“后将军”,五人平起平坐,这也是刘备“五虎上将”的由来。晋人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将关、张、超、黄、赵共传,后世演绎成了“五虎上将”,俗称“五虎将”。

但当时诸葛亮是反对的,试图让刘备取消他的“后将军”,理由是怕关羽他们不服气、不高兴,于是提醒刘备,“得无不可乎”,意思是这样不行吧。
不过刘备力捧黄忠,表示关羽的思想工作由他来做,又封他为“关内侯”(曹操那边杨阜、孙权那边周鲂等也曾被封“关内侯”)。
五虎将中,黄忠的年龄最大,与严颜、廖化一起,并称“蜀汉三老”。虽然年龄大,但不输关、张、超、赵,领兵打仗壮猛异常,成语“老当益壮”出处就在黄忠身上。

很可惜,黄忠没有等到刘备称帝(公元221年),在封为关内侯的第二年,即公元220年去世了,不然就是名副其实的蜀国“开国将领”。但刘备没有忘了,他死后追谥为“刚侯“。
民间对黄忠的评价是:“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三国演义》语)
更可惜的是,黄忠无后,他的儿子黄叙早死。
黄忠怎么死的?《三国志》中没有交代,但明人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称,他中了孙权手下马忠的埋伏,中箭受伤,疼痛难忍,当夜死在刘备的帐营中,时年75岁。黄忠这死法,应该是罗贯中虚构的。

《三国演义》又称,“先主(刘备)见黄忠气绝,哀伤不已,敕具棺椁,葬于成都。”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家言,真假难说。黄忠死于随刘备征伐吴国过程中,是不是葬回成都了?真的很难说!但不论真相如何,成都确实曾有一座黄忠墓,很可惜此墓文革中被挖掉了,墓址如今已变成了小区——今金牛区星河街40号金沙美邻丽雅苑内,以前是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黄忠村”。
据成都文物部门寻访当地老居民,被毁前的黄忠墓位于黄忠祠的北侧,地面有一个高约4左右的椭圆形封土堆(坟头),墓地长满柏树,墓旁有一棵三人合抱那么粗的鸡矢树。

黄忠祠面积30-40平方米,殿内立有白发长须的黄忠塑像,塑像面向东南方。
但在更早以前,人们也不知道这里有黄忠墓,晚清时才发现。
据地方志,黄忠墓发现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1850年)。当地农民挖地时,挖出一块墓碑,经辨识,上面有文字——“汉刚侯黄公讳忠字汉升之墓”。

这位农民胆小,一看是名人墓,因怕承担毁坏古墓的罪名,故意隐瞒不说。双流人、乾隆五十七年举人、道光六年曾任知县的刘沉,辞官回乡,潜心著述,听到此传闻后,四处打听,都没找到黄忠墓的下落。
一直到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晚清著名学者、著有《槐轩全书》的刘沅,才从知情人那里知道黄忠墓的确切位置——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那边。
刘沅当时看到,黄忠墓面目全非,已变得成一片地,不见坟头。

刘沅很痛心,于是与田主商谈,花钱把黄忠墓所在的那块地买了下来,地下发现了骨骸。于是买来一副棺材,将骨骸捡拾入棺装殓,原址重葬,恢复了黄忠墓,并竖“汉刚侯黄公讳忠字汉升之墓”碑。
记事记载于《同治重修成都县志·舆地志》(卷二):“黄刚侯墓,在县西十里化成桥侧。道光己酉,土人掘得古碑,上有汉篆‘黄刚侯’字。”

父亲重修了黄忠墓,刘沅之子刘桂文则于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募款修建了黄忠祠(庙),并撰写《建修黄刚侯墓祠碑记》。
到1950年代,黄忠墓、黄忠祠保护得仍不错,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韦介立曾到现场调查过,当时墓周长47步,墓前有石碑。墓右后方有享殿,殿正中有龛,塑有黄忠戎装坐像一尊,高约6尺……当地易名“黄忠村”。

虽然黄忠墓是十九世纪才确认的,农民挖出的黄忠墓真伪民不能肯定,但黄忠墓的存在则给三国文化迷们留下了念想。很遗憾,在1966年开始的那场运动中,黄忠墓、黄忠祠也倒霉了。
虽然黄忠同志上了那个“大干快上”年代流行的口号——“青年赛过赵子龙,老人赛过老黄忠”,但黄忠墓、祠并没有逃脱被毁的命运。

黄忠墓早在运动开始前一年,已被当地挖开。
1965年,当地修整公路取土,将黄忠墓挖开了。时黄忠墓园有很大一片,参天古柏也被砍掉。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即所谓“破四旧”,黄忠墓、庙与其他文物古迹一样,都成了“被破”对象,塑像、匾联等都被砸毁……黄忠墓被平毁了,彻底没了!

有意思的是,现在三国旅游文化兴起,成都当地又建有一处“黄忠文化广场”,还将旁边的街道命名为“黄忠街”。
能将黄忠墓恢复么?!

方圆500平方公里内 地下全都是古墓(埋骨之所)
洛阳邙山是古代很多朝代死亡者的理想天堂。当我们说起在整个我国地下文化最多的地方,那肯定就是陕西地区,不过陕西地区并不是死亡者的天堂。因为在我国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身在苏杭,死在北邙,这里所谓的北邙说的就是我国河南洛阳地区的邙山,甚至说这个地区是地下CBD也不为过。1.死在北邙我要新鲜事2023-09-05 20:33:2300001990年河南古墓被盗,盗墓贼不识货,丢弃的废铁疙瘩成中华第一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而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五十万年前便出现了人类在此生活的痕迹。七八千年前出现裴李岗文化,四千多年前出现龙山文化......河南洛阳曾是许多封建朝代的国都,因此河南省的文化底蕴尤其深厚。在这里曾出土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有着深刻的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3:20:110000郑岩:阿房宫图
文学史上一段著名的残铁,见于唐人杜牧(803~852)的怀古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1:40:330000豫鲁盗墓者先后盯上了安徽一座大墓,河南人得手了,山东人被抓了
安徽淮南武王墩被盗经过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安徽淮南三和镇徐洼村村南,有一座大土堆,有五六千平方米,十几米高,当地人称“武王墩”。附近几公里范围内还有不少这样的土堆,都叫“墩”:黄泥孤堆、望坝孤堆、白泥孤堆、尖孤堆、平孤堆、马家孤堆、大孤堆、李三孤堆等,只是规模比武王墩稍小。安徽考古部门勘探后证实,这些土堆全是先秦古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01:28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邢窑址
唐代白瓷窑址。分布在河北省临城、内丘二县交界的磁窑沟和临城境内的程村、解村、澄底、岗头、祁村、双井村一带。其中祁村窑烧制的白瓷具有典型邢窑特征,与唐陆羽《茶经》记载的邢窑白瓷“类银"、“类雪"相吻,也与李肇《唐国史补》所记的“内丘白瓷瓯"相一致。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18: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