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没那么有节操,辞官归隐真相不是想的那样,是你也这么干
古代公务员高工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从去年底开始,“2019年涨工资”就成为话题。
在2018年底,国家财政部已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19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应优先考虑调整工资等增支因素。
最近涨工资又成新闻,搅动了职工的心绪。

教师首先心动了,见诸媒体的消息显示,2019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已出台,教师的基本工资整体上调,人均涨幅在300-400元左右。
就“涨工资”话题,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聊聊古代工资。
其实,涨工资声音在古代也不时响起,且历代不绝。

通贯古代中国公务员的薪资水平,总的来说是偏低的,古人称之为“薄俸”。由于工资较低,“涨工资”的也是贯穿中国古代官场的愿意,因为俸禄太薄而辞职的并不鲜见。
古代官场常说的,“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原因除无法为民作主之外,还有俸禄太薄、养不起一家老家的原因——贪官另说。

这种“卖红薯”的市场行为,可以理解为古代官员的“下海”行为。
早在先秦时,因为工资低而拒当公务员的便大有人在。其中最著名的因降薪而辞职走人事件之一,记载于《墨子·贵义》(卷十二)中。

当时的文化名人墨子,曾推荐一人到卫国做官,不久此人便回来不干了。原来挺尴尬的,但很实现。原来,卫国国君起初答应给他一千盆禄粮,结果到岗后只给五百盆。
墨子当即问此人:“授子过千盆,则子去之乎?”意思是,如果给你的工资超过一千盆,你还辞职吗?那人说,“不去(不辞职)。”

可见,古代公务员对工资水平的高低同样很在乎,并不因为现代职员才“向钱看”。
工资低会影响公务队伍的建设和稳定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最明显,不少人根本不想当官。虽然有国家动荡,政局不稳,世风有变的客观原因,也与时人厌世有情绪有关,但与俸禄太少更有关。

以三国时期的曹魏来说,魏国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相当低。魏明帝曹叡当皇帝的景初年间(公元237年-239年),公务员的俸禄只有以前的五分之一。
此说载于《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卷二十五),时大臣、关内侯高堂隆在奏书中是这样说的:“将吏奉禄,稍见折减,方之于昔,五分居一。”

高堂隆明说了降低工资对公务员的不利影响,认为工资福利是一个官员养家糊口的活命钱,砍掉它无异于要他的命,即所谓“若今有废,是夺其命矣”,导致公务员对朝廷大为不满,进而对当朝皇帝产生怨恨。
这一时期,读书人并不热衷于官场,用宋朝文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的话来说,魏晋读书人“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一时期借口工资低而退出官场的代表人表,当是东晋人陶潜(陶渊明)。
据《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在辞去彭泽县令,退出公务员队伍,归隐南山前,说了这么一句话:“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五半米”,虽然在史学界有日俸和月俸之争,但属低薪是基本可以肯定的。
用今天的俗话来复述陶的原话,大概意思是这样——我陶渊明怎能为那个两个小钱,而向那些那些孙子们点头哈腰献殷勤?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老子不干了!

千百年来,大家一直认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其节操所在。事实上,陶渊明并不那么高尚,他也是俗人一枚,你碰到这种事也会这么干的!
由于当时县令的俸禄很低,有点想法的人都会不干的,并非陶渊明一人。因为有能力、年富力强者平愿意干,多由年老胥吏或退役的下级军官充任,这些官员的形象很差,为当时士人所不齿,如此恶性循环,有追求的文化人当然都不想当官,不齿当官。
既拿不到什么钱,民间口碑又不好,所以,陶渊明选择辞官,便很好理解了。

由于公务员工资普通太低,东晋及南朝官员“兼职现象”普遍,是历代公务中最集中的,即便高级官员也多兼职,这样可以多拿一份俸禄,以弥补本职工资的不足。
南北朝时的“低工资”现象,到隋唐时方得以改观,但到明清时,公务员的工资又大幅下降,在影响公务员队伍稳定的同时,也导致官场贪腐成风。

陈星灿:《考古学界眼中的中华文明》序
从考古学上讨论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年来最重要的一个主题。中国文明起源,有时候又等同于中国文化起源。从考古学上讨论中国文化起源,大致经过了如下四个阶段。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7:010000湖北发现中国迄今最大楚墓,与秦陵有一比,推断墓主是楚王
神秘的熊家冢本文作者倪方六湖北是楚地,楚墓多,现在尚存的楚国大墓中,有一座墓十分神秘,盗墓者一直视之为肥肉,多次盗而未遂。这座神秘的楚国大墓,就是熊家冢。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是聊聊这座大墓。熊家冢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西北40公里的川店镇张场村三组,与荆门、宜昌的当阳两市交界处。既然推测是楚王墓,为什么又叫熊家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25:180000中国鸟龙: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2米/带羽毛的恐龙之一)
在中国,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就是辽宁,这里目前已出土了35种恐龙化石,其中包括前面介绍的双庙龙和中华丽羽龙,还有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中国鸟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吧!中国鸟龙基本资料体型:中国鸟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恐龙,它体长2米,与棒爪龙和细爪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1.24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1:26:220000成都发现古墓 出土一件三国兵器 专家:诸葛亮真乃神人也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三国时期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战略都是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但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武器是什么呢?答案是诸葛连弩,这是一种跨时代的武器,让蜀汉军队在战场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0:13: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