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没那么有节操,辞官归隐真相不是想的那样,是你也这么干
古代公务员高工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从去年底开始,“2019年涨工资”就成为话题。
在2018年底,国家财政部已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19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应优先考虑调整工资等增支因素。
最近涨工资又成新闻,搅动了职工的心绪。
教师首先心动了,见诸媒体的消息显示,2019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已出台,教师的基本工资整体上调,人均涨幅在300-400元左右。
就“涨工资”话题,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聊聊古代工资。
其实,涨工资声音在古代也不时响起,且历代不绝。
通贯古代中国公务员的薪资水平,总的来说是偏低的,古人称之为“薄俸”。由于工资较低,“涨工资”的也是贯穿中国古代官场的愿意,因为俸禄太薄而辞职的并不鲜见。
古代官场常说的,“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原因除无法为民作主之外,还有俸禄太薄、养不起一家老家的原因——贪官另说。
这种“卖红薯”的市场行为,可以理解为古代官员的“下海”行为。
早在先秦时,因为工资低而拒当公务员的便大有人在。其中最著名的因降薪而辞职走人事件之一,记载于《墨子·贵义》(卷十二)中。
当时的文化名人墨子,曾推荐一人到卫国做官,不久此人便回来不干了。原来挺尴尬的,但很实现。原来,卫国国君起初答应给他一千盆禄粮,结果到岗后只给五百盆。
墨子当即问此人:“授子过千盆,则子去之乎?”意思是,如果给你的工资超过一千盆,你还辞职吗?那人说,“不去(不辞职)。”
可见,古代公务员对工资水平的高低同样很在乎,并不因为现代职员才“向钱看”。
工资低会影响公务队伍的建设和稳定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最明显,不少人根本不想当官。虽然有国家动荡,政局不稳,世风有变的客观原因,也与时人厌世有情绪有关,但与俸禄太少更有关。
以三国时期的曹魏来说,魏国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相当低。魏明帝曹叡当皇帝的景初年间(公元237年-239年),公务员的俸禄只有以前的五分之一。
此说载于《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卷二十五),时大臣、关内侯高堂隆在奏书中是这样说的:“将吏奉禄,稍见折减,方之于昔,五分居一。”
高堂隆明说了降低工资对公务员的不利影响,认为工资福利是一个官员养家糊口的活命钱,砍掉它无异于要他的命,即所谓“若今有废,是夺其命矣”,导致公务员对朝廷大为不满,进而对当朝皇帝产生怨恨。
这一时期,读书人并不热衷于官场,用宋朝文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的话来说,魏晋读书人“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一时期借口工资低而退出官场的代表人表,当是东晋人陶潜(陶渊明)。
据《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在辞去彭泽县令,退出公务员队伍,归隐南山前,说了这么一句话:“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五半米”,虽然在史学界有日俸和月俸之争,但属低薪是基本可以肯定的。
用今天的俗话来复述陶的原话,大概意思是这样——我陶渊明怎能为那个两个小钱,而向那些那些孙子们点头哈腰献殷勤?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老子不干了!
千百年来,大家一直认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其节操所在。事实上,陶渊明并不那么高尚,他也是俗人一枚,你碰到这种事也会这么干的!
由于当时县令的俸禄很低,有点想法的人都会不干的,并非陶渊明一人。因为有能力、年富力强者平愿意干,多由年老胥吏或退役的下级军官充任,这些官员的形象很差,为当时士人所不齿,如此恶性循环,有追求的文化人当然都不想当官,不齿当官。
既拿不到什么钱,民间口碑又不好,所以,陶渊明选择辞官,便很好理解了。
由于公务员工资普通太低,东晋及南朝官员“兼职现象”普遍,是历代公务中最集中的,即便高级官员也多兼职,这样可以多拿一份俸禄,以弥补本职工资的不足。
南北朝时的“低工资”现象,到隋唐时方得以改观,但到明清时,公务员的工资又大幅下降,在影响公务员队伍稳定的同时,也导致官场贪腐成风。
山上冒“香气” “土夫子”顺气找来 发现有大墓 墓中有宝贝
据传说,在古代时期,南方人很喜欢在悬崖上挖开一个洞,然后将去世之人的尸体放在洞内,寓意这样子可以藏宝。虽然现在这种形式的墓葬文化已经基本没有了,但是关于这个传说依然存在,并且还有人发现这种墓葬的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7-11 21:17:470003民间的呼声,探索夏文化的五大攻略
文献记载中的夏代是中国王朝国家诞生和早期发展时期,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加强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多学科综合研究,逐步探索接近历史真相的夏代历史,是目前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14:510000古墓里发现千年长明灯 专家也无解(人鱼烛)
人鱼烛可以燃烧千年以上。那要说我国最神秘的皇陵,秦始皇陵绝对能够排第一。自从兵马俑问世以来,秦始皇陵的神秘色彩就愈发的浓厚,司马迁的史记曾经记载,秦始皇陵中的水银被充当江河湖海,而最神奇的是里面还有一盏千年不灭的人鱼烛。开始世人只认为那是古人夸张的修饰,直到证实黄陵中确实含有大量的水银,人们才意识到人鱼烛可能真的存在。长明灯我要新鲜事2023-03-20 15:12:180000李济:踏入文明的过程——中国史前文化鸟瞰(待定稿)
一、引言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地质学的研究包括了不少对于地面沉积现象,也就是地质学家所说的第四纪的地层及其所蕴藏的生物化石的分析。其中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自然是若干化石人的发现。这儿用“化石人”这一名词,是取它的最广的意义,包括现代人类的老祖宗和他的若干近支。至于地域上的两个名词“中国”和“东亚”,也釆它们广义的内涵,下文将有交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1:48:010007郭小凌:生不逢时的雷海宗 雷海宗先生《西洋文化史纲要》一书读后
对于国内大多数年轻的史学工作者而言,雷海宗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毕竟岁月迁流,物是人非,雷先生封笔和去世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在世时又没有给中国史学界写出一两部为晚生后辈绕不开的经典著作,因此他淡出中国年轻学人的视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