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盖下方有异象?科学家发现神秘洞穴,存在人类没见过的生命
从智人离开非洲,到占领每一块大陆、每一座岛屿开始算起,现代人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七万多年,一代又一代的勇士们,不断用自己的智慧,对这个星球进行探索和改良。无论在这个星球的何处,我们都有一定的理由可以称作是人类家园。

唯一的特例就是南极洲,从捕猎海豹的约翰·戴维斯在1821年2月7日在这里乘船登陆,到现在为止,人们和南极的相处只有不到两百年的历史。
可那时候的约翰·戴维斯,为何不将面积如此之大的南极,规划为自己的领地呢?因为在气候上,南极洲并没有被征服的资格。
目前,南极大陆已被冰川所覆盖,其面积超过了世界范围内现存冰被的80%。大陆上的冰河从中心向大海蔓延,在海面上形成了一道罗斯冰障,而在这道屏障的四周,则有一座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
在这片土地上,只有百分之二的土地是没有终年积雪的。
全洲年平均降雨量只有55 mm,两极地区的雨水很少,大气十分干燥,因此南极也被称为“白色荒漠"!

所以总的来说,南极大陆的生活条件并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
也正是因为只有极少人去过南极,有关于它的怪诞传说就由此展开。有传言说这里曾有 UFO,也有传言说遗失的亚特兰蒂斯就在这座冰山下面,可是这些传说都没有理论依据。
而这些传说的本质上都是由于南极洲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能在其生存的生命少之又少,于是,舆论的种种压力至此也给到了我们严密的科学家们这边。
一支科考研究团队也不负众望地在南极西边的一座火山群中,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神秘的自然冰窟。经过研究,这座神秘的冰窟,是被一座火山释放的热量所致。这座火山释放出来的热浪,将周围的冰川都给蒸发掉,从而将冰川给挖空,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冰窟。

为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们带着一颗好奇的心走进了冰窟,然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冰窟里面竟然别有洞天!
外面虽然是一片冰天雪地,而冰窟里面的温度却保持着25℃的恒温。通过对采集到的冰窟样本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冰窟里面不仅有藻类、苔藓等植物,还有其他生物。这说明冰窟里面有一个非常完善的生态系统,甚至可能还有一些未知的物种。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南极洲至少有15座新发现的火山,每一座新发现的火山中,都有一个神秘的洞窟,也有研究人员猜想,在这些洞窟中,遍布着许多互相连接的通路,或许,那些还未发现神秘物种,就在这些通道里来回穿梭。
但可以证明的是,南极洲这些神秘的冰洞,都拥有着极佳的生态条件。那我们可以联想一下,既然冰洞里都能拥有生命,那被冰川覆盖的南极下方是否也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神秘物种呢?

其实,随着南极冰盖的不断运动,很久以前就有人猜测南极下面可能存在着大量的蓄水层。因为在所有驱动冰盖运动的模式中,液态水是必不可少的,而液态水是生命体重要的组成部分,那是否就意味着神秘物种就在冰盖下方?
虽然考虑到南极洲的气候条件,以及现存的生物数量。南极洲深处以及冰层之下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科学家们还是不想放过任何一丝丝渺茫的机会。
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努力地探索着南极的地底,甚至是南极的地下湖水。2013年,英国的科考团队开始了对埃尔斯沃斯湖的考察,该湖泊曾位于南极部冰盖下方890公尺处。他们采集了湖水样本,进而观察这里是否有生物生存。
他们先用将冰面炸裂开来,再将灭菌的仪器放入冰面之下,最后终于在一公里以下的地方采集到了一份样本。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在如此低温的冰水之中,居然真的会有微生物存活着。
虽然按照埃尔斯沃斯湖泊微生物的平均数据来看,它的含量连正常海洋中微生物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但即便如此,它也已经彻底打破了人类对于生物生存条件的理解。要知道,在冰层下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温度比一般人想象得要低得多,而且很难吸收到足够的能量。
就拿我们人类来说,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气候非常极端的地方。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自己身体所需。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人最多只能活三到七天。所以我们也能理解当生命只凭自身的能力抵抗外界低温侵袭的时候,科学家们究竟会有多么的惊讶。

惠兰斯湖,坐落在南极的最外围,这是美国科研人员挖掘出来的一个地底湖泊。这里的冰非常的稀薄,而且地势也非常低洼,气温也非常的寒冷,大概只有-15摄氏度的样子,但和埃尔斯沃斯湖相比,这里的环境要好上很多。
更关键的是,这片湖泊表面的冰,厚度也就八百多米,深度也就两米左右。因此,这片湖泊并没有太大的水压。在2013年的一月份,一批超过五十万公斤的设备和物资被运到惠兰斯湖上空,其中一台热水钻机的零件就被装进了六个集装箱里。这些设备在进入之前都被用紫外灯照射过,以避免对湖水的污染。
美国的科研人员进行得很成功,他们只用了七天时间就挖到了湖面。湖底的压力让他们挖出的湖水比他们挖出的地方高出了几十米,但和埃尔斯沃斯湖比起来,这点压力根本不算什么。通过对湖水样本和湖底沉积物的分析,科学家们在惠兰斯湖中发现了超过4000种的细菌,这些细菌来自于几百万年之前的古老细菌。
此外,科学家们还在湖泊底部发现了一些古生物死亡和代谢的沉积物,它们会分泌出铵,而铵则是一种能够为这些在黑暗冰冷的水域生存的细菌提供充足的能量。
南极冰盖下的湖底被隔离了很久,在我们眼中,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生命可以存活下来的资源。但是,这里的生物却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在南极的冰底湖中所取得的探索成果,是这个世纪最振奋人心的一项发现。让我们知道,在孤立的冰层之下,也存在着丰富的生态环境。

南极冰层下新的生命体的发现,为将来探索地外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连南极这种极端寒冷的地方都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微生物,那么就说明了生命的生存环境是多种多样的,而我们在探索外星生命物种的时候,也不能以地球上温暖的环境为标准,毕竟每一种生物所能适应的生存条件都是不一样的。
「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王因遗址
▲王因遗址位置图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山东省兖州县城西南的王因村南。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5~1978年由高广仁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7次发掘,揭露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主要收获是清理出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墓葬899座。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4100~前3500年。在底层还有少量北辛文化遗存。▲彩陶钵▲彩陶盆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3:41:430001寻找“彩陶西来说”之源——中罗联合考古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一个号称河洛古国的双槐树遗址一鸣惊人,成为最近全国考古文物和历史爱好者议论的焦点。然而,人家郑州院作为全国市级考古单位最强者,早已不甘心做国内工作,人家早已将自己的力量伸向了国外的埃及和罗马尼亚,特别是顾院长对彩陶情有独钟,所以到罗马尼亚的发掘值得先说说。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27:580005暹罗龙:亚洲大型食肉恐龙(长9.1米/牙齿与棘龙相似)
对于棘龙,大家肯定不陌生,它是史前最危险而最大的恐龙,强大的霸王龙在它面前也得跪。而在泰国,曾出土过一只名叫暹罗龙的恐龙,其牙齿就非常类似棘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暹罗龙基本资料体型:暹罗龙是一种亚洲大型食肉恐龙,它体长9.1米,与慢龙、剑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87位,生活在距今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暹罗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3:17:380005梁云:早期秦文化探索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早期秦文化是两周考古的一大重大课题,而与这一课题有关的礼县大堡子山、清水县李崖遗址、甘谷毛家坪遗址、张家川马家塬西戎墓地都是当年入选年度十大考古的热门项目!在对这些遗址和早期秦文化的研究方面,西北大的梁云先生是这方面的佼佼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3:15: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