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发现几种“葬”字,透露出早期处理人类遗体的方式
中国葬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墓葬之“葬”,到底是什么意思?
“葬”,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已发现了此字,而且写法不止一种。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上录入了三种写法,分别是——



从甲骨文的写法来看,这是一个会意字。
“葬”字的古老写法不同,但透露的原始处理人类遗体的方式是一样的:人死后将遗体放入坑中,覆土埋掉,连后世必用的棺椁一类葬具也没有,甚至连坟头不留,地面上长了草。

后世标准“葬”字从“死”,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即源于甲骨文的“葬”字会意。
考古学上对“葬”的理解比较专业。著名考古学家王仲殊有一观点称,“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照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


后来,处理尸体有不同方式,即葬法不同,如土葬、火葬、天葬、二次葬,等等。
“葬”音与“臧”相近,古义“臧”与“藏”相通,因而有学者认为,葬就是收藏尸体,《说文解字》即就是这个观点。《礼记·檀弓》亦称,“葬也者,藏也。”《荀子·礼论》同样认为,“故葬,埋敬藏其形也。”都是一个意思。
就内容和重视程度而言,葬有薄葬与厚葬之别,构成了活人对待死人态度的全部。

人类最初或许并没有“葬”的概念,挖坑埋掉,身上盖点杂草、草席什么的物品,说明已有了原始葬俗。而这种原始的“葬”,一直贯穿于人类生活之中,至今家贫无力办亲人葬事者,还是原始的遗体处理方式。
明太祖朱元璋在当皇帝前,家中一贫如洗,其父亲得了瘟疫死后,就是用草席包裹了一下,与其二哥一起,抬到乡人施舍的一块荒地上,草草埋掉——这与甲骨文“葬”字透露的处理遗体的原始方式惊人的一致!
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想改葬父亲,但刘基说了一句话,称迁葬会影响风水龙脉,让迷信的朱元璋立即打消了这一念头,仅在原坟上扩大,加盖地面建筑。

从考古发现来看,情况确实是这样,早期葬法很简单的。
1977年,考古专家在河南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首次发现和发掘出了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裴李岗文化。在一处氏族家族墓地中,共发现了114座人类早期墓穴,墓穴简单,不见葬具,随葬品也很少,甚至没有。
即便有随葬物品,也无金银这类贵重金属,仅是磨盘、磨棒、石斧、石铲、石镰、陶瓶、陶罐一类早期生产、生活必用用品。


人类早期这种丧葬方式,可以看成是“薄葬”。
与墓越往后造得越讲究越豪华一样,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出现对尊贵死者的追崇,特别是后期,在“国家”和“王”的概念出现,葬事开始复杂了。
与“墓”有级别一样,“葬”亦有了等级——葬厚流行就是下葬等级观念的反映,是彰显死者生前地位的体现,是“侍死者如事生”观念的具体化、世俗化。

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中国最早有记载的朝代是夏,随后是商、周,统称“三代”,三代时期的贵族墓葬等级就特别分明,贵族厚葬大兴。
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各种精美、珍贵随葬品的出土,证实当年的葬事是如何的讲究,厚葬之风是如何的严重。
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妇好墓”,便是这个时期厚葬墓的代表之一,十分豪奢,还有很多殉人。

现已证实,妇好是《乙辛周卜辞》上记载的武丁的法定配偶妣辛。此墓从未被盗墓者光顾过,保存了原始状态,出土的随葬品多达1928件。其中有755件制作工艺很高的玉器,还有绿松石、玛瑙、水晶、象牙等许多宝石。
青铜器最精华,多达468件,品种几乎涵盖了过去殷墟中出土的所有青铜器种类。有两件大方鼎,大小仅次于中国目前已发现的体形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后母戊鼎。

之后的春秋时期,“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时“礼乐崩坏”,时人以厚葬为荣,薄葬为辱。当时的齐国、宋国葬事逾制,厚葬之风尤其盛行。
到了秦汉,厚葬被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其随葬物品多得装不下,史载,他当年动用国家三分之一的财富,营建茂陵和购置随葬品。这便宜了盗墓者,据《后汉书》,当年赤眉军攻占长安后,焚烧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物”。仅茂陵中的随葬品,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


后世不少有识之士,甚至帝王本人,都对如此的厚葬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如汉文帝刘恒、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生前都提倡薄葬。
魏武帝曹操盗过墓,深知厚葬的危害,在提倡薄葬方面最积极,身体力行,死后不随葬金银宝,陪以瓦器,连“送老衣”都是生前身上穿的,即所谓“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中国哪个省的盗墓者最厉害?别说河南啊,有人不同意
盗墓者的称呼本文作者倪方六不少网友喜欢看盗墓小说,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都拥有大量的粉丝。书中的盗墓者个个都身怀绝技,自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据笔者在写作《民国盗墓史》时了解的情况,不同省份的盗墓者还是能分出高下的。有人说发明洛阳铲的河南盗墓者最厉害,真是这样吗?请河南朋友不要有意见,在笔者看来,排第一的不应该是河南人,而应该是这个省的。先从盗墓者的称呼说起。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16:520000山东的考古发现 成为了远古文明的发祥地(文明发祥地)
赵家徐瑶遗址距离现在大概11000~15000年之间。从古至今,山东在我国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已经确认在山东出现,另外还有在我国持续了两千多年,至今还有着非常大影响的儒家文化也是如此,不过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中,山东在远古时期的文化上面没有太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就连找到的距离现在最远的文化厚礼,文化也只有8500年左右,不过在找到了赵家徐瑶遗址之后就发生了变化。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49:490000中世纪早期粟特古城的格局与建筑
一、粟特地区概述粟特地区自公元前5世纪见于文献记载,主要指的是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区域。在希腊罗马的文献中,粟特地区西边是巴克特利亚,东边是塞人和斯基泰人生活的区域,主要中心城市是撒马尔罕。(图一)公元前8世纪开始,粟特地区出现早期城市,以撒马尔罕、Kesh等几个城市为代表。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3:57:410000邓振华:粟黍的起源与早期传播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7:22:590001新发现 | 江苏常州北舍庄遗址发现春秋早中期土墩墓
任林平北舍庄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北舍庄村北,北邻金府路、西邻龙源路、南临北舍庄路、东邻永泰路。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2°0′46″,东经119°50′56″。2020年9月,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中发现该遗址。2021年1月-6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33: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