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84

甲骨文发现几种“葬”字,透露出早期处理人类遗体的方式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33:304

中国葬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墓葬之“葬”,到底是什么意思?

“葬”,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已发现了此字,而且写法不止一种。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上录入了三种写法,分别是——

(甲骨卜辞一期粹1582片上“葬”字)
(甲骨卜辞一期乙3148片上“葬”字)
(甲骨卜辞一期金466片上“葬”字)

从甲骨文的写法来看,这是一个会意字。

“葬”字的古老写法不同,但透露的原始处理人类遗体的方式是一样的:人死后将遗体放入坑中,覆土埋掉,连后世必用的棺椁一类葬具也没有,甚至连坟头不留,地面上长了草。

(篆书“葬”字,中间是人的遗体,四周都是草)

后世标准“葬”字从“死”,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即源于甲骨文的“葬”字会意。

考古学上对“葬”的理解比较专业。著名考古学家王仲殊有一观点称,“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照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

(现代抬棺下葬场景)
(下葬时棺材正位场景)

后来,处理尸体有不同方式,即葬法不同,如土葬、火葬、天葬、二次葬,等等。

“葬”音与“臧”相近,古义“臧”与“藏”相通,因而有学者认为,葬就是收藏尸体,《说文解字》即就是这个观点。《礼记·檀弓》亦称,“葬也者,藏也。”《荀子·礼论》同样认为,“故葬,埋敬藏其形也。”都是一个意思。

就内容和重视程度而言,葬有薄葬与厚葬之别,构成了活人对待死人态度的全部。

(考古中发现的唐朝古墓)

人类最初或许并没有“葬”的概念,挖坑埋掉,身上盖点杂草、草席什么的物品,说明已有了原始葬俗。而这种原始的“葬”,一直贯穿于人类生活之中,至今家贫无力办亲人葬事者,还是原始的遗体处理方式。

明太祖朱元璋在当皇帝前,家中一贫如洗,其父亲得了瘟疫死后,就是用草席包裹了一下,与其二哥一起,抬到乡人施舍的一块荒地上,草草埋掉——这与甲骨文“葬”字透露的处理遗体的原始方式惊人的一致!

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想改葬父亲,但刘基说了一句话,称迁葬会影响风水龙脉,让迷信的朱元璋立即打消了这一念头,仅在原坟上扩大,加盖地面建筑。

(安徽凤阳明皇陵神道)

从考古发现来看,情况确实是这样,早期葬法很简单的。

1977年,考古专家在河南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首次发现和发掘出了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裴李岗文化。在一处氏族家族墓地中,共发现了114座人类早期墓穴,墓穴简单,不见葬具,随葬品也很少,甚至没有。

即便有随葬物品,也无金银这类贵重金属,仅是磨盘、磨棒、石斧、石铲、石镰、陶瓶、陶罐一类早期生产、生活必用用品。

(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
(裴李岗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随葬器)

人类早期这种丧葬方式,可以看成是“薄葬”。

与墓越往后造得越讲究越豪华一样,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出现对尊贵死者的追崇,特别是后期,在“国家”和“王”的概念出现,葬事开始复杂了。

与“墓”有级别一样,“葬”亦有了等级——葬厚流行就是下葬等级观念的反映,是彰显死者生前地位的体现,是“侍死者如事生”观念的具体化、世俗化。

(秦公一号大墓考古现场,复原)

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中国最早有记载的朝代是夏,随后是商、周,统称“三代”,三代时期的贵族墓葬等级就特别分明,贵族厚葬大兴。

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各种精美、珍贵随葬品的出土,证实当年的葬事是如何的讲究,厚葬之风是如何的严重。

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妇好墓”,便是这个时期厚葬墓的代表之一,十分豪奢,还有很多殉人。

(安阳殷墟妇好墓,陪葬大量青铜器)

现已证实,妇好是《乙辛周卜辞》上记载的武丁的法定配偶妣辛。此墓从未被盗墓者光顾过,保存了原始状态,出土的随葬品多达1928件。其中有755件制作工艺很高的玉器,还有绿松石、玛瑙、水晶、象牙等许多宝石。

青铜器最精华,多达468件,品种几乎涵盖了过去殷墟中出土的所有青铜器种类。有两件大方鼎,大小仅次于中国目前已发现的体形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后母戊鼎。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青铜鼎)

之后的春秋时期,“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时“礼乐崩坏”,时人以厚葬为荣,薄葬为辱。当时的齐国、宋国葬事逾制,厚葬之风尤其盛行。

到了秦汉,厚葬被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其随葬物品多得装不下,史载,他当年动用国家三分之一的财富,营建茂陵和购置随葬品。这便宜了盗墓者,据《后汉书》,当年赤眉军攻占长安后,焚烧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物”。仅茂陵中的随葬品,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

(茂陵碑)
(茂陵封土堆)

后世不少有识之士,甚至帝王本人,都对如此的厚葬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如汉文帝刘恒、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生前都提倡薄葬。

魏武帝曹操盗过墓,深知厚葬的危害,在提倡薄葬方面最积极,身体力行,死后不随葬金银宝,陪以瓦器,连“送老衣”都是生前身上穿的,即所谓“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安阳西高穴古墓考古现场)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