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发现几种“葬”字,透露出早期处理人类遗体的方式
中国葬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墓葬之“葬”,到底是什么意思?
“葬”,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已发现了此字,而且写法不止一种。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上录入了三种写法,分别是——
从甲骨文的写法来看,这是一个会意字。
“葬”字的古老写法不同,但透露的原始处理人类遗体的方式是一样的:人死后将遗体放入坑中,覆土埋掉,连后世必用的棺椁一类葬具也没有,甚至连坟头不留,地面上长了草。
后世标准“葬”字从“死”,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即源于甲骨文的“葬”字会意。
考古学上对“葬”的理解比较专业。著名考古学家王仲殊有一观点称,“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照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
后来,处理尸体有不同方式,即葬法不同,如土葬、火葬、天葬、二次葬,等等。
“葬”音与“臧”相近,古义“臧”与“藏”相通,因而有学者认为,葬就是收藏尸体,《说文解字》即就是这个观点。《礼记·檀弓》亦称,“葬也者,藏也。”《荀子·礼论》同样认为,“故葬,埋敬藏其形也。”都是一个意思。
就内容和重视程度而言,葬有薄葬与厚葬之别,构成了活人对待死人态度的全部。
人类最初或许并没有“葬”的概念,挖坑埋掉,身上盖点杂草、草席什么的物品,说明已有了原始葬俗。而这种原始的“葬”,一直贯穿于人类生活之中,至今家贫无力办亲人葬事者,还是原始的遗体处理方式。
明太祖朱元璋在当皇帝前,家中一贫如洗,其父亲得了瘟疫死后,就是用草席包裹了一下,与其二哥一起,抬到乡人施舍的一块荒地上,草草埋掉——这与甲骨文“葬”字透露的处理遗体的原始方式惊人的一致!
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想改葬父亲,但刘基说了一句话,称迁葬会影响风水龙脉,让迷信的朱元璋立即打消了这一念头,仅在原坟上扩大,加盖地面建筑。
从考古发现来看,情况确实是这样,早期葬法很简单的。
1977年,考古专家在河南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首次发现和发掘出了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裴李岗文化。在一处氏族家族墓地中,共发现了114座人类早期墓穴,墓穴简单,不见葬具,随葬品也很少,甚至没有。
即便有随葬物品,也无金银这类贵重金属,仅是磨盘、磨棒、石斧、石铲、石镰、陶瓶、陶罐一类早期生产、生活必用用品。
人类早期这种丧葬方式,可以看成是“薄葬”。
与墓越往后造得越讲究越豪华一样,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出现对尊贵死者的追崇,特别是后期,在“国家”和“王”的概念出现,葬事开始复杂了。
与“墓”有级别一样,“葬”亦有了等级——葬厚流行就是下葬等级观念的反映,是彰显死者生前地位的体现,是“侍死者如事生”观念的具体化、世俗化。
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中国最早有记载的朝代是夏,随后是商、周,统称“三代”,三代时期的贵族墓葬等级就特别分明,贵族厚葬大兴。
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各种精美、珍贵随葬品的出土,证实当年的葬事是如何的讲究,厚葬之风是如何的严重。
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妇好墓”,便是这个时期厚葬墓的代表之一,十分豪奢,还有很多殉人。
现已证实,妇好是《乙辛周卜辞》上记载的武丁的法定配偶妣辛。此墓从未被盗墓者光顾过,保存了原始状态,出土的随葬品多达1928件。其中有755件制作工艺很高的玉器,还有绿松石、玛瑙、水晶、象牙等许多宝石。
青铜器最精华,多达468件,品种几乎涵盖了过去殷墟中出土的所有青铜器种类。有两件大方鼎,大小仅次于中国目前已发现的体形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后母戊鼎。
之后的春秋时期,“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时“礼乐崩坏”,时人以厚葬为荣,薄葬为辱。当时的齐国、宋国葬事逾制,厚葬之风尤其盛行。
到了秦汉,厚葬被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其随葬物品多得装不下,史载,他当年动用国家三分之一的财富,营建茂陵和购置随葬品。这便宜了盗墓者,据《后汉书》,当年赤眉军攻占长安后,焚烧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物”。仅茂陵中的随葬品,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
后世不少有识之士,甚至帝王本人,都对如此的厚葬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如汉文帝刘恒、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生前都提倡薄葬。
魏武帝曹操盗过墓,深知厚葬的危害,在提倡薄葬方面最积极,身体力行,死后不随葬金银宝,陪以瓦器,连“送老衣”都是生前身上穿的,即所谓“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刘氏后人带刘伯温画像鉴宝 专家要求上交(刘伯温画像)
刘伯温后人带画像鉴宝专家要求上交被拒绝。2012年的一档鉴宝节目,刘伯温23代后裔高举祖先的画像登台来到专家面前,一名专家问他为什么如此隆重,高举头顶刘氏后裔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说到这是对祖先刘伯温的尊重。随后,他简单介绍了自己家族的这幅传家宝刘伯温画像,说传到自己手里,祖先已经堡了几百年历史。此时,专家组半信半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这件传家宝。刘伯温画像我要新鲜事2023-11-12 19:53:510003白熊龙:目前生存地点最北的恐龙(长5米/出土于北极圈)
白熊龙是一种暴龙超科恐龙,也是目前发现的生存地点最北端的恐龙,诞生于7100万年前-6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外形和霸王龙类似,但是它的体型小很多,体长只有5米左右,它也是目前发现的罕见的生活于北极圈的暴龙类恐龙。白熊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21:220000「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峙峪文化
▲峙峪遗址位置图峙峪文化,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1963年发现于山西省朔县城西北峙峪村附近。同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该文化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28945±1370和28135±1330年(未经校正)。地层和年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0:48:550001乾隆尸体被扔臭水沟 溥仪也没办法(孙殿英盗墓)
孙殿英盗墓把乾隆尸体扔进臭水沟。古代时期是很讲究葬礼仪式,特别是那些皇宫贵族的人,他们生前都会给自己选择一个好的墓葬地址,还会准备很多的陪葬品,因为他们认为人去世之后是到了另一个世界,所以要准备很多的陪葬品,由于墓葬中呢携带了大量的珍贵的文物,也引起了历代盗墓贼的关注,所以想要发掘汉朝古墓也是靠运气的。乾隆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1:33:19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33: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