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笔记记载时有钱人一种养生风俗,到清朝时大兴,皇家特迷信
鹿血与贵族保健问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国古代贵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重视养生,想长生不老,永远享受人间欢乐。
他们通行养生手段就一个字——补!

在早期,如今普通之家孩子都会喝的牛奶,都是补品,乳与血一样,在古人眼里都是有神性、有特质的东西。到了宋元时,牛奶才成为当时中原小康之家的常用饮料。
宋元时,真正的有钱人、贵族中间盛行的保健饮品不再是牛奶,而是鹿血。喝鹿血成为那个时代讲究养生人士的习惯,这种至今尚存的保健风俗,就是从宋朝兴起的。

宋人苏颂的《本草图经·兽禽部》(卷十三)中,记录了时人的喝鹿血现象:“近世有服鹿血酒,云得于射生者,因采捕人山失道,数日饥渴,将委顿,惟获一生鹿,刺血数升饮之,饥渴顿除,及归,遂觉血气充盛异常。人有效其服饵,刺鹿头角间血,酒和饮之,更佳。”
为了满足喝鹿血的需要,有钱人家干脆养鹿。

宋人周煇《清波杂志》中,记载了不少宋朝名人轶事。卷三“乳羊”条中,便提到了当时有钱人家为保健而养鹿的事情:“士大夫求恣嗜欲,有养巨鹿,日刺其血,和酒以饮。”
有的人家能养上成百上千头鹿,由此可见时人对鹿血保健功能的迷信之深。

在明朝对鹿血迷信稍有降温之后,到清朝时,宋人笔记下的喝鹿血现象,又风行了起来。因为,清朝皇家特迷信之,皇帝喜欢喝鹿血、食鹿肉。
有这么一个故事可知清朝皇家常吃鹿肉。
《清稗类钞·饮食类 》“高宗谓蔬食可口”条记载,乾隆下江南,曾到常州的天宁寺吃午饭,寺庙没有荤菜,和尚吃素,上的自然都是素菜。

主持担心皇帝吃不好,谁知乾隆吃的很开心,他对大和尚说了这样一句话:“蔬食殊可口,胜鹿脯、熊掌万万矣。”
乾隆认为素菜比鹿肉、熊掌还好吃,从这句话中可知乾隆是常吃鹿肉的。而乾隆所言不过是山珍海味吃多了的腻歪话。

清人对鹿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似比宋人更在意。认为鹿浑身是宝,乃“大补”之物,尤其对鹿血情有独钟,清朝的皇帝生前几乎全都喜欢喝鹿血,当时皇家都专用鹿苑。
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生前就通过喝鹿血来保健。《清稗类钞·饮食类二 》“文宗饮鹿血”条,谈的就是咸丰喝鹿血的逸闻——

“文宗御宇时,体多疾,面常黄,时问医者以疗疾法,医谓鹿血可饮。于是养鹿百数十,日命取血以进。”
“文宗”是咸丰皇帝死后的庙号,当了11年皇帝,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年仅31岁。
他是怎么死的?与喝鹿血有关。

当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烧了圆明园,咸丰吓跑了,来到了热河行宫,就是今天的承德避暑山庄。虽然政局危机重重,但咸丰还是纵情声色,结果身子不行了,“咯疾大作,令取鹿血以供”。
结果鹿血还没有取来,人就咽气了。
为什么皇帝喜欢喝鹿血?其实有一隐秘的原因,就是中医所谓“壮阳”需要。据说喝了鹿血后全身发热,清朝皇帝将之当成了壮阳药来喝的。

实际上,清朝满人是从东北走出来的,对鹿这类动物血有天生的情结,清朝皇家迷信鹿血并不意外。但因为皇帝喜欢这种东西,民间对鹿制品的迷信便多了一层色彩,至今民间都认为“鹿血大补”。
在当年,京城高级宴会上少不了“鹿制品”,鹿鞭、鹿尾这些都是上等菜肴。

大户人家,也对鹿血鹿肉深信不疑。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便有这方面的记述。如小说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史湘云和贾宝玉兴致来了,便曾商议要吃生鹿肉。

李旻:高地龙山社会及遗产
中国青铜文明形成所涉及的空间范畴接近整个地中海世界——在历时千年的过程中,诸多政权与社会群体在持续的互动中此消彼长,形成复杂的政治遗产。面对大量出土资料,在描述区域文化间风格差别的同时把握社会变革的宏观特征,是考古分析向史识转化的必经之路。这要求学者反复思考作为研究工具的考古学分类,兼顾不同时空尺度,服务于自己的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34:250001日本最近挖出两件国宝,网友听说后马上联想, “是不是中国的?”
日本四世纪贵族大墓挖出“蛇剑”和“盾镜”本文作者倪方六最近,日本网友热议日本国一起重大的考古发现。去年,从奈良市西部最大的圆形墓——富雄丸山古墓区域,挖出了两件特别的随葬品——铁质“蛇剑”和青铜“盾镜”。青铜镜与铁剑,在日本古墓葬中已出土很多,但这两件东西真的不一般,被日本专家视为“国宝”,引起轰动,大小媒体竞相报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12:180000地下文物看陕西:骊山夕照,秦始皇陵
#博物馆奇遇记#秦王朝自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到公元前207年灭亡,只存在了15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秦虽享祚短暂,但影响巨大。秦王朝不仅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为后世留下众多影响巨大的无形遗产,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埋藏丰富、神秘莫测、令人遐想的有形宝库——秦始皇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36:310000李学勤:有关古史的十个新发现
0000学术由问题始,“学科”不过是方法
2016-02-23郭静云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核心提示】当研究者叙述出问题所表达的现象后,最关键的是去了解其原因和背后意义,但这显然是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学界经常讨论的“考古与历史如何相配”问题,实际含义应该是在人类历史整体性研究框架中,考古学与文献学如何相配。在此命题中,一切所谓的“学科”,实际上仅是不可或缺的各种研究方法、工具罢了,并非两相独立、互不关联的学术领域。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49: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