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称韩日城市规划模仿中国考工记,那考工记咋做城市规划的?
古代中国第一波城市化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表示,中国还会有5亿多人口走向城市。
潘基文在讲话中,还提到了中国《周礼·考工记》,考工记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指南,不只影响了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城市的规划,数千年来也是模仿考工记的。


那考工记咋做城市规划的?《周礼·考工记》的城市规划指导方针叫“营国制度”。
主要内容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大概意思指导各诸侯国如何造成:匠人建造都城,9里见方,每面3门。国城中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道路各九条,路宽7丈2尺。王宫的路门里,左面是宗庙,右面是社稷坛。王宫的前面是朝市,后面是宫市,宫市和朝市的面积都是100亩。

对照这一规划制度,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这些古代都城的布局,基本上都是这样安排的。至今,北京的天坛、帝王庙、皇(故)宫都还在。
东周以后,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各诸侯国“都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镇数量大增,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古代中国“城镇化”运动最早一波高峰,奠定了现代中国城镇的基本版图,今天许多城市都是那个时候选址定下来的。
而相当于今天“地级市”、“县城”的郡、县行政区划,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只是郡、县的大小、上下关系没有统一。

这一时期,生活和经济都得到了极大发展,社会变化剧烈,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由于每一个诸侯国都要大兴土木、构筑城池,新城市大量兴起。
有学者做过统计,《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新筑的城池多达63个,而实际有城市68个,另外5个是重修的城池,属城市规模的扩展。

据《春秋战国城市经济发展史论》一书统计,整个春秋战国时期,35个诸侯国的城镇共计600个,其中,晋国91个、楚国88个、鲁国69个、郑国61个、周国50个、吴国10个。
这是在史料上可以查到的,实际肯定超过此数,估计战国时期全中国的城镇数量已近千个(一说800至900个)。

这期间,城镇化运动搞得最好的,应该是位于今山东省境内的齐国。《考工记》所记述的中国城市营建制度和生产制度,其实就是齐国的城市规划思想与生产工艺。
齐国首都临淄规模很大,可以说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有城有郭,即有内城和外城,是最令人羡慕的。

据《战国策·齐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条,当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看到:“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临淄之途,车声击,人肩摩……”
从苏秦的描述中可以知道,临淄这个城市十分富有殷实,GDP应该远高于其它诸侯国。
临淄市民文体生活丰富,娱乐、健身活动与今天的城里人也有一拼:吹竽的、鼓瑟的、弹琴的、斗鸡的、赛狗的、下棋的、踢球的,都能看到。

临淄人所踢的,是现代最受欢迎的足球。临淄因此被国际足球认定是人类足球的发源地。临淄的繁荣从当时的交通上就能看出,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当时临淄城居民有7万户,以每户5人来算,多达35万之众。若据苏秦可以征发21万士兵一说来推测,城郊加起来当有60万人口。

齐国《史记》、《战国策》诸史书记载,齐国至少有81个大小城镇,以每城万户来算,每户5口人来算,平均每全城市的5万人,与现代县城规模差不多。由此可见,当时齐国城镇化程度之高。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北京城所在的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城西南),也是在这一轮全国性城镇化运动中崛起,大放异彩,成为北方的中心城市,到明清最辉煌,是两朝都城,1949年后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说说NBA球队的成功之道——选秀篇
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0:34:230000盗出16件青铜器卖了90万,就在皆大欢喜时,盗墓者举报了自己
盗墓者举报自己盗墓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者很可恨,但有时又不得不“佩服”盗墓者,很多长期埋地下的古墓都是盗墓首先寻找到的,很多文化奇迹也是因盗墓才发现的。2004年4月的一天深夜,一伙盗墓者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的麦田盗墓,炸坟的声响虽然沉闷,但在夜空里动静格外地大,把熟睡的村民都惊醒了。这也不是村民第一次被惊醒,从前年开始,麦田里就不断出现盗墓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59:440000红山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0000冯时:昆仑考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49:3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