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汉墓发掘时遇到了特殊反盗手段,向解放军工程兵求援
古代墓道的封堵手段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的《中国盗墓史·古代人物卷》,正在出版当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一点号,就来说说与盗墓有关的事情。

古代权贵的墓中都会有随葬品,有不少是金银财宝,重新出土是有流通价值的。所以,有人就想到了盗墓。为了防止被盗,下葬时就得用足心思,考虑反盗墓。
说白了,陵墓就是地下房间式建筑,不过这房子不是给人住的,而是给死人“住”的,放棺材、放随葬品用的,故称“阴宅”。阴宅就阳宅一样,也有门有出口。为了方便下葬,往往会预挖出方便施工和棺材、随葬品送进墓室的斜坡墓道。
自然,如果盗墓的话,从墓道进入是最省事和方便的,较易得手。考虑到这种情况,在下葬以后,必须把墓道口、墓门全都封起来,将墓道用土、石填实,门、口封死。

墓门早期有用木门封,有条件的多用、石门封堵。如已考古发掘的明清帝王陵,通往地宫的墓道上,都有厚重的石门,而且不只一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孙殿英盗清东陵时,乾隆皇帝的裕陵、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墓道上,都有沉重的石门封堵,孙殿英使用军事炸药炸开才进入地宫,盗陵成功。
也有不用门堵,直接用石块、砖块砌上堵死的。
用石块封堵墓道,最难弄开,因为又重又硬。如江苏徐州已考古发掘的龟山楚王墓、狮子山楚王墓,都是这样封堵墓道的,大的石块重达一两吨,现代考古时用重型吊车吊出石块,才挖出墓道的。

相对来说,用砖块封堵比石块封堵反盗墓效果要差点。这种封堵一般用于墓道最外面的入口处。如1956年开始发掘的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就是用砖块封的,称为“金刚墙”。因为砖块好拆,所以盗起来也比较方便,一些盗墓者就是拆墙而入的,这在考古中有不少发现。
因为砖封易拆,如何加强拆开的难度,就是反盗墓设计时要考虑的。
比较常见的,古人用糯米熬煮成汁加上石灰,作为砌砖塞缝的稀浆。干燥以后,砖与砖之间会粘得死死的,很难分开。用糯米汁造墓,也是古代富贵人家常用的方法,一直到水泥发明以后才逐渐消失。
除了用糯米汁来粘缝隙,高等级的大墓还有用铁汁浇灌封堵的手段,如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就是这样,1960年代试掘时便发现了这种现象。

而更高级、反盗效果最好的,则是直接浇铸铁壁——满城汉墓二号墓的墓道封堵,便是这样!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合葬墓,部队做工事先发现刘胜一号墓的,然后顺着在旁边找到窦绾二号墓。
秦汉时流行夫妻“同墓不同穴”下葬风俗,故刘胜夫妻有两个墓穴。
二号墓北距一号墓约120米,墓道门都向东。当年开挖墓道时,先在选好的山坡上凿石打洞,向山体内深入,凿挖出墓室。
发掘时发现,墓道入口伪装得很好,不知情者很难发现。当进埋葬后,将挖七的墓道填实,恢复与原来山坡一样的坡度,看不出有高出或塌陷的现象,伪装得相当隐蔽,毫无异常。里面

在上层填土中,里面夹杂有很多石块,大小不一。再往下一层,则是较大的石块,厚约1米;最下面一层是更大的石块,每块重几十斤到几百斤不等,最大的可能有一吨多重。
这些是石头的出现,用意就是增加盗墓者挖掘墓道的难度。这些石头是就地取材,应该是下葬封上墓道口以后,从山上凿石,推下来塞进墓道的。
1968年考古发掘时,在挖掘墓道填土时,确实费了很大的劲,才露出封门。墓道门是砖块封的,用横砖错缝,平砌了46层。
整个封门结构极为复杂、牢固。牢固在哪?原来在砖墙之间用铁水浇灌,在砖墙之间铸出了一道铁壁。

满城汉墓二号墓在墓道口反盗墓封堵方面,用足了心思,由3道砖墙和1道铁壁构成。据已发表考古报告,当年封堵时是从里到外砌,先砌第一道砖墙,再砌第二道砖墙。
第二道砖墙与第一道砖墙之间相隔20厘米,其间填满黄土。铁壁在第二道砖墙与第三道砖墙之间。
铁壁如何铸出来的?原来是在第二道砖墙与第三道砖墙之间,留下空间,为防止浇铸时,铁水从砖缝泄漏,在第二道墙外壁抹一层厚约5厘米的掺草泥土。

第三道道砖墙与第二道砖墙面相距14厘米,铁汁是从第三道砖墙的顶部灌下来的,发掘时仍可以看到上面有一个泥土做成的浇铸口。铁水就是顺着这个浇铸口,灌入两道砖墙之间,形成了厚达14厘米的铁壁。
这种用砖石、配合铁壁来封堵墓门的手段,十分罕见,非常特殊。
俗话说“铜墙铁壁”,意思是形容墙壁的坚固。满城汉墓这“铁壁”真的十分坚固,用铁凿、镢头、锤子一类工具,根本打不开。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快发掘进度,考古队想到了驻地的部队,经请示上级,向解放军求援,请来了工程兵,使用炸药把铁壁炸开,才解决难题,得以顺利进入。

吴承明: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下)
(十五)拜读大作前稿,我曾说多种资源配置机制的理论是一大创造。这次修订稿,提出各种机制之间及其主体利益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又一创造。市场机制显然是最主要的调节器。这样,整个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有了一个系统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框架已形成,至于其完整化,恐怕要等发表后,听取时贤评论,再作修正补充。0000巨型泰坦恐龙:沉重龙 诞生于白垩纪/体长15-20米
沉重龙是泰坦巨龙类恐龙的一种,属于巨型恐龙,体长15-20米左右,诞生于875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第一批化石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发掘的,这种恐龙属于植食性恐龙,在1990年的时候才正式的进行命名。沉重龙的化石分布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2:10:410000秦桧家族古墓被发现 居然有忠臣骸骨
据史料记载,秦桧临死前曾经向宋高宗请求,想让自己的儿子秦西继承相位,只是被宋高宗拒绝了。为了子孙后代生活无忧,他命人把大量的金银珠宝偷偷的运回家乡。但是为了掩人耳目,他没有直接将钱带回家,而是埋在一处相对隐秘的地方,之后留给后代一张藏宝图。人们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秦桧家族墓我要新鲜事2023-08-20 20:21:040000“中小博物馆数字助力繁星计划”正式发布
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文物报社发起“中小博物馆数字助力繁星计划”在(以下简称“繁星计划”)福州正式启动。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发奋,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共同启动“繁星计划”发布。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1:39:000000这一座陵墓象征华夏龙脉 千年来无人敢盗墓 连考古专家也不敢动
古代帝王陵墓不仅体现了统治者专制的权力,还蕴含着深远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华第一陵”的黄帝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不仅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起源,更被视为华夏子孙的“龙脉”与号召。每座帝陵都蕴含着这样的文化内涵,其中的陪葬品往往与之同等重要。然而,这些陪葬品之丰富却也诱发了盗墓行业的兴起,为了获取陪葬品人们不惜违背伦理,盗开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59: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