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758

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古代彩陶)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4:04:530

古代彩陶

彩陶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是以红色赤铁矿(赭石)、黑色锰氧化物及白泥三种颜料,在红褐色或橙黄色的陶胎上绘画纹饰,入窑烧成的彩绘陶器。

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钵

钵内用黑色颜料绘画人面纹与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特有纹饰。图片来源:《世界陶瓷全集10中国古代》,页1,图9。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年代距今约六千年左右,出土许多具有纹饰的彩绘陶器,是中国古代彩陶的第一个巅峰时期。半坡类型彩陶的器型有盆、钵、瓶、罐、缸等品类,主要以红底黑彩为主,纹饰内容包含动物、植物及几何等图案,其中以人面鱼纹最经典。图一为半坡类型之彩陶钵,此器的口沿往外翻折,腹部略深,器壁以圆缓的弧度向下收窄,钵内绘画二个人面纹饰,人面呈圆形,头顶耸立三角形的冠帽或发髻,耳边各有一尾鱼纹,嘴巴亦以二个对接式的鱼形纹样装饰。二个人面采对称法平均分布,两者之间穿插一尾鱼纹,由于鱼纹的首尾方向彼此相反,在圆形的器表上产生逆时针回绕的感觉。此类纹饰的画风独特而神秘,是渔猎生活与信仰的缩影。

2. 马家窑类型彩陶

马家窑类型·彩陶壶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器,质地细腻,打磨光滑,表面绘画流转生动的弦纹与涡纹。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彩陶文物的出土数量十分丰富,而且呈现完整的发展序列,一般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类型,代表马家窑文化早、中、晚、末四期之特色。马家窑类型距今约四、五千年左右,陶器制作工艺已经十分发达,此时的彩陶器形主要为瓶、盆、罐、瓮等品类,胎体质地细腻,表面打磨光滑,纹饰以黑色彩绘的弦纹、波纹及涡纹为主。图二为马家窑类型之彩陶壶,壶口往外翻折,颈部收窄,肩部平缓向下倾斜,腹部深长且上宽下窄,左右两侧附加半环形的器耳,颈部、肩部及上腹部用黑色颜料绘画弦纹、涡纹及斜线等纹样,涡纹成丛旋转回绕,线条细密却铺排有序,漩涡中心以圆点装饰。细致光滑的胎质、流转生动的纹饰及修长典雅的形制,是马家窑类型的典型特徵,可见此时彩陶艺术已经达到卓越的巅峰。

3.半山类型彩陶

半山类型·彩陶壶

半山类型的彩陶器,以红黑二色颜料绘画弦纹、折线三角纹、锯齿纹及波浪纹等纹样。

半山类型晚于马家窑类型,彩绘陶器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特色,造形有壶、瓶、钵、罐等品类,纹饰以红、黑二色颜料绘制而成,图案多见弦纹、涡纹、波浪纹、网格纹、锯齿纹、折线纹等等。图三为半山类型的彩陶壶,此器的壶口微敞,颈部略短,肩部斜溜,腰部外扩后往下收窄,两侧各有一个系耳,它的胎体橙黄,表面经过仔细打磨,故有匀亮的光泽。壶颈部绘画粗细相间的平行弦纹和带状三角纹,壶腹以外扩的腹腰为分界,上半部绘画三角形的折线纹,利用平行曲折的方式,使折线纹构成大型的三角纹饰块面,折线边缘排列细小的锯齿纹,壶腹腰际勾勒一圈波浪纹。此器以红黑二色颜料来配合线条的宽窄变化,避免了平行线纹在层层堆叠中可能产生的拥挤和累赘感,粗细相间的线条及细小的锯齿纹都因色彩递变而显得十分清晰,在大块纹饰里表现细节纹样,是半山类型彩陶独到之处。

4.马厂类型彩陶

马厂类型·彩陶壶

此器的胎质略粗,表面用红黑二色颜料绘画人形蛙纹,是马厂类型的特有纹饰。

马厂类型是继半山类型发展起来的文化,彩陶制品与半山类型同中有异,器形有壶、瓶、罐、盆等品类,表面以红黑二色颜料绘画纹饰,图案有大圆圈纹、人形蛙纹、网格纹、垂帐纹、三角纹等等。图四为马厂类型的彩陶壶,此器属于粗胎红陶,口沿外敞,颈部颇短,肩部斜溜,腰部外扩,腹下部收窄为尖底,腰际附加二个系耳,表面纹饰集中于上半部,用红色和黑色颜料绘画竖线与三角形折线所组成的人形蛙纹,腰际勾勒一圈垂帐纹。此类人形蛙纹的形状简化抽象,是马厂类型彩陶的特有纹饰,而其胎质略粗,器形不甚端整,纹饰绘画笔触粗率,也是此一时期的风格。

5.辛店文化彩陶

辛店文化·彩陶壶

夹砂红陶,腹壁呈「< >」形腰身,表面绘画「兀」字形纹样,是辛店类型的特色。

辛店文化是西北地区的文化遗存,年代距今约二、三千年左右,彩陶产量由早期向晚期逐渐增多,因为带有一些马厂类型的文化元素而常被并列比较。图五为辛店文化的彩陶壶,此器属于夹砂红陶,壶口外敞,颈部略长,肩部斜溜,腹部略深,器壁朝下收窄,形成转折比较方硬的「< >」形腰身,粗颈两侧附加双耳,耳型较大,由壶口连接到肩部。此壶表面用黑色颜料绘画三角形折线纹、平行弦纹、细波纹、「兀」字形线纹,线纹之间填饰红色颜料,腰部勾勒一圈粗弦纹,并往下绘画数条直线与细波纹,风格粗犷朴拙,正是辛店文化彩陶的典型纹样。古代彩陶经历数千年的历史,在各区域文化里发展出不同的类型,胎体质地和造形纹饰都各有特色,呈现先民们就地取材、创造艺术的智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