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古代彩陶)
古代彩陶
彩陶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是以红色赤铁矿(赭石)、黑色锰氧化物及白泥三种颜料,在红褐色或橙黄色的陶胎上绘画纹饰,入窑烧成的彩绘陶器。
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钵内用黑色颜料绘画人面纹与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特有纹饰。图片来源:《世界陶瓷全集10中国古代》,页1,图9。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年代距今约六千年左右,出土许多具有纹饰的彩绘陶器,是中国古代彩陶的第一个巅峰时期。半坡类型彩陶的器型有盆、钵、瓶、罐、缸等品类,主要以红底黑彩为主,纹饰内容包含动物、植物及几何等图案,其中以人面鱼纹最经典。图一为半坡类型之彩陶钵,此器的口沿往外翻折,腹部略深,器壁以圆缓的弧度向下收窄,钵内绘画二个人面纹饰,人面呈圆形,头顶耸立三角形的冠帽或发髻,耳边各有一尾鱼纹,嘴巴亦以二个对接式的鱼形纹样装饰。二个人面采对称法平均分布,两者之间穿插一尾鱼纹,由于鱼纹的首尾方向彼此相反,在圆形的器表上产生逆时针回绕的感觉。此类纹饰的画风独特而神秘,是渔猎生活与信仰的缩影。
2. 马家窑类型彩陶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器,质地细腻,打磨光滑,表面绘画流转生动的弦纹与涡纹。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彩陶文物的出土数量十分丰富,而且呈现完整的发展序列,一般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类型,代表马家窑文化早、中、晚、末四期之特色。马家窑类型距今约四、五千年左右,陶器制作工艺已经十分发达,此时的彩陶器形主要为瓶、盆、罐、瓮等品类,胎体质地细腻,表面打磨光滑,纹饰以黑色彩绘的弦纹、波纹及涡纹为主。图二为马家窑类型之彩陶壶,壶口往外翻折,颈部收窄,肩部平缓向下倾斜,腹部深长且上宽下窄,左右两侧附加半环形的器耳,颈部、肩部及上腹部用黑色颜料绘画弦纹、涡纹及斜线等纹样,涡纹成丛旋转回绕,线条细密却铺排有序,漩涡中心以圆点装饰。细致光滑的胎质、流转生动的纹饰及修长典雅的形制,是马家窑类型的典型特徵,可见此时彩陶艺术已经达到卓越的巅峰。
3.半山类型彩陶

半山类型的彩陶器,以红黑二色颜料绘画弦纹、折线三角纹、锯齿纹及波浪纹等纹样。
半山类型晚于马家窑类型,彩绘陶器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特色,造形有壶、瓶、钵、罐等品类,纹饰以红、黑二色颜料绘制而成,图案多见弦纹、涡纹、波浪纹、网格纹、锯齿纹、折线纹等等。图三为半山类型的彩陶壶,此器的壶口微敞,颈部略短,肩部斜溜,腰部外扩后往下收窄,两侧各有一个系耳,它的胎体橙黄,表面经过仔细打磨,故有匀亮的光泽。壶颈部绘画粗细相间的平行弦纹和带状三角纹,壶腹以外扩的腹腰为分界,上半部绘画三角形的折线纹,利用平行曲折的方式,使折线纹构成大型的三角纹饰块面,折线边缘排列细小的锯齿纹,壶腹腰际勾勒一圈波浪纹。此器以红黑二色颜料来配合线条的宽窄变化,避免了平行线纹在层层堆叠中可能产生的拥挤和累赘感,粗细相间的线条及细小的锯齿纹都因色彩递变而显得十分清晰,在大块纹饰里表现细节纹样,是半山类型彩陶独到之处。
4.马厂类型彩陶

此器的胎质略粗,表面用红黑二色颜料绘画人形蛙纹,是马厂类型的特有纹饰。
马厂类型是继半山类型发展起来的文化,彩陶制品与半山类型同中有异,器形有壶、瓶、罐、盆等品类,表面以红黑二色颜料绘画纹饰,图案有大圆圈纹、人形蛙纹、网格纹、垂帐纹、三角纹等等。图四为马厂类型的彩陶壶,此器属于粗胎红陶,口沿外敞,颈部颇短,肩部斜溜,腰部外扩,腹下部收窄为尖底,腰际附加二个系耳,表面纹饰集中于上半部,用红色和黑色颜料绘画竖线与三角形折线所组成的人形蛙纹,腰际勾勒一圈垂帐纹。此类人形蛙纹的形状简化抽象,是马厂类型彩陶的特有纹饰,而其胎质略粗,器形不甚端整,纹饰绘画笔触粗率,也是此一时期的风格。
5.辛店文化彩陶

夹砂红陶,腹壁呈「< >」形腰身,表面绘画「兀」字形纹样,是辛店类型的特色。
辛店文化是西北地区的文化遗存,年代距今约二、三千年左右,彩陶产量由早期向晚期逐渐增多,因为带有一些马厂类型的文化元素而常被并列比较。图五为辛店文化的彩陶壶,此器属于夹砂红陶,壶口外敞,颈部略长,肩部斜溜,腹部略深,器壁朝下收窄,形成转折比较方硬的「< >」形腰身,粗颈两侧附加双耳,耳型较大,由壶口连接到肩部。此壶表面用黑色颜料绘画三角形折线纹、平行弦纹、细波纹、「兀」字形线纹,线纹之间填饰红色颜料,腰部勾勒一圈粗弦纹,并往下绘画数条直线与细波纹,风格粗犷朴拙,正是辛店文化彩陶的典型纹样。古代彩陶经历数千年的历史,在各区域文化里发展出不同的类型,胎体质地和造形纹饰都各有特色,呈现先民们就地取材、创造艺术的智慧。
新发现 | 三门峡小交口遗址考古收获
小交口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交口乡小交口村北,地处东青龙涧河北岸的黄土台塬边坡上,向南隔东青龙涧河与南交口遗址相望。199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现了该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23:480000黄帝与蚩尤之战: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难怪蚩尤打不过黄帝
距今约4500年前,古代中国的历史上发生了一场被称为黄帝蚩尤之战的重大事件,这场战斗成为了上古三国鼎立时期的关键,最终由黄帝取得了胜利,完成了上古的统一霸业。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从权力争夺到信仰、掠夺和资源争夺,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然而,新的考古发现和逻辑推断可能揭示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原因,即一场关乎吃什么的路线之争。我要新鲜事2023-09-21 19:11:320000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2016年7月4日下午2:00-6:00,整整4个小时的时间,郭静云教授为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做了主题为“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报告,讲述了其著作《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主要内容。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20:190001古墓没有金银珠宝 却发现了公元前的“超前科技” 但专家不承认
古代文明的奇迹总是让人称奇,就像伊拉克境内的一处古墓,墓中出土的一些文物让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陷入深深的思考。在这座古墓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陶罐和铜管,它们被认为是古代电池的零部件。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地的考古专家们的重视和研究。我要新鲜事2023-04-24 23:46:220000刚刚,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揭晓
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展览淮海战役纪念馆红船起航——南湖革命纪念馆基本陈列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