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盗墓十分罕见的五大特征,除了洛阳铲,还有什么?
原题:民国盗墓五大特征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民国盗墓,一团乱象。谈起民国盗墓,大家的印象就是“疯狂”。

图:古墓地宫

图:古棺遗骸

图:清代官员不腐尸体
自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起,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晚清兴起的盗墓找古活动,变得尤其活跃。这其中,又以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以前的盗墓活动最厉害,盗墓利器洛阳铲,就是这一时间在河南洛阳一带发明的。
《民国盗墓史·内幕卷》对这一段历史有详细 交代,全书内容包括民间盗墓、军阀盗宝、洋人考古三大块,对民国期间发生的大家知道和不知道的主要盗墓事件,进行了追踪调查。
民国盗墓有五大特征,这在中国盗墓史上既少见,更罕见。
总结起来,民国盗墓是整个中国盗墓史的一个缩影,乱象之下是一种疯狂,其严重程度可以用“前所未有”来概括,为整个中国盗墓史上罕见现象,具体呈以下五大特征——
总体特征:“全民盗墓”,参与人数众多。

图:被军阀孙殿英首先盗掘的晚清慈禧太后定东陵

图:民国政府调查员在查验孙殿英盗掘定东陵现场

图:慈禧尸体被拖出棺外

图:慈禧装满各种宝物的棺材被洗劫一空

图:慈禧生前照片
从一起又一起盗墓事件来看,盗墓者中既有专业的盗墓贼,又有军阀、探险家、传教士、农民工等“客串”的非专业盗墓者;既有普通民众,如洛阳、长沙一带有好多盗墓“专业户”,又有军阀、官员,如盗清东陵墓的孙殿英、盗斗鸡台的党玉崐、盗辽圣宗陵的林西县县长;既有个体零星盗墓,又有群体性规模化盗墓,其中以群体盗墓最严重,如寿春盗楚幽王墓、卫辉盗明潞王妃墓、民国三十四年二盗清东陵,都是“大家一起挖”。

图:被孙殿英盗掘的乾隆皇帝裕陵地宫石门上精美浮雕 ,盗掘时门被野外撞开。
其中,专业盗墓行为诡异,神通广大,奇招巧技迭出;非专业盗墓盲目跟风,滥挖乱刨,手段五花八门。可以这样说:群众盗墓明目张胆,遍地开花,最为常见;官员盗墓堂而皇之,蒙蔽民众,最为恶劣;军阀盗墓无所畏惧,破坏严重,影响最大。
2.畸形特征:洋盗墓贼出现,外籍人士与本土盗墓贼合力助推民国盗墓热。

图:欧州最先到中国西域偷挖文物,名称“探险”,图为伯希和到喀什噶尔李道台家访问

图:日本在华盗墓最积极,图为大谷探险队在喀什在驻英国领事馆住房门前与当地官员及领事馆人员合影
如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西域盗宝,法国考古学者谢阁兰在西南挖墓,比利时神父闵宣化、凯尔温在内蒙古“调查”活动,日本僧人橘瑞超、考古学家滨田耕作等人在西北、东北的“探险”、“考古”。这种外国籍人士如过江之鲫般地来华盗墓,是中国土地上以前和之后的盗墓活动中所没有过的现象,系畸形盗墓。
3.手段特征:盗墓手段丰富,技术进步。


图:各种型号和用途的洛阳铲
为了提高盗墓效率,洛阳当地盗墓贼还发明了一种半圆形瓦铲,这种铲子后被命名为“洛阳铲”,如今仍是一种盗墓利器;除了洛阳铲,还有很多好用、有名的盗墓工具和方式,如长沙盗墓贼发明了“短柄锄”。而现代盗墓贼惯用的爆破盗墓技术,也是民国盗墓贼率先使用的,如孙殿英盗清东陵时便使用了炸药。
4.文物特征:出土文物数量惊人,呈爆发式增加。

图:中国国宝铜方尊。商代晚期文物,现藏于日本藤田美术馆
以青铜器为例,据文物圈估计,民国前300年文物的出土量也没有民国期间30年出土的多。
5.后果特征:文物流失严重,造成的破坏无可挽回。
被盗毁的古墓数量惊人,如洛阳一带,民国年间约有5万座古墓被盗,盗走的文物达50多万件。销赃方面出现了产业化现象,国际文物走私猖獗,流失严重。据保守估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达1000多万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盗墓出土,这些珍贵文物现在很难追讨回来。

图:中国国宝铜虎纹觥。商代晚期文物,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图:中国国宝铜鴞纹觥。商代晚期文物,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中国国宝铜兽面纹瓿。商代晚期文物,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
为什么民国盗墓这么疯狂?引发民国盗墓有三大规律
与以往成因不同,导致民国盗墓现象频发的原因并不单一。笔者认为,疯狂的大背景是“民国”这个时代的特殊性,细说起来,主要是“三大规律”——乱世规律、侵略规律和市场规律合力的结果。“三大规律”一起发力,造成了民国盗墓活动的过度而又空前的活跃。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古角龙:甘肃小型食草恐龙(长1米/距今1.3亿年前)
说到食草恐龙,大家都会想到腕龙那样的大块头,不过仔细查询我们会发现,在恐龙世界,小型食草恐龙也是很多的,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古角龙,它体长8米,是一种大型食草恐龙,在角龙中是非常大的存在,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古角龙基本资料古角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8米,与巧鳄龙、结头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41位,生活在距今1.4亿-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古角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15:210000#历史冷知识#大秦统一岭南,最南到了什么地方?徐闻考古为证
国庆说历史冷知识,要与中国有关。看标题您就是知道,这一定与广东某地有关,没错!祖国广袤大陆国土最南南方,有个半岛,徐闻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那里是现在徐闻县所在地;也是秦始皇发起的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秦人在现今祖国最南半岛留下遗存的地方(在邻国的发现就不说了)。花开两朵,先放下秦人的遗存;说说徐闻县名称的来历: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11:39000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
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入选项目负责人就考古新发现做学术报告,同时邀请专家点评,并面向公众进行全程直播。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宣布了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分别为: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陨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2:54:240001墓主竟是他!江村大墓墓主考
江村大墓是近年来陕西考古发现的一座大型汉墓,因其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办江村东,故有此称。该墓位置特殊,形制呈“亞”形,且规模巨大,备受学界瞩目。笔者不揣鄙陋,拟从其位置、形制、规模、陵园设施、外藏坑等方面分析考证,以求确定其墓主,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墓葬位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49: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