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6000年前,西瓜是苦的,甚至可能难以下咽
#头条创作挑战赛#西瓜来自古老的非洲大陆。
早在大约4300年前,古埃及墓葬的壁画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椭圆形、有条纹图案的绿色物体,很像我们熟悉的水果,西瓜。并且,在这只疑似西瓜的旁边,还画着葡萄和其他水果,如此场景让人很容易相信,当时的人们吃西瓜,就是在享受它甘甜的滋味。

但科学家知道,西瓜并非一直都是甜的。与其说甜味西瓜是大自然赠予的礼物,不如说是多年的人工驯化换来的美好成果。在驯化前,西瓜属的野生物种果肉常常是苦的,甚至会令人难以下咽。许多研究者都在探索,到底是哪种难吃的瓜,通过怎样一条路径,演变成了今天好吃的西瓜。
而在这条路上,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回答:假如西瓜原本味苦,当年人类为什么会开始种植西瓜,从而驯化了西瓜呢?近来,有一群科学家在观察6000年前的古老西瓜种子时,找到了一个答案。
光看种子就知道什么味了?
今天我们吃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只是西瓜属(Citrullus)当中的一个物种。它还有几个果肉偏苦的亲戚,来自较为久远的时空。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开始挖掘(埃及旁边)利比亚境内一处名叫Uan Muhuggiag的遗址。此后的几十年间,科学家在这处遗址上找到了不少植物的种子,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西瓜属种子也来源于此——根据碳14定年的结果,它们已有超过6000年的历史。
这些新石器时代的种子都是破解西瓜祖先的重要线索。除此之外,研究者也获得了另一组来自苏丹(非洲东北部国家)的西瓜属种子,它们大约是3300年前的产物。
科学家说,在西瓜属的不同物种之间,瓜子从外表看几乎没有差别。为了确认种子与种子之间的亲缘关系,他们需要使用基因组测序来寻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当然,只有几千年前的瓜子是不够的,想知道现代驯化西瓜的祖先在哪里,自然要与更年轻的样本做对比。于是,研究团队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标本馆中,找到了1824-2019年之间制作的47份西瓜(Citrullus lanatus)样本,又从各国研究中收集了前人已经测序过的西瓜属各个物种的基因组,以便找到老瓜与新瓜的关系。

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告诉科学家,6000年前那组利比亚种子对应的瓜,可能拥有绿白色的果肉,并且味苦:
之所以推测为绿白瓜瓤,是因为一个名叫LYCB的基因,在我们吃的红瓤西瓜里,这个基因发生了V226F突变,而古老的利比亚种子中并没有这种突变。之所以推测有苦味,是因为一个苦味调节基因ClBT,我们现在吃的甜味西瓜,拥有这个基因的非苦味等位基因,而利比亚种子则携带着苦味等位基因。
而在3300年前的苏丹种子里,研究者并没有找到这两个基因对应的DNA片段,也无从判断瓜瓤甜不甜,红不红。科学家要想了解利比亚和苏丹的两组古老瓜子,与现代的西瓜属物种有怎样的亲缘关系,并找出人类当年驯化西瓜的原因,就得从基因组里发掘更多的线索。
这么苦,人类为什么要种它?
在对比基因组时,科学家发现,6000年前的那组利比亚瓜子,与现今生长在西非的黏籽西瓜(Citrullus mucosospermus)比较接近。黏籽西瓜也拥有苦味的果肉,这部分无法食用,而今天的人们会种植它,不是为了当做水果来吃,更多的时候是把瓜子当做零食,或者把瓜子炖在汤里。
那么,古人也会吃苦味西瓜的瓜子吗?这些利比亚瓜子,是在一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定居点找到的,研究者从一部分种子上发现了典型的痕迹,和现代西瓜子被人的牙齿咬过的痕迹十分相似。

这让科学家相信,6000年前的人类也有吃瓜子的习惯。那时的人们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劳累的一天结束之后,他们也许回到山洞里休息,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嗑瓜子。假如不是为了吃瓜,而是为了吃瓜子,那么古时味苦的西瓜会被人类收集并培育起来,也就不难理解了。
换句话说,西瓜的驯化起初可能是由吃瓜子推动的,这个发现让科学家感到惊讶。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发现,利比亚种子的基因组中能找到许多现生物种的影子:除了刚才提到的黏籽西瓜的基因,还有我们常吃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物种中一些亚种的基因,以及产自南非的阿玛鲁西瓜(Citrullus amarus)的基因等等。
科学家说,在利比亚种子与现代驯化西瓜(Citrullus lanatus)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渐渗(introgression)。所谓基因渐渗,是指两个基因库之间的基因流动,通常是种间杂交产生的。那么,利比亚的种子可能并不是现代驯化西瓜的野生祖先,它们的果肉或许不好吃,但应该已经是人类驯化过的产物了。
原论文:https://academic.oup.com/mbe/article/39/8/msac168/6652436
塔邹达龙:非洲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最古老蜥脚类恐龙)
说到大型恐龙的挖掘地,很多人会想到北美洲,这里出土过恐龙之王霸王龙、易碎双腔龙等大型恐龙;其实在非洲,也曾发现过很多大型恐龙,棘龙算一个,今天要介绍的塔邹达龙也是,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塔邹达龙基本资料体型:塔邹达龙是一种非洲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9米,与谭氏龙、剑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89位,生活在距今1.75亿年-1.71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5:34:480000菜地挖出一颗“玉白菜”,文物贩子出80万收购,老农:无偿上交了
翡翠,也称为翡翠玉、翠玉,是玉的一种,被称作“东方瑰宝”,翡翠传入我国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而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翡翠称为了王公贵族追捧的器物。有人说,翡翠,白色为翡,绿色为翠,要是把一块绿白相间的玉石,雕琢成一颗小白菜,那还真是巧夺天工,独具匠心。这样的创意在历史上还真的出现过,而这样的玉白菜就保存在台北博物院中,要了解“翠玉白菜”的故事,就不得不说到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慈禧太后。我要新鲜事2023-07-29 16:52:250000小型兽脚类恐龙:驰龙 全身覆盖羽毛(带有镰刀爪)
驰龙属于一种小型兽脚类肉食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末期,它有着驰龙科恐龙典型的“镰刀爪”,两个都在后腿部凸起,据说首批驰龙化石是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等地发现的,据推测它的身长可达2米,而体重则主要为15-30公斤,几乎相当于现在的中型犬的体型。驰龙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5:44:540001荐书 |《淮北烈山窑址》读后
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28:420000衢州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 其中或有姑蔑王墓
2017年9月的某一天,邵村的一位七旬老人,邵老眯,像往常一样来到村后的庙山尖进行身体锻炼。然而,当他到达山顶时,惊讶地发现山顶上出现了几个巨大的坑洞。这些坑洞周围堆满了石块、木炭和陶片。老人意识到这可能是传说中的“盗洞”,他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了这一情况。考古学家对现场进行勘察后确认,这些洞穴实际上是古墓的遗址。这座墓葬后来被命名为庙山尖土墩墓。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1:24: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