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的先声——从凌家滩到良渚》讲座后记
编者按: 讲座于 2007 年 5 月 25 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顺利完成。以下是讲座后记。

古云玉有五德,而君子好自比为玉。作为一种文化基因,“玉”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身躯之中。为何国人如此尚玉?来自远古时代的点点遗存也许能为今人提供线索。
三十年前,“凌家滩”三个字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而随后多次的考古发掘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玉”破天惊——可谓是对凌家滩最好的注脚。
各家在惊叹于凌家滩琳琅美玉,沉醉在这些人间珍奇的造型、样式、工艺等方面研究的同时,却极少触及玉器背后隐含的故事。今天,致力于澄清中国上古文明真实、剖析精神文化内涵的郭静云先生为我们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在数千年前的时空情境中,从凌家滩到良渚,沿着源流的脉络让我们得以聆听到玉文化的先声。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处在巢湖与长江流域之间,西北枕丘陵山地,东南面阔平原,物产丰富、自然环境十分优渥。且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地几乎不受地震与水患之影响。
目前我们对凌家滩遗址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墓葬、祭坛及其出土玉器的研究上,因聚落、房址、窖穴等文化遗迹发现较少,我们对凌家滩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文化来源与走向等信息都不太清楚。
由于均因玉而盛名,且被认为时代相近,凌家滩与红山文化玉器经常被作为比较,甚至认为二者关系渊源颇深。而静云先生在对凌家滩与红山文化玉器进行仔细比对后发现二者的差异性远大于相似性,认为是两种不同的造型,看似相像的“玉龙”实际并无关联。凌家滩玉龙造型反而与石家河文化所出者相类似。
另外,静云先生还发现凌家滩遗址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其杂糅了诸多周边考古学文化因素,很多文化现象并非其原创。如凌家滩的八角星纹及四方纹,其最早出现于八千年前的湖南地区古文化中,而八角图源自皂市下层文化的白陶盘纹饰,双头鸟纹则来自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

安徽含山凌家滩07M23(图片来源:发掘简报,考古2008年第3期)
静云先生从2007年发现的M23大型墓葬研究入手,观察到墓主身下的礼器主要是作木舟行船用的玉锛,覆于其身上的礼器主要为玉钺。这种用玉裹身,以玉进行敛葬的文化传统始于凌家滩、历良渚、经西周春秋直至西汉的玉衣,几千年延绵不绝。
尚玉敬玉的文化因素,以凌家滩而重心,强烈影响了周边地区,如三星村、北阴阳营文化等,并传至太湖流域的崧泽文化,经崧泽数百年的酝酿积淀之后最终迸发出良渚辉煌夺目的玉之大成。
虽然良渚文化时期通过以玉作为材料来表现其信仰,与凌家滩崇拜玉本身已有所不同,但玉文化的精神内核我们仍能清晰的观察到,依旧能够感知玉在长江流域古文明进程中的举足轻重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无论是最初发现欣赏玉的山地猎民,还是将其发挥到极致的平原居民,因为玉,各文化各族群交织融汇在一起,并最终奠定了中国极具鲜明特征的玉文化。从凌家滩到良渚,玉文化之先声,缥缈却又熟悉。
作者简介:吴京达,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文博专业硕士研究生。
文:吴京达 编辑:散步君
#西沙#华光礁一号,梦幻的西沙,神奇的蔚蓝(一)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06:16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白草坡西周墓
西周早期贵族墓葬。位于甘肃省灵台县城西北的白草坡村。1967和1972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两次在这里发掘、清理了9座西周墓和1座车马坑。其中最重要的是1号墓和2号墓,此二墓和车马坑相距很近,自成一墓区。根据随葬青铜礼器的铭文,可以确定1号墓墓主是潶伯,2号墓墓主是(阝爰)伯。年代约在康王和昭王时期。▲白草坡村位置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8:34:580000中型剑龙科:将军龙 发掘于新疆准噶尔(全身遍布骨钉)
将军龙是一种中型剑龙科恐龙,属于装甲亚目类,诞生于1.56亿年前的中国西北部,属于植食性动物之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全身遍布尾钉和骨甲,所以有着非常强的防御能力,所以它们也大多是独居生活的,不会结伴而行。将军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38:040000一具“悬棺”难倒考古界,专家悬赏40万求解,却被老汉一语道破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所以我国非常注重历史文化,考古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好,取得了许多非常的成就,从墓中出土了很多珍贵的珠宝文物。但在考古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同样有着许多的未解之谜,比如说秦始皇陵未解之谜、法老未解之谜、罗布泊未解之谜等各种未解的历史。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个难道整个考古界的“悬棺”之谜,考古专家悬赏40万求解,却被老汉一语道破。我要新鲜事2023-07-05 19:31:420001讲座消息:南京大学人文讲坛
南京大学人文讲坛讲座时间5月28日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郭静云5月29日盘龙城时代的历史地图郭立新时间:16:00—18:00地点:图书馆报告厅讲者介绍郭静云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00: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