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2000年前“精准盗洞”,直通幽深墓穴,内撑“井”型支架
楚封君墓天星观1号墓考古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先普及一全名词“楚封君”。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分封制度,是楚国仿周王室分封制出台的一种制度。周王封,楚封君。在历史上,被封君的人仅有几十个,地位一般仅次于楚王。与王室贵族不同之处,在于享有世卿世禄福利。
“楚封君墓”,就是被楚国封君者的墓。

1957-1958年,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现出了两座楚国贵族大墓,其中一号墓就是楚封君“集君之墓”。自此,中国考古界对楚封君墓有了认识和了解。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楚封君墓”——天星观1号墓,位于当年楚国都城不远,1978年1月考古发现的。这一墓地上,相连着的5座大墓。一号墓就是这块墓地上第一座被发掘的大墓。

“天星观”是一个地名,看起来有很神秘的色彩。其实就是因为有这座大墓,大墓坐落在荆州的长湖之滨,封土高大,传明清时在封土堆上建过道观,道观高高矗立,与天上星星相连,故名。
1号墓位于墓地东北侧,现在还有10多米高的封土,在以前应该更大。由于紧靠湖边,被湖水长年累月冲刷,封土被冲走,墓室上的填土越来越少。
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1978 年1月,湖北荆州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掘时,封土为方圆形,在封土上层并没有发现所传道观遗迹和与墓室有关的建筑遗迹。在封土下部发现椭圆形的青灰泥封土。上部的封土则是随意堆积,没有太多讲究,层次不清,整个墓上封外观平面呈葫芦状。
当把上层封土全部掘走,下面是青灰泥,上面出现了一个平面呈椭圆的洞口——原来是一个古代盗洞。
盗洞的出现让考古人员有点失望。一般来说,古墓上出现盗洞,意味着可能白干一场,挖不到东西。但考古毕竟不是盗墓,大家仍按考古发掘的一套程序,继续发掘。

盗洞内全是青灰泥,挖尽青灰泥以后,在盗洞下层发现了秘密:盗洞里看到了当年盗墓者留下的“井”字型木架。这些木架,可以有效地防止盗洞崩塌,避免下面的盗墓者被活埋。同时,还方便盗墓者上下。
盗洞内发现大量的木屑、残碎的部分漆木器、陶罐,还有铁、木工具。从其遗迹和遗物分析,这个盗洞很古老了,推测是战国时盗墓者所为。也就是说,那时楚国还没有灭亡,盗墓者便对楚地上的封君墓动手了。

据考古出土文物推测,天星观1号墓主叫“邸阳君”,应该与战国时的改革者商鞅生活在一个时代,约公元前三四世纪,生前地位显赫。据此,盗墓发生时据下葬时间应该不过百年。
从我研究盗墓史所收集的资料来看,这个盗洞年代比较早了,而且很有特点,可以说是一个“精准盗洞”。
考古发掘到最后的椁室时看到,这个盗洞正对椁室最重要的关键部位(见下图)。

墓坑正中是楠木构筑的高级椁室,木材均为斫制,采用木方垒砌与平铺的方法构筑。椁室前堂与后寝之间的垫席、盖板、分板、隔梁均被盗墓者打破,形成一个方洞,通到大部分停室与棺室中。
从这个盗洞的情况判断,盗墓者对这座大墓的地下部分非常了解,应该是“熟手”所为,不能排除是当年参与造墓的工人或是其后代所为。也可能是盗墓世家所为,盗洞打得既专业,又准确。

而且,这个盗洞就是在现代打起来也不容易的。先秦时讲究深埋,这么大的墓一般埋在一二十米的深的地下。当年封土顶部到地下椁室,少说也30米深,盗洞这么幽深,没有两把刷子是不敢干的,也干不了。
从盗洞发现的“井”字型防塌木架、和遗留工具来分析,盗楚封君墓的这伙个人中,少不了木匠。

古代盗墓团伙中,木工的作用很大。盗大墓时一般都的懂木工、瓦工、石匠这些“技术员”参与的。1979年发掘位于江苏高邮神居山一号西汉墓时,也发现了盗墓工匠的身影。
这座大墓等级很高,比湖南马王堆西汉墓要高级多了,椁室是代表西汉最高礼仪的葬礼“黄肠题凑”,系广陵王刘胥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墓。

这座大墓也是早期被盗,在盗洞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很只很长的梯子,盗墓者就是顺着这个梯子上下,将葬中的贵重随葬品盗走。
因为梯子很长,一节一节似蜈蚣,这种盗墓专栏工具又称“蜈蚣梯”。如今,这只“蜈蚣梯”,仍陈列在扬州汉广陵王墓复原椁室中,供人参观。

河北老汉猪圈总丢猪 却无意间发现一个大墓(高阳之墓)
猪圈之下的是北齐皇帝高阳的墓。说到养猪,这在农村很常见。在农村地区,除了耕作,许多人养猪。一方面,他们在新年期间杀猪招待客人,另一方面,有些人卖钱。然而,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在河北的一个老养猪户身上。河北的老农民养了一头母猪,原本想用这头母猪的下一窝小猪来卖钱。这头母猪也很争强好胜,娶了很多小猪。老人自然很高兴,认为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但是第二天不想来猪圈却发现丢了两个。老人决定报警。盗墓洞穴我要新鲜事2023-02-19 23:27:170002嫦娥奔月之后发生了什么?很意外,真像神话
嫦娥奔月之后发生了什么?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鹊桥”和“龙江一号”、“龙江二号”送入预定轨道——“嫦娥工程”再取得关键性进展,载人登月时间更近了,千年神话——“嫦娥奔月”将成真!“嫦娥奔月”,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我明天(5月30日)北京晚报专栏“一方钩沉”,写的就是这方面话题《嫦娥为什么奔月》,这里先发一部分到”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上。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25:280000段天璟:迎接中国考古人才培养事业的美好明天
段天璟中国考古学会考古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吉林长春举办,并同时召开“第一届全国高校新时代考古学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开幕式现场为期一天的论坛紧张、有序、高效。会上,我聆听了各位老师的精彩发言,非常受教、十分振奋、特别感动。我认为,中国考古教育需要各高校、科研机构的教育工作者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30:440000河南考古队的重大发现 居然是一个仓储遗迹(古代遗迹)
此次发现的仓储遗迹是国内第一次发现。当我们现在说起考古的时候,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古墓挖掘,确实古墓当中蕴含着很多的信息,但其实真正的考古并不只有古墓,还有着很多其他的遗迹,比如说在2023年的1月15日,河南某个地区的考古队就发现了我国的第一个仓储遗迹,所谓的仓储遗迹,意思就是粮仓的遗迹。仓储遗迹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13:570000明朝大忠臣,拒降清欲殉国,投湖之际,嫌水太凉,还是改日再跳吧
在清兵入关以后,军队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南京城内了。而此时此刻,大明崇祯皇帝已经招架不住,自缢身亡。尚还留在南京城内的明朝众臣,大概也只有三种选择:一是抵抗清军而死,二是选择逃命,三是出城受降。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29:4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