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土历2140年不腐男尸,刚看到时像才死,随葬品如新
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168号墓考古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国各地有很多“凤凰山”,在中国考古史上,凤凰山附近挖出的古墓也不少。
如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湖南衡阳市凤凰山汉墓、江苏铜山县凤凰山汉墓、成都郊区凤凰山西墓、浙江瑞安凤凰山周墓……为什么在这些叫“凤凰山”的地方会发现古墓?原因很简单,古人认为这里风水好,喜欢埋在这里。

在已发掘的凤凰山古墓当中,要数荆州凤凰山汉墓影响最大。这是继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之后,又一重大发现。
马王堆汉西出土了一具不腐女尸,凤凰山汉墓则出土了一具不腐男尸,而且年代还早!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这座墓。
荆州凤凰山位于东周时期楚国郢都故址——纪南城内东南隅,紧靠故城的南城垣,是一处比附近地面稍高的小山丘。作为一国都城,城内怎么会有一片墓地?

这是因为在战国后期秦楚争战中,楚都城郢被白起率领的秦军攻破了,楚国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这事发生在公元前278年,白起攻占楚都后采取了毁城、屠城手段,一座历史名城完全破坏掉了,这是就史家所说的“白起拔郢”一事。
被秦人毁城的繁华楚都,就这么成了乱坟岗。
1973年-1975年,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组织人力,对凤凰古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先后发掘出了数十座秦汉墓葬,墓主中有许多是当时的中下级官吏。随葬品显示出秦文化因素,但墓坑、棺椁等葬制是楚国传统。

这些古墓葬于楚国夯土台基上,不少墓把台基都打破了。发掘时从夯层内发现了不少绳纹板瓦和筒瓦片,还有陶豆、罐、盂、壶等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片。
出土不腐男尸是西汉墓,编为168号。
168号墓为长方形的土坑竖穴木椁墓,由墓道、墓坑、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口东西长6.2米,南北宽4.8米,墓底长5.4米、宽3.8米。埋得比较深,墓口至墓底达8.4米。
墓道在墓坑的东边正中,因为襄沙公路从上面通过,考古时只发掘到路基西侧,余下的没有挖。

168墓的封土十分讲究,分为三层,均经夯打。最上层为五花土,中间为较粗的青膏泥,椁盖板上14厘米以下的青膏泥则比较细密。
168号墓得以保存完好,与青膏泥封土有直接关系。
据发掘报告,上面青膏泥厚达5.4米,并经夯打结,防水防渗效果特别好。在完全隔绝的情况下,墓里的许多东西虽然经过两千多年,但刚出土时仍如新的一样,宛若时空穿越。
青膏泥中有相当数量的竹根、竹片、树根、树叶、苇竿、草叶以及杏核、桃核等,另出竹竿、绿叶、青竿、黄根。刚看到时,鲜艳如新。

168墓葬具为一椁二棺,保存完好。
木椁置于墓室底部正中,用厚木板搭成。椁顶平铺苇席八床,出土时和新的一样。
木椁呈长方形,长4.62米宽3.17、高2.19米(包括垫木);椁室由横梁、竖梁、立柱、门窗分隔为头箱、边箱和棺室三部分。
棺室与头箱之间有一副双扇门相通,棺室与边箱之间有两副双扇门相通,门的两边都有门板等厚的门框。
棺有内外两重,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棺套棺”。内外棺均涂黑漆,并在盖板、四壁板的接合处用麻布和漆封闭多层。

出土时,内外棺均侧置。外棺内有浸水,与椁室积水相通。
内棺内也有水,一具老年男尸仰身直肢泡于棺液中。
墓主生前不高,测得古尸长1.66米,体重52.5公斤。
出土时古尸的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均有弹性,四肢大小关节还可活动。
随后尸检发现,古尸32颗牙齿齐全且牢固,鼻道畅通,左耳鼓膜犹存,脑壳完整,脑膜血管清晰,内脏器官齐全,骨骼正常,皮下胶原纤维保存良好,与新鲜组织非常接近,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保存——也就是说,与刚死时差不多。

168号古尸为什么历两千多年不腐?除了造墓讲究,密封成功外,与下葬时采取的防腐水段大有关系。
不明棺液呈红色,古尸便浸泡其中,这些棺液收集后测量约10万毫升。
红色的棺液不应该是无心出现的,与放了朱砂一类防腐物质有关。
这些棺液是不是封棺下葬前注入,如今天医学实验室一样,将放尸体放入防腐液中?按中国传统的收殓风俗,这是不可以的。
但是,同墓地167号墓的考古发现,为这种推测提供了证据,不是不可以,而应该是这样。
167号墓棺内也发现发大量红色液体。

墓主为一老年女性,麻织品尚存,但尸体已腐烂,遗骸完整,存有部分脑髓和毛发。推测,收殓时用大量麻织品尚存丝包裹遗体。
有一奇怪的发现,棺内物品上都附有半透明状的结晶体。而棺底还有一层二三十厘米的沉淀物,内有豆类、朱砂等。
发掘时,椁内无水,但发现了最高16厘米的渍水线,证明以前椁室有过水。但是,棺内却储有80厘米高的液体。这怎么解释?如果说是下葬后地下水渗入,那为什么没有渗出来?就算后天渗入,比外面的水位高也是不可能的。
惟一解释,就是封棺前注入的防腐液。这比现代的防腐技术简单,却十分先进!

这一解释成立的话,那将改写中国,乃至人类尸体防腐史!
包括古埃及木乃伊在内,现在发现的古人尸体,基本都是干尸,湿尸而且是没有摘除内脏、脑髓的,2000年以上的十分罕见。
中国已发现2具2000年以上的湿尸,单从防腐技术和水平上讲,超古埃及木乃伊。除了马王堆古尸,通过科学考古发现的,就是凤凰山168号男尸,而且比马王堆古尸早。
马王堆共发现3座汉墓,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20多年。3号墓出土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字样,显示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
但出土古尸的1号墓在营建时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的封土,说明其下葬年代要晚,不会晚于20年。

168号墓的随葬品和随身衣物也都保存完好。
出土了“告地书”(牍)、笔、墨、天平衡杆,以及漆器、铜器、陶器、竹器、丝麻织物、木俑等5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以漆木器居多,有160余件。木器有木俑、车、马、牛、狗、梳、篦等,木俑最多,有61件。
这些随葬品主要放置在头箱、边箱和棺内头箱中。内外棺主要随葬墓主的衣、冠、裙、鞋、袜以及玉璧、铜带钩等服饰品。
墓主的身份也被出土物实证。

在外棺盖上有木杖一根,死者口中含有一颗玉印,阴刻一“遂”字。
墓中出土的牍——“告地书”上记载,墓主名为“遂”,是江陵西乡市阳里人,死时年龄约60岁,下葬时间为西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距考古出土时已有2140年。
墓主的身份远低于长沙马王墓男主。生前爵位为“五大夫”。西汉爵位有20级,从最低的一级到最高的二十级,“五大夫”为第9级。

“官爵”现在是一个词组,但“官”与“爵”是不同的,官代表权力,爵象征地位。秦汉时一般有官就有爵,但有爵不一定当官。
168号墓主遂有爵无官,怎么回事情?爵位应该是买来。
西汉时买卖爵位是合法,朝廷鼓励。汉文帝时,为了充实国库,“令民入粟受爵”,就是俗话说的“花钱买官”。实行“卖爵”制度的目的是让土豪,即地主和有钱粮的人“交公粮”。

刚好墓主遂是在汉文帝实施“卖官爵”第二年去世的,有买爵的机会和条件。
还有一点,遂的《告地书》是当时的县丞写的。县丞仅次于县长,如果生前不是土豪,没有一定实力,县丞是不可能给他写的。
古人冬天取暖五大高级方式,秦始皇已住“总统套房”,旁边住妃子
考古中发现的高级取暖方式本文作者倪方六冬至到了,意味着数九寒冬的开始。在这样的天气,取暖是第一需求。古人是如何做的?现代考古和史料中都有记载,我在以前《北京晚报·五色土》“一方钩沉”独家专栏中,曾介绍过。总结起来,古人过冬取暖方式很多,但不外是焚烧增温、密封保暖等传统手段,不过,方式很巧妙,现代人完全可以借鉴,有的至今都在使用。这里,说说五种较为高级的取暖方式。1、设壁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00:350000农村丧事中亡人忌“犯七”,犯了要“打七”,“拦头打”啥意思?
农村丧事中的“过柒”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一下过去农村丧事中的讲究,我以前已说过不少,大家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这篇,主要讲讲”犯七“与“打七”风俗。(棺前烧纸)在农村生活过的网友都应知道,办丧事时会请阴阳先生,根据亡人的生卒年月日时,写“殃榜”,推“柒单”。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33:520000考古证明:中国有两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
近代以来,在西方历史话语体系下,中华文明一度被置于西方文明之下,中国人种也被认为源自西方,这就是“中华文明西来说”、以及“中国人种西来说”。随着地下文物不断地“挺身而出”,事实证明中华文明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文明。以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有着两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两百万年的人类史我要新鲜事2023-09-30 21:01:370009契丹女尸千年凤棺之谜 契丹女尸的墓是怎样被发现的
据说,这座墓的主人可能是古时契丹的皇室贵族耶律阿保机的公主。在发掘古墓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陪葬品,可想而知,墓主人的身份很高贵。一般有身份的墓都会有墓志铭的存在,而在这个契丹女子的墓中并没有发现,连同墓主人的死因也变的扑朔迷离。一、契丹女尸的墓是怎样被发现的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0:49:470002西安发现大型流沙墓 让考古队都没办法(墓穴流沙)
墓穴里的流沙让专家和考古队都没办法。2018年的7月份,在西安南郊的北里王村,考古队正在对一座大型汉代诸侯夫妻合葬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掉地表的封土以后,墓坑中填满了沙子。原来,这座墓葬的主人为了防盗,专门从渭河运来河沙盖住墓室。盗墓贼遇到这种积沙墓一般都会十分头疼,因为沙子有很好的流动性,在打盗洞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塌下来的沙子埋住而命丧黄泉。清理流沙我要新鲜事2023-04-09 20:58:2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