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游学:全国最牛县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
#头条创作挑战赛#今年8月份,还是因为下雨耽误了工期,所以干脆去附近非常有名号称:全国最牛县级博物馆的青州博物馆。这座古色古香的博物馆内仅国家一级文物便有140余件,三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文物。每个地方博物馆便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集中浓缩,青州博物馆也集中展现了青州地区乃至山东地区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大文豪苏辙的诗给古青州作了全面而中肯的概括。在海岱间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人类世代相传、文化绵延不息。
就中华文明起源问题而言,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了 “满天星斗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化、区域性、不平衡的发展特点。处于海岱间的古青州地区,就是满天星斗中的耀眼明星。早在万年前的细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生活;新石器时代,这里形成了发达的东夷文化。从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到岳石文化,序列明晰,前后相继。苏秉琦先生曾有 “弥淄流域的典型遗址看来以青州为中心自成一区系”的论述。

距今10000年左右,以细小的打制石器为主要特征的石器时代。石器原料主要为石髓、玛瑙、燧石、石英石等。有多角锥状石核、细长石片(石叶)、小石片等,已出现复合工具,如以小长石片嵌在骨刀上使用。并已广泛使用弓箭,采集、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

距今7300一6100年左右,该文化以滕县北辛遗址最为典型,遂定名为北辛文化。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制石器,也有部分打制石器,石铲、石磨盘、石磨棒等的数量最多,个头较大;骨、角、牙、蚌器十分发达。从出土的石铲、石磨盘、石磨棒等推断,青州当时的农耕生产从耕作、播种到收割、加工已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工具,原始农业已初具规模。

距今6100-46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泰安大汶口,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制陶技术较前期已有很大提高,东夷文化鸟图腾崇拜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具体体现。生产工具仍以石器为主,兼有一些骨器、角器和蚌器,另有少量的陶网坠和陶纺轮。手工业经济也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制陶业、玉石制造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经济仍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畜牧业,辅以狩猎和捕鱼业。

距今4600-4000年左右,因首先对章丘龙山城子崖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精美的磨光黑陶,考古学家将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也称为“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以黑如漆,薄如纸,硬如瓷的蛋壳黑陶最具特色。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这时期先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并已有占卜的习俗。

《尚书•禹贡》载,大禹治水成功,依山川河流的走向,将当时的地域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首次有了“青州”的概念。这一时期,古青州地区方国林立,见载于文献典籍的有季崱氏、逄伯陵氏、薄姑氏、斟灌、斟鄩等等,还有史书无载的亚醜族,青州市东夏镇苏埠屯墓葬群,即是亚醜族的墓地。

周灭商,东方商的同周姓国起兵反周,周公东征,平定了这些方国的叛乱。为巩固对东方的统治,封姜太公为齐侯,治营丘。太公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政策,使齐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除传统的丝织、刺绣之外,冶铸、制盐、舟车制造及陶器制造业等在各诸侯国中都首屈指。齐国逐步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齐,建立大一统国家,在齐地推行郡县制,青州大部为临淄郡所辖。此后在秦末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大将韩信带兵平定三齐,古青州地区入汉。西汉初年在现青州瀑水涧附近设广县,元封五年(前106),设青州刺史部,辖7个郡、3个诸侯国,93个县,区域相当于今山东省的鲁北和胶东地区,治广县。

东汉时期,现青州的东部和北部属北海国所辖。北海国都剧县(今昌乐西北),建武二十八
年(52)徙封刘兴为北海王。北海国世系:北海靖王兴一北海敬王睦—北海哀王基—北海王威—北海顷王普—北海恭王翼—北海王康王
1982年青州博物馆发掘的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的墓主人应为北海国的王室成员。
该馆第一件镇馆之宝便是图二中的大玉璧。这是国内少有的带文字的东汉时期玉璧。传说1982年青州一个村子的小孩用绳子拴着一个东西玩,被别人看到这个东西形制很特殊且相当精美,所以就上报给了文物部门。后来发现这个玉璧应该是出自村子附近的东汉大墓中的,上边有“宜子孙”三个字。

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现青州的大部属齐郡广县所辖。公元前201年,封功臣召欧为广严候,食邑2200户,封地为齐郡广县。广县随之成为广国。
广国世系:广严候召欧—戴侯召胜—-共侯召嘉
召嘉享国13年去世,因无嗣,地入齐郡,又恢复广县之名。
齐国都临淄,召欧被封的同时,刘肥被封为齐王。
刘肥齐国世系:
齐悼惠王肥—齐哀王襄—齐文王则
刘则享国14年去世,无子,国除。文帝十六年(前164),分齐郡以西置齐国,封齐悼
惠王子刘将闾为齐王。
其世系:齐孝王将闾—-齐懿王寿——齐厉王次昌

西汉时期现青州东部为菑川国,菑川国都剧县(今昌乐西北),文帝十六年(前164)置,封齐悼惠王子刘贤为王,景帝三年(前154)因参与七国之乱,兵败被诛。同年,济北王刘志徒菑川王。
刘志菑川国世系:菑川懿王志——菑川靖王遗——菑川思王终古——菑川考王商——菑川孝王横——菑川怀王交——菑川王永
青州香山汉墓是一座“甲”字形大型土坑竖穴墓,2006年发掘其陪葬坑,共清理出陶俑、陶器2000余件,青铜质、铁质武器2000余件,陶车马两辆。墓主人应为菑川国的贵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同全国一样,进入了长达400年的战乱与割据状态。青州先后归曹魏、西晋、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等政权管辖。政权的频繁更迭,带来了空前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青州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绽放出璀璨的光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青州风格。
第二件镇馆之宝便是1996年在青州龙兴寺遗址发掘的佛教窖藏里的佛像,当年还入选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优美且安详的面容被称为来自东方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青州是佛教传入较早的地区之一。现青州境内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寺院宁福寺建于西晋太安元年(302)。自北魏以来,由于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得到了长足发展,佛教寺院如雨后春笋,迅猛增长。有据可考者已有广国南寺、胜福寺(亦称广福寺),七级寺,白苟寺、张河间寺,南阳寺(后改称龙兴寺)、孙泰寺,大业寺,弥陀寺、吉祥寺,重兴寺、侯恺寺、延祥寺,弥勒寺、石佛寺,兴圆寺等。
东晋义熙六年(410),大将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留羊穆之为青州刺史,筑东阳城而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多,东阳城已容纳不了更多的住户。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的考证,到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修东阳城时,同时修筑了东阳城南郭,此后慢慢发展成南阳城。今天青州的中心区域,即是东阳城和南阳城的所在。北齐天保七年(556)冬十一月,移益都县治到东阳城。从此,益都县治青州城,直到1986年撤县建市,历时1430年。

隋朝统一全国后,实行州县两级制,保留青州,设总管府齐郡、北海都、高密郡、东莱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青州改为北海郡。唐朝之初,州、县两级制,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将北海郡改为青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复改青州为北海郡;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又改北海郡为青州,下辖益都、北海、临朐、临淄、千乘、博昌、寿光7县。青州总管府、青州、北海郡的治所均在东阳城。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青州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盛唐时,青州成为我国东部重要经济中心,富庶甲于天下。据《资治通鉴》卷212载,开元十三年 (725 ),“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青州丝织业发达,仙纹绫是专供皇室的御用品,青州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站。青州又是通往日本、朝鲜的必经之路,遺隋使、遺唐使、佛教东传都经由此。

宋金元时期的青州号称“大藩”、“大镇”,许多朝廷重臣相继任职青州,如寇准、欧阳修、富弼、范仲淹、陈执中、文彦博、赵抃、曾布等。青州的经济非常发达,除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外,经济作物如桑、梨、枣等驰名全国。北宋政府在青州设织锦院,把青州作为官营丝织品基地;养马业成为青州的支柱产业,益都是元政府设立的十四个官马道之一,至今青州的许多地名仍与养马有关。
万年桥是我国第一座木结构的虹桥,始建于北宋仁宗明道年间。夏竦知青州时,为了改变之前因河水暴涨而冲毁桥梁的问题,使用无柱的木架结构,飞架在南阳河两岸,被称为虹桥。在这之前,中国的桥都是“平桥”,虹桥的发明带来了桥梁的革新,以至于传到了北宋都城汴京,都纷纷按照万年桥的样式建造桥梁,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 “虹桥”的原形正来源于青州的万年桥。

明初设山东行省,治青州。洪武九年 (1376)将行省改为 “承宣布政使司”,治所移济南,保留青州府,成为二级行政区,清承明制。明代青州府下辖一州十三县,清代青州府下辖十一县。清代雍正八年(1730),在南阳城北新筑八旗驻防城,称“北城”,大批满族同胞融入青州。

明中期至清前期,青州科举鼎盛,名卿巨公辈出,安致远 《青社遗闻》称:“明末青郡鼎盛…跻位六卿者不下数十人,皆列第城中。流水接轸,尽来植棨之门;鹤盖成荫,无非鸣珂之里。”据不完全统计,明代一朝益都县共有进士68人,其中成化以后59人;清代益都县进土25人,其中乾隆以前19人。且出现蝉联甲第的科举家族,如刘氏之刘珝、刘澄甫、刘渊甫、刘三宅,冯氏之冯裕、冯惟健、冯惟讷、冯琦、冯溥,王氏之王基、王荃可、王承露,邢氏之那玠、邢慎言,曹氏之曹珖、曹璜、曹琏,钟氏之钟羽正、钟谔,房氏之房如式、房可壮、房之骐、房楠,石氏之石存礼、 石茂华等。回族杨氏之杨应奎乃明正德六年选士。始祖赛典末•膽思丁及其先祖可麻拉丁,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圣裔。
该博物馆中最有名的镇馆之宝就是图一中的“赵秉忠殿试卷”,这是目前国内保存唯一一份且完整的古代科考状元卷,其字体工整,内容翔实,可谓是我等学子之典范,高考前得去拜一拜!

资深盗墓者的“嗅功”有多厉害?闻闻土味就知下面埋藏啥宝物
“闻家”的鼻子本文作者倪方六有的盗墓小说写到“卸岭派”盗墓贼用钎的细节时,说得很神,称这一派主要用鼻子:从地下拔出钎来,用鼻子闻闻所带出泥土的气味,以判断地下宝物的情况。为了保持鼻子的灵敏程度,在行动前要忌烟酒辛辣之物。图:看土嗅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57:000000黄帝死后一千年夏朝才建立 这段空白期中国发生了什么 考古揭秘
黄帝被誉为“人文初祖”,华人自居为“炎黄子孙”,但我们应该明白,“初祖”并不意味着黄帝是华夏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批人类,而是指从黄帝时代开始,我们的先民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群居生活,进入了高等级、有社会组织的文明时代。从考古发现的角度来看,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一种以制作彩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即仰韶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6-03 20:30:160000辽代古墓被盗,专家听后紧急前往,发现最值钱的反而留在墓中
古人常言盗亦有道,所以以前的那些摸金校尉之类的,盗墓都是拿个两三件,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盗墓贼连地皮都要刮三尺,只能能拿的,全部拿走。多年以前,赤峰市的公安局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发现了一个大的古墓,但是可能已经被盗墓贼给盗了,时间也不是很久,赤峰市公安局听闻后紧急前往勘察。我要新鲜事2023-04-27 20:04:060000河北一座古墓 考古队发现已经被盗了准备撤离时 民工:这里有宝
1974年的冬天,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的农民们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平整农田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们发现了一个大土丘,经过不断的平整土地,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土丘其实是一座古墓。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迅速出动,考古队赶到现场后发现这个大土丘已经遭到了一定的毁坏,很有可能被盗墓贼光顾过了,只能进行抢救性发掘。我要新鲜事2023-05-18 21:19:560000三秦遗珍:从“席镇”到文房“五宝”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二楼“盛唐气象篇”展厅里,有一只酷似鼠标的兔子文物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文物呈米黄色,兔子呈俯卧状,头前探,后身弓起,一对长耳贴伏于胸前。这件文物就是“滑石兔”。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59: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