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下川文化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0:14:340阅

▲ 下川镇位置图
下川文化是发现于中国山西西南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主要的遗址所在沁水县下川镇作为命名,其分布范围在山西沁水、垣曲、阳城,该文化的年代约在3万6千年-1万3千年前之间。为中国境内细石器时代的代表文化之一。

▲ 下川文化遗址旧石器地点分布示意图

下川遗址分布于沁水、垣曲、阳城三县交界处,是以细石器为特征、由近20个地点组成的遗址群。1970年发现,1973~1975年进行了调查发掘,发现石器地点16处,石制品1800件。包括细小石器和粗大石器两大类,以黑色、灰色燧石原料的细小石器为主,包括锥状、半锥状、柱状、楔状等各种形制的细石核和细石叶、尖状器、雕刻器、琢背小刀、石镞、石锯、锥钻、石核式石器和各种式样刮削器等,类型达40余种。其中雕刻器、石镞、琢背小刀、石核式石器、圆头刮削器、三棱小尖状器是其典型器物。粗大石器以砂岩、石英岩等为原料,类型有砍斫器、锛状器、石锤、研磨盘等。1978年发表的《下川文化——山西下川遗址调查报告》确立了下川文化。1976~1978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又发现大量石制品。

▲ 雕刻器

▲ 刮削器

▲ 尖状器
下川文化的发现,表明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地区的细石器工艺已经成熟。代表了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下川大量出现细石器,说明当时已经普遍地使用刀、锯、短剑、弓箭、标枪等复合工具,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开始了新的飞跃。下川文化的发现对于探讨细石器工艺传统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下川文化上承峙峪文化和小南海文化,下开新石器时代早期高度发达的细石器工艺之先河,在华北地区细石器工艺传统的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三棱小尖状器

▲ 石核

▲ 石镞

▲ 琢背小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韩茂莉:“中国”的含义及其空间变化
中国,是今天我们这样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上疆土主权国家的称呼,它所包括的政治理念与空间界域十分清楚,但这一称呼所具有的含义并非从来如此,而是经历过从标定地域到涵盖整个国家的变化。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28:120000“开棺即死”——李静训墓发掘传奇
1957年,考古人员在陕西西安城西的梁家庄附近,意外发现了目前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墓主人是9岁的小女孩,墓中葬具是一具石棺和一具石椁,石椁中有一座华美的宫殿(石棺),殿堂为“面阔三间”的九脊形式。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9:340000稷下学宫:绽放人类文明智慧之光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2:55:210001学术研究是自戴脚镣的体力活——施爱东博士访谈录
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日本东洋文库客员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等。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