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成吉思汗式人物征服四大文明古国中三个,掠宝太多建博物馆
博物馆的“黑”历史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谈到盗墓,这其实是体力 技术的活儿,一般人做不了的。
而且,花了吃奶的劲挖开来,有没有东西还不一定,十墓九空,古代盗墓者贼精呢,那么多珍宝埋在地下,还等你刷脸时代的龟孙子来盗!

于是,又有人歪想到了弄得宝物、快速发财的捷径,这捷径绝不会空手,只是危险系数太高,弄不好要丢脑袋的——那就是盗博物馆。
说到博物馆,我这里扒扒它的黑历史。


大家都知道,博物馆是收藏、展示文物,供公众参观学习、专家研究的场所和机构,估计看我这篇文章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网友没有没去过博物馆的。
国际上认为,博物馆是西方人发明的,第一座博物馆诞生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是一个叫托勒密·索托的人,于是公元前三世纪创建的。这第一座博物馆其实是一座缪斯神庙,用来专门收藏文化珍宝的。

托勒密·索托为什么要建博物馆?这就要提到另一个人——亚历山大大帝。
如果比喻一下这个人的话,可以视他为西方公元前的成吉思汗,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在他面前不能比。有人评出欧洲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亚历山大大帝居首,另外三位分别汉尼拔·巴卡、凯撒大帝和拿破仑。
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即马其顿王国,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占领埃及如入无人之境,平波斯帝国毫不费力,大军一直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位于西亚)、古埃及(位于北非)、古印度(位于南亚)、中国(位于东亚),除了中国外,都成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地盘。

在征服文明古国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大帝掠夺了各国大量的珍贵艺术品和稀有古物,此时的亚历山大大帝不只是位牛X的国王、牛X的军事家,还是当时世界上占有人类文化遗产最多的人。亚历山大大帝与成吉思汗不同的地方,他还是一个文化人,是个好同学,知道珍惜文物,他没有破坏之和胡乱赏赐,而是交给了亚里士多德来整理和研究。
亚里士多德(见下图)是西方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的弟子,他的杰出成就与利用这些人类文化遗产不无关系。亚历山大大帝为什么放心把这些能买下全世界的珍宝交给亚里士多德?因为他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用中国老学究的话讲,此时的亚里士多德是帝师。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东进西突,南征北战,搜集到了更多艺术珍宝,多的没地方放了。就是在这种一背景下,托勒密·索托在亚历山大城修建了女神缪斯神庙,收藏这些东西,人类历史上从此了有了博物馆。有学者考证,"博物馆"一词就由希腊文的“缪斯”一词演变来的。
我不懂希腊文,亚历山大大帝和托勒密·索托搜集、掠夺大量珍贵艺术品和稀有古物是事实,建立缪斯神庙也是事实,但说托勒密·索托建了人类最早的博物馆可能不妥,这应该是西方人的一厢情愿。

如果缪斯神庙是博物馆,我们中国早就有了,不同的是,没有那么多掠夺来的珍贵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中国在上古三代时,就有为先王立祠庙、春秋祭祀的制度,里面收藏、展示先帝生前的遗物、后人供奉之品。还有,古代的孔庙,也是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以收藏孔子文物为主的主题博物馆。
“博物”在中国也早就有了,《汉书·楚元王传》》称楚元王“博物洽闻,通达古今”,里面就有“博物”一词,知识丰富见识广的意思。西晋人张华的笔记小说,书名叫《博物志》,里面林林总总,什么都说,确是博物。

或许有人说,中国的“博物”与国外的根本不一样,这又错了。中国古人眼里的博物又叫“博古”,“博”在西周金文中已出现。
周晚期虢季子白盘铭文中就有这个字(见下图)。

由表示盾牌的“十”加上表声的“尃”组成,本義是打斗、对打,这么说“博物”原本来是抢东西啊,倒与西方最早的博物馆诞生背景颇为相似。
后来,“博”引申为丰富、广大的意思,既指学识,也指物品。研究金石的人都知道《宣和博古图》这本书,就是宋朝皇家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古器的名录,于宋徽宗赵佶当皇帝时的宣和五年(公元1123)成书。

《宣和博古图》(见上图)集录了皇家藏青铜器精华,分为鼎、尊、罍、彝、舟、卣、瓶、壶、爵、觯、敦、簋、簠、鬲、鍑、盘、匜、钟磬錞于、杂器、镜鉴等二十类,计839 件,这些古器匀收藏在宋朝皇家博物馆宣和殿内,年代历商至唐。
宣和殿后称保和殿,这是博物馆和图书馆一体,有双重功能的建筑,不只藏古器,还藏书藏画,系北宋皇室三大藏书处所之一。《宣和博古图》外,还有《宣和书谱》、《宣和画谱》,都与宣和殿有关。


所以在博物馆诞生和形成一事上,不要迷信西方人的说法。进入封建时代后,中国每朝都有专门收藏珍宝的固定场所,如上文说的宋朝宣和殿。当然这些地方不叫“博物馆”,大多称为“藏室”,这些场所专供特权人物、小部分人群欣赏、把玩。
中国道家鼻祖老子(见下图),就当过周王家的“守藏室史”,里面收藏文献、古籍,可以说老子是当博物馆馆长出身,当然图书界则称他是最早的图书馆馆长。

为什么在要“博物馆”上啰嗦这么多,我是想说,博物馆在早期出现时就与“盗”是联系在一起。缪斯神庙里藏的大量珍宝,不都是非法搞到的嘛。
而在中国的博物馆,大多收藏文物也与“盗”有关。
除考古所得和传世之物以外,都是盗墓或盗宝所来。《宣和博古图》中所辑录宋朝皇家藏历代铜器,那些都是以前贵族墓中陪葬品,怎么来的?除了盗墓还能怎么来!

最鲜活的例子是,当今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代后母戊青铜方鼎(见下图),就是安阳盗墓者盗墓者先发现的,继而再挖出来。民国抗战时,差点让侵华的日本人盗走。
行文至此,该聊到盗窃博物馆藏品案件了。但因为本文已够长,下面“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再说博物盗案吧。

此大将当堂掏出一只大蚊子,康熙瞧后立刻表示誓死收复台湾
一百多年来在不少史学家的笔下都不乏"清廷无良将"这样的描述,导致不少人纷纷以为清廷便真的没有贤良出众的将领了,实际上清廷还是有两位杰出的将领的,一位就是清廷名臣左宗棠,还有一位便是清时期的靖海侯-施琅。后者为清廷收复台湾起到了极大作用,当年康熙皇帝假意表示将放任台湾流浪在国门之外时,施琅怒极表示台湾为大清骨血岂能留在他人之手,更是当堂掏出一只蚊子,使得康熙皇帝随即表示誓死收复台湾。0000洛阳、太原、凤翔、成都4地一度成为唐朝副政治中心,现代行吗?
“两京制”向“五京制”变化——古代中国陪都的选择规律(2)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汉朝之后,古代中国进入了又一个长期分裂、动荡的年代。期间,虽然有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建立起的晋朝,曾一统中国,但此统一局势仅持续了37年,就瓦解了。接下来,就进入南北朝时期,一直到杨坚(隋文帝)代后周建立隋朝,古代中国才重新统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07:050000王学理:秦汉皇帝和汉诸侯王陵园制度的继承与演变
秦汉时期帝王陵墓考古,是建国以来野外工作做得比较多的项目之一。秦公陵园,秦东陵、秦始皇陵、汉代帝陵及西汉诸侯王墓的调查与发掘,其所获得的多方面的资料,大大拓宽了我们的研究领域。即以葬制而言,“汉承秦制”的这一传统的说法确也被考古学证明为不易之论。但此话不完全,应是承中有变。0002陕西考古的第一次发掘
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的都城所在,而西安所在的陕西关中自然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独一无二的京畿重地,“造就了陕西作为全国文物考古大省的重要地位,备受国内外考古学家的关注”。作为日益引起各界重视考古学在陕西的开端,过去多认为是1934年4月下旬在宝鸡斗鸡台开始的考古发掘。如在《陕西省志·文物志》专设的“第二十七章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中就明确指出: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46:510001意外挖出古墓后,生产队长让社员将随葬品用麻袋拖走,被追查出来
旅游标志原型铜奔马到底是啥马?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以前《北京晚报》专栏上,曾写过了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有争议一事。据发表于1974年第二期《考古学报》上的考古简报《武威雷台汉墓》一文介绍,当年,此墓位于时武威县城北大约两华里处,是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十三生产队所在地,如果已是市区一部分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8: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