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费,农忙时可回家帮忙干活
中国古代怎么坐牢?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有个说法叫“身陷囹圄”,意思其实就是坐牢。“囹圄”与“圜土”,均是上古周代监狱的叫法。
在早前的夏代,监狱称为“夏台”, 殷商叫“羑里”,春秋时改“狴牢”。和监狱的叫法不一样,坐牢的规矩在古代各个朝代也不尽相同。

我在《北京晚报》“一方钩沉”独家专栏中,专门写过一篇专稿,谈古代坐牢的规矩。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先秦时商鞅提出的司法思想。商鞅是法家人物,重视法制,战国时用刑最厉害的就是秦国。坐牢在泰国相当恐怖。
《汉书·刑法志》有这么一个说法,秦国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来形容秦国的严刑,路上满眼都是犯人,监狱连片。由此可见,秦国坐牢现象很严重,且可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这套“重刑”司法理念,仍信奉“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进一步搞“广狱酷罚”那一套。
在秦朝坐牢,一律穿赭色囚衣,这种颜色的囚衣分冬夏两套,夏衣四至六月发放,冬衣九至十一月发放,逾期不再补发。

这些囚衣可不是免费发放,而是由犯人自己出钱,成年男囚夏衣55 钱,冬衣110钱;成年女囚夏衣44钱,冬衣55钱。
秦朝犯人都要劳动,秦始皇修建自己的陵墓、建筑北方的长城,使用了大量囚犯。劳动时,囚犯也必须戴着刑具。
这种犯人劳动时也要戴刑具的制度,即便到了到了唐朝都没有改变。

但秦朝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对以劳役抵偿赀赎债务的刑徒,农忙时可以放假,在播种和田间需要管理时节,各可以回家20天。
这一做法有其进步性,有利于农业生产,为后来一些朝代所继承。
汉朝时便有“纵囚归家”的做法,每年的伏天和腊月,出于哀怜囚犯的考虑,一些地方官会释放犯人回家,到期再返回服刑。

《后代书·虞延传》记载,当年虞延任细阳令时,“每年至伏腊之时,即遣所系囚犯各使回家。”
“纵囚归家”现象,在唐朝也曾有过。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年甚至将死刑犯全部释放回家过年。《资治通鉴》记载:“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

此事发生在贞观六年十二月,唐太宗在决定放他们回家与亲人团圆,并同他们约定明年秋季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回来就死,即所谓“期以来秋来就死”。接着,唐太宗又做出一个惊人举动,下令将全国的死囚都放了。
第二天,这些死囚全都如期回来受死,无一逃走,李世民干脆将他们全部无罪释放……

在李世民当皇帝期间,社会治安环境特别好,全国好多监狱都是空的,坐的人是中国历朝最少的。
《资治通鉴·唐纪九》记载,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全国一年“断死刑才二十九人”,达到中国封建时代法学家所希望的最好效果——“刑厝”(有刑法而不用),创造了古代中国盛世奇迹。

旧鲨齿龙:最古老的鲨齿龙科(最长10米/仅出土尾椎骨)
旧鲨齿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鲨齿龙科恐龙,也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原始的鲨齿龙科恐龙,诞生于侏罗纪的末期,平均体长可以达到8.5-10米,属于大型肉食恐龙的一种,它的第一批化石是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发现的。旧鲨齿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04:260000荐书:实幻之间 院藏战国至汉代玉器特展
本书是「实幻之间院藏战国至汉代玉器特展」的展览图录,目标是要唤起大家对于伟大玉器艺术的记忆,因为距今2500年至1800年之间的玉器艺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动态错觉艺术,只是埋没在历史中不为人知。藉由此书,希望读者能够成为上古时代玉器巨匠的千年知音,理解巨匠的创意和技巧,最终能评价各式作品的创意高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38:120002忆大家:武大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先生病逝
著名历史学者、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因重症肺炎、多器官衰竭,于2023年1月12日上午10点41分在武汉病逝。据了解,去年底冯天瑜先生因感染新冠肺炎一度病危,12月30日上午,武汉大学多个校友会微信群及微信朋友圈均流传着一则为冯天瑜教授献血的紧急求助短信。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01:490000渝州上龙:小型水生爬行动物(长4米/四肢呈鳍状)
渝州上龙是一种蛇颈龙目下的菱龙科爬行动物,主要生活于淡水区域之中,专家预估体长普遍可以达到4米,属于小型水生爬行动物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脖子不像蛇颈龙一样细长,长有鸟喙状的嘴巴,四肢则呈现鳍状。渝州上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2:01:490000南开史学:中外交融,古今贯通
历史学是中国原生学科。梁启超先生曾言:“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近代以来,随着“新史学”的产生,中国传统史学开始向现代史学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历史学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兼具传统考证优势与新时代学科特色,已然屹立于世界史学之林,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学科。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55: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