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费,农忙时可回家帮忙干活
中国古代怎么坐牢?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有个说法叫“身陷囹圄”,意思其实就是坐牢。“囹圄”与“圜土”,均是上古周代监狱的叫法。
在早前的夏代,监狱称为“夏台”, 殷商叫“羑里”,春秋时改“狴牢”。和监狱的叫法不一样,坐牢的规矩在古代各个朝代也不尽相同。

我在《北京晚报》“一方钩沉”独家专栏中,专门写过一篇专稿,谈古代坐牢的规矩。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先秦时商鞅提出的司法思想。商鞅是法家人物,重视法制,战国时用刑最厉害的就是秦国。坐牢在泰国相当恐怖。
《汉书·刑法志》有这么一个说法,秦国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来形容秦国的严刑,路上满眼都是犯人,监狱连片。由此可见,秦国坐牢现象很严重,且可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这套“重刑”司法理念,仍信奉“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进一步搞“广狱酷罚”那一套。
在秦朝坐牢,一律穿赭色囚衣,这种颜色的囚衣分冬夏两套,夏衣四至六月发放,冬衣九至十一月发放,逾期不再补发。

这些囚衣可不是免费发放,而是由犯人自己出钱,成年男囚夏衣55 钱,冬衣110钱;成年女囚夏衣44钱,冬衣55钱。
秦朝犯人都要劳动,秦始皇修建自己的陵墓、建筑北方的长城,使用了大量囚犯。劳动时,囚犯也必须戴着刑具。
这种犯人劳动时也要戴刑具的制度,即便到了到了唐朝都没有改变。

但秦朝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对以劳役抵偿赀赎债务的刑徒,农忙时可以放假,在播种和田间需要管理时节,各可以回家20天。
这一做法有其进步性,有利于农业生产,为后来一些朝代所继承。
汉朝时便有“纵囚归家”的做法,每年的伏天和腊月,出于哀怜囚犯的考虑,一些地方官会释放犯人回家,到期再返回服刑。

《后代书·虞延传》记载,当年虞延任细阳令时,“每年至伏腊之时,即遣所系囚犯各使回家。”
“纵囚归家”现象,在唐朝也曾有过。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年甚至将死刑犯全部释放回家过年。《资治通鉴》记载:“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

此事发生在贞观六年十二月,唐太宗在决定放他们回家与亲人团圆,并同他们约定明年秋季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回来就死,即所谓“期以来秋来就死”。接着,唐太宗又做出一个惊人举动,下令将全国的死囚都放了。
第二天,这些死囚全都如期回来受死,无一逃走,李世民干脆将他们全部无罪释放……

在李世民当皇帝期间,社会治安环境特别好,全国好多监狱都是空的,坐的人是中国历朝最少的。
《资治通鉴·唐纪九》记载,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全国一年“断死刑才二十九人”,达到中国封建时代法学家所希望的最好效果——“刑厝”(有刑法而不用),创造了古代中国盛世奇迹。

诺奖得主|斯万特·帕博:基因流动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24:300002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揭示全新的窑业类型——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址
#2022十大考古#发掘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项目负责人朱存世苏峪口瓷窑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内约10公里处的中缸窑子,东距银川市约40公里。于2017年考古调查时发现,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窑炉13处(图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19:040000荐书:刘威:从族群边界理论看考古学文化的边界—《族群与边界》
自古以来,我们都认为夏商周是在年代上接续未断的三个历史朝代。自新史学与近代考古学产生后,有学者认识到,夏商周还是以三个族群即夏族、商族与周族为主体的王朝,但所谓三个“王族族群”却并非替代关系,而是长期共存。因此,可以说过去关于夏商周学术焦点问题的探索,基本上可以用“族属与文化”这一核心词汇来指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44:200000您是我最美好的记忆——回忆恩师罗哲文先生
罗哲文先生收我为弟子是1984年。后来又专门举行了正式的拜师仪式,我为罗哲文先生唯一女弟子。谢辰生先生是现场见证人。为这个拜师仪式还特别刻制了一枚“宜宾罗氏入室弟子之印”,在证书上盖完后当场被谢老在粗沙纸上磨平。罗哲文先生离开我们十年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尤其那向我点着头慈祥浅笑的面容,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或是出现在我的梦境中,依然还是那样亲切,仿佛先生就在我们身旁。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2:05:290000